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聖跡仙蹤> 第二十八回 六道輪迴言傳借勢,十二生肖跨越關山

第二十八回 六道輪迴言傳借勢,十二生肖跨越關山

  說老子收服胖豬,與眾生肖在伏羲洞中住宿暢聊,直到深夜。


  第二日清晨,雄雞報曉卦台山,師徒起來,走出洞中。老騎青牛載老鼠,老虎載玉兔,天馬載雄雞,山羊、金猴、胖豬緊隨其後,上空烏龍尾盤青蛇護行,前方由黃狗領路,走下卦台山,徑直奔往吳家漢子小村。按下黃狗請求,西行前要與吳家漢子遺孀告別。


  師徒一行行至小村,便來到到吳家漢子生前家院門前,但見人去屋空。據其鄰居一老婦言,吳家主婦早領兒子回了娘家,不在回來。老子師徒應老者邀請,在他家吃過早餐,歇息片刻,便追溯渭水而上,轉道繼續西行,老子講經傳道,尋訪聖跡;生肖問道詢道,相互調侃,有說有笑,好不逍遙自在。


  師徒一行走走停停,沿途晝行夜宿,不知不覺,又行進月余。來至一熟悉的三岔路口,青牛停住腳步,迴轉牛頭問老子道:

  「師傅,我等數月前曾從此經過,今去烏鼠山該走右路吧?」


  老子微閉雙眼不睜,片刻才微笑道:「我自管去烏鼠山,道路


  由你等生肖商議選擇。」


  青牛便抬頭望一眼青龍:「龍第對此地熟悉,請你指引。」


  青龍在頭頂一擺龍尾:「你自管選右路走便是。」


  老子依然微閉雙眼不睜,微笑點首。


  於是師徒一行晝行夜宿,半月有餘便走進烏鼠山。


  這烏鼠山雖然山勢山不高而靈秀,水不深而清冽。鳥鼠山迤北面東,登高遠望,只見群峰突兀的棒槌山、丹青相糅的馬面山、崎嶸萬狀的露骨山和白雲繚繞的封神山,環繞在鳥鼠山四周,逶迤連綿,千姿百態,形成一種「勢拔五嶽掩赤城」的壯觀景色。正是盛夏時節,鳥鼠山上古松參天,叢灌密布,由山頂潺潺而來的清泉涌波聲,夾雜在松濤鍾磐之聲中,譜成一曲雄渾粗獷的迴響,久久在晨靄山霧籠罩的山崖松林間縈繞,彷彿把遊人送入了飄飄欲仙的境界。沿著森海中的一條曲徑,在向主峰攀登時,只見前後左右都是鬱鬱蔥蔥的喬木和灌木,青草、山花叢生,成熟的野果像一串串珍珠,一柄柄火炬,一叢叢星光,一片片霞彩。鳥鼠山主峰幽雅秀氣,自南而北。在一處古木蔥蘢的斷崖邊,有道斷裂縫隙,深不見底。走近前,只聽風吼水騰之聲。裂縫之中,一股激流噴涌而出,那水由高處濺落,順崖而下,瀉珠涌玉,摔碎散落的飛沫,如雨似霧。鳥鼠山峽谷幽深,奇峰林立,溪流潺潺,林木參天。


  青龍對此山非常熟悉,一路當起嚮導來。


  據青龍所知,烏鼠山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邊塞要地,位於崑崙山脈西側,北延東迤直至隴山結束,因有鳥鼠同穴現象而得名。據說這裡有一種叫做地鴉的烏,和一種叫做鼵的老鼠同居一穴,彼此相處和諧。老鼠在裡面打洞,地鴉為其站崗放哨,遇有敵情,先名叫告知,后躲進鼠洞。每當太陽露頭,把草尖上的露珠融化為輕盈的霧氣時,老鼠便馱著地鴉走出它們共同的家,在草葉間嗚蟲的歡唱聲中散步。有時老鼠造洞出來,地鴉忙站在鼠背上,啄食老鼠身上的寄生蟲。鳥鼠同穴,和睦相處於名關隘處,此山便得名鳥鼠山。


  烏鼠山不僅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邊塞要地,也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此山又稱關山。它也是渭水三源之一禹河的源頭,禹河之水便出自此山的中品字泉。


