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飛人大戰> 第十四章 金牌不那麼重要

第十四章 金牌不那麼重要

  不僅是伯克獲得了百米飛人大戰的冠軍,美國代表隊的其他隊員在第一屆奧運會上也表現出色,包括從哈佛大學退學的康諾利,他在三級跳遠比賽中獲得了現代奧運會歷史上的首金。同樣作為波士頓田徑協會(BAA)的成員,約翰?佩恩和薩姆納?佩恩也在個人的射擊項目上獲勝。因此,他們在雅典獲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然而,他們雅典之行的貢獻還遠不止這些。


  在之前舉行的11項田徑比賽中,美國人奪得了其中9金,可謂是絕對性的優勢。作為東道主的希臘,這時卻異常尷尬,從奧運會開幕以來,他們還沒有在自己曾經很引以為豪的田徑比賽中獲得哪怕一項冠軍。這時,他們只能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最後一個項目上:馬拉松。


  馬拉松這個項目很特別,它不是以競賽長度或具體的動作形式命名,而是以希臘的一個地名來命名。公元前490年,波斯人和雅典人在離雅典不遠的馬拉松河谷打了一場很慘烈的戰爭,史稱「希波戰爭。」最終,雅典人取得了這場反侵略戰爭的勝利。那時沒有手機、電報等通訊設施,為了讓家鄉人民迅速知道勝利的喜訊,部隊長官就派了一個名叫菲里皮斯的士兵跑回去報信。


  為了讓老百姓儘早知道勝利的喜訊,菲里皮斯就不停地跑啊,跑啊,等他跑到雅典城裡時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但他還是用最後的力氣喊道,「Happy吧,光榮的雅典人,我們勝利了。」說完,就立馬倒在地上OVER了。


  後來法國歷史學家布萊爾來到了當年菲迪皮斯曾經跑過的路線,被他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感動。奧運會舉辦之前,他向顧拜旦建議設立一個賽跑項目,名字就定為「馬拉松。」


  所以,希臘人對於馬拉松這個項目是很有情結的。這場比賽,他們也是非常重視,17名參賽選手中竟有13名都是希臘本土運動員。在大夥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下,這種鋪地毯式的策略確實有效。


  這是奧運會的最後一項比賽,美國隊中只有布萊克一人參加,其他的隊員們都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比賽,他們也來到現場為自己的隊友加油吶喊。然而,他們一出門就被眼前的場景震驚了。


  希臘的觀眾對於這次比賽也是空前熱情,據說當時雅典城的人口只有13萬5千人,而觀看這場比賽的總人數卻達到了10萬人,真是萬人空巷,全民參與。


  場面如此之宏大,令在場的伯克很是感概,他從未想到一場比賽竟然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教練格拉漢姆亦有同感,這真是一張無與倫比的城市名片。


  比賽中,身穿淺藍色背心的本土選手路易斯,第一個跑進了體育場,這意味著他馬上就要獲得這個項目的冠軍。這時現場的觀眾激動無比,頓時像炸了鍋似的。擔任比賽總裁判長的康斯坦丁****也情不自禁地陪他一起跑完了剩下的一小段路程,就連國王喬治一世也走下觀禮台迎接路易斯的凱旋。在那一刻,能和路易斯握個手,將是國王一生最大的榮耀。


  精彩節目還在後面。當路易斯首個衝過終點之後,上千隻系著希臘國旗、彩帶的鴿子被放飛天空,到處都是歡樂的節日氛圍,希臘的國慶日慶祝也沒有這麼熱鬧。


  旁邊的伯克也被現場的氣氛所感染,內心無比激動。同時,他的心裡也有一絲絲的失落,「同樣是奧運會冠軍,做人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獲得百米比賽的冠軍后,伯克自然也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還獎勵了一塊牌子,一個橄欖花環,還有一張獎狀,但走在大街上,從未遇到過粉絲向自己索要過簽名啥的。


  在雅典,百米比賽的關注程度遠不如馬拉松,世界飛人還不是個多大的碗,真正的大牌是馬拉松冠軍。這個項目的獲勝者確實不一樣,路易斯不僅獲得了獎牌、花冠、獎狀,還給頒發了一個額外的「布萊爾獎盃」,作為永久收藏。試想一下,如果大力神杯(世界盃冠軍的獎盃)被一個國家永久收藏,該是怎麼的榮耀。


