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莊子螳臂擋車的悲嘆
莊子內篇第四篇《人間世》中的第三個故事,顏闔被請去做衛國太子的師傅,臨行前他向衛國遇大夫蘧伯玉求教。 ? 這個故事很短,但其中有兩個很有名的典故,一個是「螳臂擋車」,另外一個就是「養虎為患」。
作為《人間世》篇,主要講人間世事的,講如何處世的,自然其中少不了講如何處世了。
在第三個故事中,蘧伯玉教了顏闔如何處世的法子,這個法子值得世人學習。
在這個故事中,蘧伯玉教導顏闔的處世之法不同於前面孔子教導的法子,具體說來,是真正道家處世的法子。
前面孔子教導的處世法子,有一些是儒家思想,莊子套用了一下儒家思想。其核心,還是講道的。
也由此可見!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是有共同之處的。不過話又說回來!無論是哪家思想,都是為生存服務的,都存在著一定地共同之處。
第三個故事講的是道家處世的法子,然後!由道家處世之法而引申出萬物處世之法。也就是說!第三個故事是講人如何處世,而後面的故事是講物如何處世的,講樹是如何處世的。
在《莊子》一書其他篇章中,還講了其他物處世生存的法子。比如說,那個叫與不叫的鵝。
第三個故事主要還是講「螳臂擋車」的,然後才引申出「養虎為患」。講螳臂擋車在前,講養虎為患在後。
莊子是怎麼講起螳臂擋車的呢?
要是追讀起來,還必須從前面往下擼一遍。
總之!在當時的這種社會大環境下,世人想生存下去是很難的。不是迴避就可以迴避得掉的。並不是那些學術姦細所想象地那樣,也不是某些人所誤解地那樣:無為、避世,跳出山界外不在五塵中就可以的,也不是修鍊成神仙就可以迴避掉的。不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你就是孫悟空,你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你無法迴避與現實生活的關係,你無關躲避。再則!你也無法躲避,你必須與人接觸、與人有交結。你吃鹽、穿衣等等你必須與別人交結,不然你一樣無法生存下去。
在現代社會,你不與人交結你更無法生存下去。雖然現代社會科技達了,可人與人的交結處卻更多了,誰也離不開誰了。當然!這個「誰」是泛指,是指那些你需要的人。
既然無法迴避,為了生存下去,我們就必須勇敢面對了。
因此!就有第三個故事,教導我們如何用道家的方法去處世。
螳臂擋車是告訴我們,面對現實的無奈!
如果我們有那個能力改變世界,拯救天下蒼生,那我們就去行動好了。可是不是!我們的力量就好比螳螂的手臂,是阻擋不了車輪的,是阻擋不了歷史的進程的,是阻擋了意識形態的走向。
歷史的車輪是無法阻擋地,意識形態也一樣是無法阻擋的。因為!社會意識形態的形成,並非一時,而是長期地積澱才形成的。所以!憑藉個人的一腔熱情和能力,是無法阻止的。
要想改變社會意識形態,改變世人的意識觀點,也一樣需要時間。
在歷史進程的車輪面前,在社會意識形態面前,沒有人可以做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唯一的辦法,盡自己的能力,去一點一點改變既以形成的社會意識形態。只有一點點地去改變,徹底改變過來是需要時間地。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
莊子告誡我們不要螳臂擋車,是告誡、提醒我們不要自不量力。在歷史的車輪面前,在社會意識形態面前,在君王專權制面前,我們是無能為力的,不要以為有了夢想就能實現。實現夢想是需要時間和機緣的,並不是努力就一定能實現的。
再則!我們的夢想是什麼?我們不過是為了生存下去而已,是為了完成這一次生命的過程而已。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去作無畏地犧牲,去作不必要地奮鬥。
僅僅是為了生存,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就簡單多了。
沒有多餘的、不必要的追求,我們的生活負擔就輕鬆多了。
在第三個故事中,莊子還向我們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作為人,無論你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你都必須與人接觸、交流,與周圍的人產生交結。
就跟現代社會的宅男一樣,你無論怎麼宅,你多少還是要出門的,還是要上街買賣的。除非你有自閉症,或者有人照顧你。不然!你都要與外界的人接觸、交流,產生交結的。只是你比正常上班的人少一些罷了,而並不是沒有。
要是一點都沒有,那就有問題了。
講完螳臂擋車的來歷后,再來講養虎為患。
在《人間世》原文中,莊子是這樣寫的:
汝不知夫養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也;時其饑飽,達其怒心。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適有蚊虻仆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碎胸。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可不慎邪!
其實!這段文字不僅講了養虎為患這一個典故,還有另外一個「養馬」的典故。
我們先來把這段文字翻譯成白話文。
你知道那些養虎的人是怎麼養虎的嗎?他們從來不敢用活物去餵養老虎,因為!他們擔心用活物養虎會老虎兇殘的本性。他們也不敢用大塊的食物去餵養老虎,因為!他們擔心老虎在撕咬大塊食物的時候激其兇殘的本性。知道老虎的饑飽,老虎的本性。老虎與人雖然不是同一個物種,卻向飼養它的人搖尾乞憐。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養虎的人順應老虎的性子,慢慢地在改變老虎的本性。而那些養虎而遭遇到老虎虐殺的人,就是因為他們激了老虎那兇殘的本性。
有一個愛馬的人,他以精細的竹筐裝馬糞,用珍貴的蛤殼接馬尿。剛巧一隻牛虻叮在馬身上咬馬吸血,這個愛馬的人出於愛惜,隨手拍擊,沒有想到馬兒受驚便勒口、掐斷轡頭、弄壞胸絡跑馬了。愛馬人意在愛馬,卻失其所愛。這就是很好地例子啊!所以!為人處事能不謹慎嗎?
看了以上白話文,我想?無須再解釋了吧?
如果我們吸取養虎與養馬的人的教訓,向另外一個養虎的人學習,順著老虎的脾性飼養老虎,就不會有危險。
我們都可以與老虎相處,難道還不能與世人相處?
我們把世人也當成可怕地老虎一樣來對待,我們的生命還會有危險嗎?
當我們看了後面養虎的故事後,我們再來讀前面蘧伯玉教顏闔如何處世的法子,是不是有所感悟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