  其實,品字泉是由三眼清泉組成,也各有其名,分別為「吐雲泉」「玉漿泉」和「禹仰泉」,吐雲泉。吐雲泉在下,玉漿泉在左,禹仰泉在右,組成一個倒「品」字。三泉也各有其來歷。


  「吐雲泉」在烏鼠山「三條溝中間的一條溝里,也叫做「池溝」。泉是渭河龍王的「龍池」,也是渭河龍王行雲布雨的地方。當地群眾每遇旱情常來此處求雨。很早以前,有一年甘陝兩省大旱,官家、鄉紳、民眾都來此求雨。有一個叫花子也來看熱鬧,他偷喝了鄉紳們抬的供酒,暈倒在泉邊的一片林子里,一覺醒來,才發現求雨的人都走光了,正欲起身回家,忽聽一陣怪怪的聲音,回頭一看,只見渭河龍王的龍池裡鑽出一個白鬍子老爺爺來,坐在旁邊一個石頭上吸著旱煙。老爺爺吐一口煙,天上就出現一片雲彩,再吐一口煙,天上又出現一片雲彩.……吐著吐著,天上便濃雲密布,大雨滂沱。原來,渭河龍王就是這樣行雲布雨。這件事被叫花子傳遍鄉里。從此,渭河龍王發雨的方法變了,它再不出來吸煙了,只在裡面放煙泡,所以,每當這個泉中冒泡的時候天就要下雨。渭河爺的龍池又被叫作「吐雲泉」。青龍說,那白鬍子老爺爺便是他爺爺渭河老龍王。


  玉漿泉。其形成較晚。為三泉中後起之秀,相傳當年周穆王西行去昆崙山,路過此溝谷,見兩旁溝谷有「禹仰泉」「吐雲泉」滋養,草木青青,唯獨此地乏水缺綠,絕壁千仞,黃土裸露。穆王不僅一聲長嘆,胯下戰馬蹄嘶鳴,馬蹄落地之處,忽然飛泉湧出。有一白鳥恰好飛來,飲泉水后,歡叫兩聲,拍翅膀飛走。穆王下馬飲后,大喜道:「真乃天賜玉漿也!」此後,人們便將此泉稱為「玉漿泉」,並作《玉漿泉謠》在百姓間世代吟誦;「我有丹陽,山出玉泉,山飛映柏,濟我人夷,神鳥來翔」。


  「禹仰泉」據說是大禹治水時到過的地方。據青龍言,此泉來歷說來話長。


  相傳水神共工是,性情兇狠,處事蠻橫。早在他怒觸不周山之前,為懲治百姓,施展神力,呼風喚雨,致使渭水泛濫,把一個好端端的渭水弄得一片汪洋。百姓們哭天叫地,逃難要飯,苦熬日月。大禹領著百姓治水。然而有共工在作怪搗亂。大禹找到共工,說好話求他,勸他不要再呼風喚雨,發洪水坑害百姓,給老百姓留條生路,積些德行。共工不聽大禹的好言勸告,說我發我的水,和你有啥關係?大禹不願和這號人多說,只好水裡來,水裡去,頂風冒雨,察看地形,尋找黃河向東的出路。共工看大禹一心要治住洪水,疏導渭水,火氣一冒三丈。他借著怒火,大展本領,使整個渭水中流域四處漫溢,到處橫流,洪水更大了。大禹東堵堵,西擋擋,這裡排水,那裡導流費盡了力氣,地面上的水卻越聚越多,渭水也是四處八方亂竄。有共工搗亂,渭水沒法疏導,洪水沒法治,凈是白磨鞋,空跑腿。大禹決心打跑共工再治理渭水。大禹又去找共工,不客氣地說:「共工,你趕快離開渭水流域,不準再作惡發水,如果不聽勸告,把你碎屍萬段。」共工哈哈大笑,他才不把大禹放在眼裡呢!只見共工一揮手,又要興風作浪。大禹舉起逼水寶劍向共工刺去。兩個人在水中打起來。大禹和共工打了三天三夜,不分勝負。大禹停了手,告訴共工,日後再斗。大禹把隨他治水的渭河應龍、黃龍、白龍、蒼龍都叫來,大家要和共工拼個你死我活。平時共工四處作惡,名聲不好。老百姓聽說大禹要趕走共工,都來助戰幫忙了。大禹帶著大家在水中攔住共工,雙方撕殺起來。