  賽后,路易斯簡直就被希臘人民當作了神,受到了古代英雄般的禮遇。曾有雅典的貴族對路易斯說,「儘管說吧,想要什麼,你想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包括我親生女兒。」路易斯小時候是個放羊娃,就因為這一場比賽,他就完全可以鹹魚翻身,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更為誇張的是,有人竟向國王建議說,「放羊這職業多不體面,乾脆給路易斯一個鐵道部部長噹噹。」


  總之,看了這場馬拉松比賽之後,代表團的成員很受刺激,不僅沒有什麼物質獎勵,「來回的路費還得七拼八湊,這也太寒磣了,別看咱拿這麼多牌子,遠不抵人家這麼一塊。」就在這時,這群遠道而來的波士頓人萌生一個大膽的主意:回老家咱也辦一場馬拉松!


  回國之後,伯克與格拉漢姆成了首屆波士頓馬拉松的兩個力推者。舉辦這樣的比賽,並不是他們的一時衝動,他們一致認為,波士頓遠比雅典更有優勢。


  伯克所在的波士頓地處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如今已經有近四百年的歷史,是美國最古老、最有文化價值的城市之一。由於美國的開放政策,19世紀下半葉,大規模的歐洲移民開始湧向美國,在這裡開墾農田、修路築橋,同時也把源於歐洲的現代田徑運動帶到這裡。


  波士頓人口雖然僅有60萬,與中國的一個普通小縣城相仿,但到了19世紀末,田徑運動已經在大波士頓地區的各級學校里廣泛開展,好不熱鬧。波士頓大都會區擁有超過100所大學,超過25萬名大學生在此接受教育。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塔夫茨大學、波士頓學院等世界級名校也坐落於此。因此,波士頓也擁有「美國雅典」的美稱。


  那會的娛樂活動沒有如今這麼豐富,跑跑步、打打球成為了年輕人的時尚。他們的積極進取給波士頓這座城市帶來了無限活力。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887年,美國的一些進步人士在波士頓創立了波士頓田徑協會(BAA),許多社會名流也都加入到了這個協會。那會,波士頓地區的許多大學也開始組建了自己的田徑隊或俱樂部,校際之間的比賽也日益頻繁。


  另外,BAA還得到美國一些基金會的支持,因此成立不到十年就已經成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組織。對比下國際田聯是在1912年成立,比BAA整整晚了25年。


  從雅典奧運會回來之後,伯克認為在波士頓舉辦一場城市馬拉松的時機已經成熟。正如之前所料,這個想法一經提出,就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熱烈支持。


  終於,一年之後的1897年4月19日,也就是美國的愛國日,首屆波馬一觸即發。在Ashland的一條鄉村公路上,18名業餘運動員最終站在了起跑線前,這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項目。第一屆波馬的參賽人數並不算多,但這一點也不影響老百姓對於這項賽事的巨大熱情。比賽當天,波士頓大街小巷可謂人山人海,其壯觀程度絲毫不亞於一年前的雅典。


  伯克選為這場比賽的官方發令員,對他來說,這是家鄉人民賦予他的崇高榮譽,甚至高於奧運冠軍。可他並沒有現代化發令槍,只是簡單地大喊一聲,「Ready,Go」,便開啟了波馬的漫漫征程。


  說到此處,不得不佩服美國人的創新與執行力。經過伯克等人的努力,曾源於古希臘的馬拉松運動卻在大平洋的另一側開展得熱鬧非凡。希臘人對於奧運會與馬拉松的熱情自不言說,但除了奧運會,似乎也沒有剩下什麼遺產,反而多了一屁股債。看著如今的奧運會足球比賽踢得火熱,結束之後,踢球的孩子一個也不見增多。


  伯克在雅典成為了歷史上的第一位世界飛人,就這一點就可以讓他永載史冊。但奧運會畢竟只是少數人參加的活動,對於人民大眾來說,似乎有些遙不可及。伯克很明白這個道理,只有舉辦自己的馬拉松比賽,才能讓觀眾對於這個項目的熱情持續保持下來。如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歷史的波馬已經成為一年一度的世界重大賽事,這才是伯克的最大歷史貢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