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宇宙傳世> 第三章中庸之道

第三章中庸之道

  王正皇宮大殿中。


  王正通過宇書看完玄宗的從無到有,也看著所有人面對玄宗時的態度和選擇,心裡多少有些感慨,通過這些人的對話同時也了解到許多的事情,呢喃道:「想不到已經過去三年了,不知道世間現在怎麼樣了,他們過得還好嗎?她還好嗎?」


  「想知道,那就去看看好了。」宇書的聲音再身旁響起。


  「可以嗎?不是還沒有融合完成嗎?」


  「最關鍵的時期已經過去,剩下的就是穩固了,雖然你的本體現在還不能出去,可單單是意識的話還是沒問題的,只要每天不超過一個小時就可以了。」


  王正先來到玄宗通靈塔前面站了一會兒,看著池中清玄靈魂所化的白蓮,心裡難免有些感慨,凡事看眼前並不能下結論,也不知道清玄所選的這一條路到底是對是錯。


  就在王正準備離開的時候,身邊有人跑過並說道:「走了,去聽宋老爺子講解中庸了。」


  王正掀了掀眉,隨眾人身後跟了上去。


  走不多遠,就看到宋老爺子在酒店門前的一張椅子上坐著,身前一張古舊的書桌,看桌椅款式應該都是從現實世界中兌換進來的。


  四周圍著幾百人的樣子,男女老少不一而足,最前面的是坐在椅子上的幾位年紀很大的老人,人數雖不少,不過大家都靜悄悄的,並沒有一人大聲吵鬧。


  宋老爺子整理了下衣服后,翻開身前的線裝書說道:「今天我們講解中庸的最後一篇。


  《詩》曰,『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


  《詩》曰:『德輶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宋老爺子先把中庸的最後一章念的一遍,接著解釋道:「《詩經》說:『身穿錦繡衣服,外面罩件套衫。』這是為了避免錦衣花紋大顯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個人的道顯露無遺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簡略而有文采,溫和而有條理,由近知遠,由風知源,由微知顯,這樣,就可以進入道德的境界了。


  …………


  《詩經》說:『我懷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厲聲厲色。』孔子說:『用厲聲厲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為。』


  《詩經》說:『德行輕如毫毛。』輕如毫毛還是有物可比擬。『上天所承載的,既沒有聲音也沒有氣味。』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前面一位老人沉吟片刻說道:「妙,妙,妙,這種最高的境界就是空氣的境界吧?」


  宋老爺子微笑道:「不錯,空氣無聲無色無味,誰也看不見聽下到嗅不出,可是誰也離它不開。德行能到這種境界,當然是種仙至人了。可誰又能達到這種境界呢?就是孔聖人也未必就能達到吧。


  所以還有次一等的境界,這就是「輕如毫毛」的境界。借用詩聖杜甫的詩,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的境界。這種境界,和風細雨,沁人心脾而入人肺腑,使人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化,這大概就是聖人的境界吧。」


  前面一位老人說道:「不錯,那種聲色俱厲的疾風暴雨式的做法,那種強制性的勞動改造的方法,正如孔子所說:「末也!」已談不上什麼境界,不過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罷了。」


  宋老爺子點頭微笑道:「不錯,今天這章是《中庸》全篇的結尾,重在強調德行的實施。從天理到人道,從知到行,從理淪到實踐,從」君子篤恭」到」天下平」,既回到與《大學》相呼應的人生進修階梯之上,又撮取《中庸》全篇的宗旨而加以概括。各段文字,既有詩為證又引申發揮。難怪得朱熹要在《中庸章句》的末尾大發感嘆:『這樣反覆叮嚀以教人的用意是多麼深切啊。』」


  能來這裡的都是對儒學有著一定的熱愛和基礎的,四周眾人都聽得如痴如醉,連王正也覺得獲益不少,這才是短短的一段中庸而已,可見儒學還是大有可為的。


  不管什麼,有認同的,自然就有反對的。


  這時有人上前一步說道:「宋老先生辛苦了,在下孔林,三年來,宋老先生每天在這裡宣揚我華夏儒學,讓大家獲益良多,然而中庸之道許多地方我卻不敢苟同。」


  在場眾人紛紛面呈怒色,就連前面的幾位老人家都皺了皺眉頭。其中更有人呵斥出聲:「年輕人不懂事,你真正理解了中庸嗎?」


  宋老爺子卻面帶微笑的揮了揮手,阻止了眾人的呵斥,對著孔林說道:「華夏多災劫,不是名門很難存在久遠,你既然姓孔,其實多半是聖人分支之後,既然你對中庸有著不同的見解,可以說出來,讓大家都參詳參詳。」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聖人之後,也不敢高攀,只是覺得中庸之道,多半最後會把人變成平庸。」孔林說道。


  宋老爺子掀眉問道:「你怎麼會有這樣的理解,能詳細說說嗎?」


  孔林面含憤色的說道:「那我就簡單說說我進入這個遊戲空間之前的事情,那時我是一家公司的職員,我敢說自己的能力方方面面都算是很出眾了。


  就是因為上司是跟著老闆一起創業的,哪怕是各方面能力都很平庸,只能勉強應付工作上的事情,也一直身處高位,讓我整整五年不得提升,這多半就是所謂的中庸之道吧。」


  宋老爺子沉吟片刻問道:「你們公司是不是已經存在十年以上了,而且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


  孔林詫異的問道:「宋老先生怎麼知道?」


  宋老爺子面含微笑的說道:「那麼這還真的是所謂的中庸之道,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你的公司已經進入了平穩期,所處的階段並不是擴張,而是求穩,這樣你自然得不到什麼提升。


  其實道理很簡單,你知道諸葛亮吧,他當年沒有選擇更強大的曹操,而是選擇弱小的劉備,就是因為曹操的勢力已經有了自己的一班人馬,而劉備正處在創業初期。所以你自己剛開始的選擇就存在問題。


  我們再接著說中庸之道,中庸講究平衡和客觀,你有站在你老闆和你上司的位置想過嗎?在你老闆的眼中,你上司是忠誠的,經過了時間的考驗的,能力雖然稍差,可還是可以應付的,再想想你的上司,他兢兢業業那麼多年,難道就不應該的到一份穩定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