  整整鬥了一個月,大禹人多勢眾,輪流上陣;共工漸漸體力不支,敗下陣逃跑了。大禹窮追不捨。共工看著自己難逃,回頭跪在大禹面前,發誓永遠離開渭水流域,再不發水作惡。大禹心一軟,放走了共工。大禹趕走共工后,一鼓作氣,把洪水排完,又馬不停蹄地把渭水疏導到黃河,最終流入大海。大禹怕流入黃河的渭水不服約束,就用太行山的石頭,築起黃河兩邊的堤岸。石頭築的黃河大堤,又高又厚,十分堅固,任黃河水再凶也不會把堤岸沖開。共工跑到很遠的地方,老實了沒多長時間,惡習重發,一心要報仇。他聽說大禹不僅治理渭水,還疏導了黃河,恨得咬牙切齒。他養精蓄銳,苦練神力,收羅一些心術不正專幹壞事的小神,伺機再返渭水流域。過了好些年,大禹治水累得渾身是病,早已年老體弱,白髮蒼蒼。共工趁機殺回,共工下令,叫他的兵卒們跳進渭水,掀起三尺大浪。他大嘴一張,連連吸氣,把渭水一段一段地吸溜到肚裡,造成渭水流域乾旱。


  大禹得知共工回來報仇,十分氣憤,立刻帶人馬趕來。黃河兩岸的老百姓都拿起刀槍、魚叉,跟著大禹和共工打起來。前前後後,你來我往,大戰了半年,共工被打得只剩下獨自一個,狼狽逃竄。打敗共工,大禹將士人困馬乏,特別是由於口渴,難於支撐的時候,來到了烏鼠山這個泉邊,士卒們喝了泉中之水,頓時精神抖擻,一舉戰敗共工。大禹又來到泉邊,用寶劍一插泉水,泉水不僅大量冒出,地下之水也暗流於渭水河中,渭河兩岸也不再乾旱。為此,大禹曾在此設壇祭奠,稱其為神泉。後來,人們便將此泉稱為「禹仰泉」,並在此修了座「禹王廟」,以記念大禹。


  且說老子師徒一行便來到禹仰泉旁,當晚,便在禹王廟中歇息。


  是夜,金猴愛動不愛靜,歇息不久,就抓耳撓腮。先跳到老鼠身邊道:「這鳥鼠關山傳有鳥鼠同穴故事,想必鼠兄當初與地鴨關係曖昧,可否講來,讓大家飽一耳福。」


  老鼠不耐煩道:「鳥鼠同穴之鼠,乃是鼵鼠,雖與我同宗,並非本老鼠同類,其與地鴨有無曖昧,我怎知道!」


  金猴鬧個無趣,便跳到老子身邊說道:「師父,長夜難眠,與我們講些道理吧?」


  青牛和玉兔、也幫腔道:「是啊,我們很想聽師父講經傳道。」


  老子正在閉目打坐養神,就頭也沒抬問道:「果真想聽?」


  老鼠、老虎、烏龍、青蛇、天馬、青羊、俑雞,都一疊聲附和道:「想聽,想聽。」黃狗還輕了一下咬胖豬的耳朵,小聲說道:「別倒頭就睡,師父要講道理!」


  老子將眾生肖叫到身旁,坐直身子說道:「爾等生肖現已聚齊,明日即將越過烏鼠關山。為不辜負當年黃帝對爾等寄於的期望,現將爾等兩兩相對,即所謂六道輪迴。」


  於是,老子將十二生肖配成六對。


  第一對:灰鼠和青牛。老子言道:「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勞。兩者一定要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如果只有智慧不勤勞,就變成了小聰明,光是勤勞,不動腦筋,就變成了愚蠢。所以兩者一定要結合,此對是祖先對人間的第一期望和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對。」


  第二對:金虎和玉兔。老子言道:「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謹慎。兩者一定要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做到所謂的大膽心細。如果勇猛離開了謹慎,就變成了魯莽,而一味的謹慎就變成了膽怯。這一對也很重要,所以放在第二位。」


