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地下人96金烏
每個世界都有自己的特性,火鳳凰本不屬陰間之物,但熔爐世界的火熱將它吸引而來,逃跑的惡靈令它公義的心不能抑止,從而舊居。
但它性格高傲,孤獨,所以在熔爐世界為它建立了一片樂土,陰間附近有了人間的生氣,這就是最珍貴的事物,也配合了火鳳凰的身份。
楊羚和小亞當斯走在上面倍感親切,特別是楊羚,自從為了解除降頭進入了地下世界,每天都在生死邊緣遊走,地面世界的平靜祥和,哪怕一草一木都是她這些日子所懷念的,就算地面世界怎麼危險,她也終於明白了老人家常說的一句話:「生於斯死於斯。」
兩人呼吸著屬於來自於地面的空氣,暢快無比,楊羚的思維是十分跳躍的,她拔起一棵小草,放在鼻子下,用力的嗅了一下,就差沒有放進嘴裡咀嚼一下。
「小亞當斯,這確實是地面世界最尋常的野草。」楊羚神情有些驚訝。
小亞當斯笑著說:「楊羚,你怎麼這麼奇怪,看到小草就懷疑它是火鰻,好了,現在證明了是小草還能有什麼懷疑的呢?」
「這是地面上最尋常的小草,可這裡是熔岩世界,你聽說過溫室培植嗎?」楊羚語無倫次的說了三樣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瞪著眼睛看著小亞當斯,補充一句:「你能get到我的意思嗎?」
小亞當斯也陷入了沉思,他當然是猜到了楊羚的意思,常言道吃水果蔬菜要當時得令,就是什麼季節就吃什麼蔬果,可總有人是想在不同的時節吃到反季節的東西,就算花多一點錢也不要緊,就像冬天要吃西瓜,要吃榴槤,怎麼辦,只要有人肯為這花錢,自然有想辦法的人。
溫室培植就是這樣興盛起來的,就是在一個空間,通過調節氣溫,令裡面的溫度達到夏天的溫度,再加以人工的陽光什麼的,在冬天種植了夏天的蔬果,這在地面世界是極為普通的一件事情。
但在熔爐世界,兩人都看不到一點文明的痕迹,這裡的人自然是不能製造人工的太陽能,況且這些根不就不是人,可地面上的植物,需要陽光,這陽光怎麼來,當然在地下世界有太陽草,可那光亮是有限的,在水底世界有光苔,但有一個恐怖的太陽,那太陽是右亡靈僅存的陽氣匯聚而成,根本就不知道裡面是什麼化學結構。
現在說的是熔爐世界,這些植物移植到這裡已經是千難萬難,但可以解釋說是用神秘的力量,通俗說是鬼神的力量,這樣說得通的話,太陽能是如何來的,這個類似地理探索的問題,隱含著無比的陰森。
「小亞當斯,如果這些植物吸收的竟然不是太陽,而是其他物質,你說他們會變成什麼可怕的怪物?」楊羚終於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恐懼,嚇得將小草往地上一扔。
「呀——呀——!」幾聲烏鴉的叫聲響過,一隻烏鴉從路旁花叢中閃了出來,一口叼著楊羚扔在地上的小草,飛到遠處一顆火紅色的樹上,大概是用楊羚扔下的小草來築巢吧。
「看,楊羚,你知道剛才那是什麼鳥嗎?」小亞當斯興奮的叫著,他指著遠處那顆火紅色的書:「這棵樹大有來頭,你知道嗎?」
「你別把我當成笨鳥,剛才那個是烏鴉,它是自然界最孝順的動物,所以地藏王菩薩喜歡它,也是它指引我們來到地下世界的。」楊羚還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鬼知道那是什麼樹,這裡的樹都是紅色的。」
「怎麼這裡的樹都是紅色?這路上不是已經恢復了生機嗎?」小亞當斯盡量用自己的笑容來令楊羚不再擔心,並解釋道:「那叫扶桑樹。」
「扶桑?是不是虯髯客去當國王的那個扶桑?」楊羚聽到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稱,興趣一下子提起來了。
「不是,只不過名字相同而已,不過估計有點聯繫。」小亞當斯繼續說:「我在《山海經》上看過這樣一段描述,說帝俊和羲和有十個兒子,都住在扶桑,扶桑是一棵樹,早上就到天上去,會變成三足鳥的樣子,這就是太陽,後來給後裔射了九個下來,你應該知道吧,傳說這三足鳥就金烏,其實就是烏鴉,這是有根據的,任何的鳥獸都懼怕火,只有烏鴉,在森林大火的時候,它是會迎著火而去,卻不是飛蛾撲火,而是在吸收濃煙,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你看烏鴉全身的羽毛像不像黑炭,所以兩者就配合了,烏鴉是不怕火的,它身上的羽毛是火炭化成,所以能夠御火,扶桑樹我沒看到過,但是書上說是火紅色的,金烏也住在那,你說的扶桑過大概是現在的島國,扶桑是太陽居住的地方,島國也有一個日字,估計有點聯繫吧。」
「你意思是說島國的人都是烏鴉,這個說法金田一一早肯定了。(楊羚不敢解釋為何金田一說島國的人是烏鴉,因為島國生產******金田一無恥的形容,片子里的人從頭到末的對白都是烏鴉叫,具體怎樣,自己腦補吧。)」楊羚開了一個玩笑,心情好了:「你的意思說金烏就是太陽,而烏鴉就是金烏,它就是這裡的太陽?」
「不錯,大概可以這樣理解,你要肯定一樣事情,火鳳凰是神聖的動物,這個世界雖然在熔爐世界,但它細分為凈土世界,一切都是光明正大的,絕對不會有邪惡的東西,我保證!」小亞當斯越說越有信心,他好像是在說服自己,而不是在說服楊羚。
楊羚想想也是對的,突然很不好意思說:「原來烏鴉是這麼好的,我一直還在考慮烏鴉到底能不能吃呢。」
「當然可以,它又不是河豚,估計沒毒吧。」小亞當斯也覺得這個問題很有趣。
說笑間,兩人已經來到扶桑樹下,「楊羚,你看,我說的話沒錯吧!」小亞當斯興奮的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