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章:裁撤冗官 簡化官制
時間匆匆,秋風徐徐,入了秋的天氣一天比一天涼爽起來。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兩個軍十萬多人。在武庫司一萬多人,夜以繼日的努力下全部裝備上了諸葛連弩。記住,是人手一把。
一想到這,劉璿就覺得自己終於完成了整軍的最後一步。從一開始的龍騎軍,到後來的軍師旅團營,一步步走來,終於讓他們脫胎換骨了。
現在全國兩個軍,兩個中將軍長,六個少將師長,二十四個上校旅長,九十六個中校團長,三百八十四個少校營長。旅長級別的都是劉璿親自任命的,這些人絕對忠誠,是劉璿讓黑影多次考察后忠誠度沒問題后才任命的。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德陽殿,朝會上,劉璿在文武們三呼萬歲后揮揮手說道。
「啟奏陛下,經過各個縣令連續數日的宣傳和登記,陛下的人口普查任務已經全部完成。這次人口普查,共新增人口七十萬人,其中青壯年三十萬人,老弱婦孺四十餘萬人。至於少數民族的,並未登記在冊。」德陽殿,丞相周磊捧著竹簡對著龍椅上的劉璿彙報道。
「七十多萬人,這是多少個勞動力?多少個將士?就因為一些人的一己私慾,為了躲避賦稅,隱藏不報,致使國家羸弱於此,那是朕的七十萬臣民啊!」龍椅上,聽到這個數字的劉璿站了起來,望著下面的大臣們痛心疾首的說道。
「臣等有罪。。。」
有罪,有罪,就知道有罪,你們還能有點別的新意嗎?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沒有國,何來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點道理你們都不懂,枉讀了那麼多的聖賢書。
「戶部尚書王全,立即吩咐下去,把這七十萬人按戶分到各郡,分給他們田地,不得有誤。」不理會跪在大殿上的眾文武,劉璿對著王全命令道。
「都起來吧,這次的人口普查各個縣做的不錯。」坐在龍椅上的劉璿,心情愉悅的表揚道。他不知道的是,這次人口普查非常順利。
縣令告示一出,讓各家各戶登記造冊,然後領取土地,各家族不得阻攔后,那些被壓怕的佃戶瘋了是的上縣衙登記。一些以前躲在深山裡的人躲避賦稅和徭役的人,也紛紛下山登記了,實在是誘惑太大了。
倒霉的只是各個族長了,看著自己的田之前被收回去了,現在連人也沒了,都像死了爹娘是的。當然了,他們也提不起反抗的心思,豈不知武都三家幾百顆人頭的下場。
「這次朝會,朕打算裁撤一些冗官,變更一下文官制度。」德陽殿,劉璿看著大家接著說道。
「裁撤冗管。。。」
「這可如何是好?」
劉璿的這句話,像一顆重磅炸彈是的砸進眾文臣們的心口,讓他們隱隱作痛。雖然不知道裁撤多少,但是他們都有機會被裁掉的,尤其是些小官,沒有背景的。
「陛下,不知道您打算裁撤多少?」德陽殿,老臣聽到劉璿的話眉頭一皺的問道。這一次,他覺得劉璿有點操之過急了。一不小心,就會萬劫不復的。
「嗯,朕打算裁撤一半,也就是兩萬官吏。」丞相的面子,劉璿還是給的。這不,聽到周磊的話,劉璿也毫不隱瞞的說道。
「這麼多?完了完了,我一定被裁撤掉了。」
「為什麼?為什麼要裁撤我們?我們做錯了什麼?」
。。。。。。
德陽殿,到處是抱怨聲。劉璿望去,除了武將和丞相六部尚書們面不改色外,其他人都變了臉色。特別是一些小官,可有可無的官員們,更是嚎啕大哭。
「小李子,傳旨吧。」不理會殿中的大臣們,劉璿大聲的對著身邊的小李子命令道。他這一嗓子,終於把下面大臣們的魂給勾了回來了。
聖旨的大意是:設太師(正一品),丞相(從一品)。
設六部尚書,大理寺卿,都察院正,國子監祭酒,御史台大夫(正二品)。設蜀都府尹,鴻臚寺卿,國史館長(正三品)。
設六部左右侍郎,大理寺寺丞,都察院院判,國子監左右祭酒軍師,御史台中丞(從二品)。設蜀都府尹左右同知,鴻臚寺丞,國史左右著作郎(從三品)。
設六部左右主簿,大理寺寺少丞,都察院院使,國子監左右祭酒主簿,御史台少丞(正四品)。設蜀都府尹左右主簿,鴻臚寺左右主簿,國史左右主簿(從四品)
設太守(正五品),別駕(從五品),功曹(從六品),縣令(正七品),縣丞縣尉(從七品)。
一刻鐘后,小李子終於讀完了這道聖旨。聽完這道聖旨后,德陽殿許多被裁撤的官員一下子暈了過去。為官多年,除了做官什麼都不會的他們,被裁撤能幹什麼?
「丞相,你和吏部尚書趙家風一起把關。按照新的官制進行考核,從縣令到太守,必須嚴格考核,然後報朕這裡審批。其餘人等,每人發十兩銀子回鄉謀生,讓地方上在不觸犯法律的情況下適當給予照顧。」龍椅上,劉璿對著周磊和趙家風說道。
「臣等領旨。。。」然後,結束了這次的朝會。這一次朝會,在劉璿的強硬手段下,朝堂上進行了一次大換血。劉璿相信,以後的日子將會越來越好過。
當然了,至於那些被裁撤掉的官員們,劉璿卻沒心思管他們了。雖然現在只有一州之地,劉璿並不打算設州牧和刺史。以後地盤打了,劉璿在一起任命,不然現在任命太丟人了。
劉璿的這次改革,為國家減輕了負擔,加強了官員們的辦事效率,同時也為國家省下了巨額的俸祿開銷。後來,劉璿再一次無意中和戶部尚書王全閑聊時,王全告訴他,這一舉動每年就省下了一百多萬兩銀子。
聽了王全的話,劉璿覺得自己真是做對了。這麼多銀子,可以養活一個軍,可以辦多少實事。後來劉璿老了回憶當時的情景,也心驚不已,直言幸好挺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