  第三對:青龍和青蛇。老子言道:「龍代表剛猛,蛇代表柔韌。所謂剛者易折,太剛了容易折斷;過柔易弱,太柔了就容易失去主見,所以剛柔並濟是我們歷代的祖訓。」


  第四對:白馬河青羊。老子言道:「馬代表一往無前,向目標奮進,羊代表團結和睦。華夏民族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更需要團結和睦的內部環境,只有集體的和諧,我們才能騰出手追求各自的理想。如果一個人只顧自己的利益,不注意團結、和睦,必然會落單。所以,個人的奮進與集體的和睦必須緊緊結合在一起。」


  第五對:金猴和雄雞。老子言道:「猴子代表靈活,雞定時打鳴,代表恆定。靈活和恆定一定要緊緊結合起來。如果你光靈活,沒有恆定,再好的政策最後也得不到收穫。但如果說你光是恆定,一潭死水、一塊鐵板,那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了。只有它們之間非常圓融的結合,一方面具有穩定性,保持整體的和諧和秩序,另一方面又能不斷變通地前進。」


  第六對:黃狗和胖豬。老子言道:「狗是代表忠誠,豬是代表隨和。一個人如果太忠誠,不懂得隨和,就會排斥他人。而反過來,一個人太隨和,沒有忠誠,這個人就失去原則。所以無論是對一個民族國家的忠誠、對團隊的忠誠,還是對自己理想的忠誠,一定要與隨和緊緊結合在一起,這樣才容易真正保持內心深處的忠誠。這就是我們人間一直堅持的外圓內方。」


  老子最後言道:「和則生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即太和。亦即孔丘所言的「君子和而不同。」老子言道:「明日我等要過鳥鼠關山,此山是難越之山。最要緊的是要有道。爾等都均用兩字概說,如何才可有道?」


  灰鼠搶先說道「打道。」青牛跟著說:「尋道。」金虎說:「闖道。」玉兔說:「探道。」烏龍說:「辟道。」青蛇說:「穿道。」白馬說:「看道。」青羊說:「修道。」金猴說:「開道。」雄雞說:「明道。黃狗說:「尋道。」胖豬說:「問道。」


  老子笑曰:「爾等所言之道,乃道路。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青牛說:「我已經記起來啦。當年師父與師兄尹喜說道:『道如果能用言語表達出來,就不是恆道』。」金猴言道:「師傅可否再明白些,解釋時才所言。」


  老子笑道:「老鼠跟我聽經多日,就由它釋之。」


  老鼠便吻翕尖嘴,習慣磨磨利牙,煞有介事地解釋道:「師傅所言的『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也可以說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言罷,老鼠看定老子問道:「我解釋可否?」


  老子道:「正是。明日我等翻越鳥鼠關山,必定要探尋道路。然,古道年久無人行走,之飛石黃土掩埋,恐無法辨認。我今夜觀天,預知明日山中時令變幻莫測,我等必須借道而行。所謂借道,即借勢從時,方可應對明日陰陽不測之大勢。」青羊道:「我好想有些明白,敢問師父,這道在何處?」老子道:「道無處不在。霧露空氣中有道,風雨雷電中有道,彩虹光影中有道,鳥兒翅膀中有道。」烏龍問道:「水中有道嗎?」老子道:「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道勢如水,乘此勢則可左可右,左右相救,總有生機。然而,這勢卻並不滯於「高勢。正言若反,應求諸那似低而絕高之勢。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眾生肖似懂非懂,待要再問。老子打個哈欠:「今晚就到此處,早些歇息,也好養精蓄銳,明日翻越鳥鼠關山,隴西郡治在狄道。」


  於是,師徒一宿無話。


  第二日清晨,雄雞報曉烏鼠山後,突然高聲嚷道:「師傅,師兄、師弟,快來觀看奇景!」


  金猴聞聽,第一個從禹王廟中竄出,接著眾生肖也都魚貫而出,大家同都叫道:「師傅,真的有奇景可觀!」


  老子緩緩走出禹王廟門,但見太陽露頭,把草尖上的露珠融化為輕盈的霧氣,一種叫做鼵的老鼠馱著叫做地鴉的烏,一同走出它們共同的家洞穴,在草葉間嗚蟲的歡唱聲中散步,突然鼵變得亢奮起來,它開始奔跑,迅疾而敏捷。而這時的烏,卻如老練的騎手般傲然立於鼵背,與鼵渾然一體。眾生肖不勝驚訝叫道:「妙啊,妙!」


  待烏鼵巡遊一番,又一同回到洞穴后,老子老子笑道:「奇景已觀賞過,我等準備過烏鼠關山。」


  鳥鼠關山橫亘於張家川東北,綿延百里,是古絲綢之路上扼陝甘交通的要道。當時的隴西郡治在狄道(今臨洮),要到狄道,就得走關隴絲綢古道,穿越鳥鼠關山。然而,這裡氣候無常,一天之內競有四季。白天溫暖如春,到了夜裡還會有霜凍出現。原本晴空萬里,片刻又雷雨交加。甚至是六月下雪現象,在這裡並不少見。此山的確是難越之山。就是後人到此,也多有哀嘆。王維在《隴頭吟》曰:「長安少年遊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杜甫嘆「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遊。遲回渡隴怯,浩蕩及關愁。水落魚龍夜,山空烏鼠秋」。可見過鳥鼠關山之難。


  果不其然,時才觀烏鼵奇景時還晴空萬里轉眼便大霧瀰漫,不見天日,老子便對眾生肖言道:「我等今日只有借道翻越鳥鼠關山,我與老鼠青牛先行,爾等見機行事借道,傍晚在狄道馬家窯會齊,切忌。」言畢,便騎上青牛,待老鼠蹦上牛頭,乘大霧緩緩飛起。在眾生肖驚愕的歡呼雀躍聲中,不見蹤影。


  眾生肖歡呼之餘,不禁生出失落感覺。玉兔嘆道:「師傅師兄不管我等啦!」老虎聞聽玉兔此言,頓覺重任在肩,便安慰生肖師弟們道:「師傅叮囑我等見機行事,借道而行,大家耐心等待時機。」說話功夫,已見大霧散去,艷陽高照,鳥鼠關山清晰全貌,卻有一片白雲在山腰飄蕩。金猴見此,抬起猴爪拍了雄雞一下,激動地叫道:「雄雞老弟,我倆可借白云為道。」說著,彎腰抓住雞腿,躬身一跳躍起,。雄雞也心領神會,煽動翅膀,帶金猴一同飛上雲頭,駕雲越飛越高,翻過鳥鼠關山之頂,飄然而去。


  老虎叫道:「金猴和雄雞已駕雲過山,果然有道可借。眾兄弟要耐心尋找時機,且莫泄氣。」話剛說完,一陣大風呼嘯而來,老虎急忙喊玉兔跳上虎背,叮囑抓牢固,便縱身一躍,隨風騰起,喊道:「眾兄弟,我和玉兔尋師傅去也。」呼喊間,已隨風越上鳥鼠關山,漸漸遠去。


  烏龍見狀,對青蛇說:「我等要及早準備,大風過後必有雷雨。你及早把蛇身盤於我龍爪上,等待時機。」天馬也對青羊說道:「雷雨必帶閃電,我可借閃電作翅膀騰飛。你趕緊用我馬尾綁住羊角,等待借勢。」果不其然,不到一炷香工夫,電閃雷鳴,暴雨傾盆。烏龍帶青蛇,天馬帶青羊,即刻拔地而起,共同說聲:「狗豬兄弟,好自為之吧!」便消失在雷雨之中。


  此時,只剩黃狗與胖豬躲進避風崖壁下。黃狗嘆道:「不知我倆還有何道可借。」胖豬寬慰道:「我大難不死,已很知足。你原本天宮哮天犬,有何憂愁。車道山前必有道。不是無道,時機未到。耐心等待,必有道可借。」


  雷雨一直下到過午,方才停止,太陽從雲層中鑽出。黃狗與胖豬剛走出避風崖壁,卻見一道彩虹從崖旁升起,像一架七彩拱橋,橫跨鳥鼠關山。天狗叫嚷道:「時機來也!天道來也!有福不用忙,胖豬師弟,你我快快上道!」


  於是,兄弟倆興高采烈走上彩虹天橋,並肩前行,神仙般優哉游哉,跨越過鳥鼠關山。


  然而,生肖們並不知曉,那一路偷偷跟來的花貓、大象、狐狸,也悄悄走上彩虹,尾隨而來。


  這正是:

  老聃傳道意如何,枯坐靜思非閑說。


  從時無中能生有,借勢可把關山躍。


  霧露茫茫送飛升,白雲悠悠腳下過。


  風雨雷電助馳騁,笑倒生肖彩虹托。


  天地有道皆同行,誰知身後有異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