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遼使的怪病(上)
楊懷仁自知他不是一個好人,可也並不是一個冷血之人。他是不喜歡魏財,可是一個頭髮花白的花甲老人跪在你面前哭得如此悲戚,誰都難說自己能狠下心來。
經過這一場鬧劇之後,徐推官當然知道誣告楊懷仁這件事背後的始作俑者是魏財,既然那些小嘍啰們都被抓起來了,這個主謀自然也不能放過。
他吩咐兩個衙役過來從楊懷仁大腿上拉開了魏財,粗暴的把他反手押在身下,另一個則掏出繩索就要把他捆綁起來。
「慢著!」
楊懷仁說道,「算了吧,讓他走吧。」
他本想對魏財說教一番,可他才十八歲的一個少年人,對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再說些人生道理似乎又不太合適,乾脆就懶的說什麼了大道理了,只留下一句「你好自為之吧」,便不再理他。
衙役見當事人不再追究了,也就放開了魏財。魏財一雙老嚴昏暗朦朧,有些獃滯,看不出他內心在想著什麼,但能看出來的是,他有了一種倦意,卻沒有了復仇之心了。
范純仁對楊懷仁贊道,「得饒人處且饒人,有胸襟。」
楊懷仁只好苦笑,魏財再壞,也不過是貪婪而已,和契丹人勾結,倒也談不上賣國,看在他那麼大年紀的份上,就讓他自生自滅吧。
此時才過了正午,隨園裡坐滿了客人,這些食客,包括那位埋怨了面碗里放的豬肉而不是牛肉的老者在內,其實並不怎麼在意這種事,關鍵是紅湯麵也一樣好吃,而且價格便宜,他們並沒有多大的不滿。
楊懷仁本來想請兩位相公去府上小酌幾杯的,可范純仁和呂大防急著回宮向太皇太后和官家回稟此事的經過和緣由,不便久留,楊懷仁這才恭恭敬敬地把兩位大佬送出門外。
他們臨走的時候,楊懷仁當然沒有忘記說了些恭維的好話給兩位大佬聽,又答應下午就吩咐人去兩位府上送些西紅柿過去。
兩位相公地位尊崇,對於下級官員的迎來送往,還是很講究的,若是直接送金銀珠寶,肯定會被兩人罵回去,可送西紅柿,他們並沒有什麼好拒絕的,對著楊懷仁會心一笑便默許了下來。
楊懷仁呢,自然也不會覺得這是行賄,但是送出去這些在他眼裡普通不過,在別人眼裡珍貴無比的西紅柿,卻起到了收買人心的作用。
他並不多麼熟諳官場之道,但是這點基本的道道,他還是懂的,被誣告這件事,雖然本也不是什麼大事,而且已經被他設計圓滿解決,但是在太皇太后和官家那裡,楊懷仁不希望他做的事情被他們放大之後再被轉述出去。
這件事,的確是挫了一下契丹人的威風,如果范呂二位回宮之後在太皇天后和官家面前大肆吹噓一番,說不定明日朝堂上他們又得在大殿上表揚一下楊懷仁。
被這麼表揚,聽起來挺好,其實並不是好事。什麼事情太高調,容易招人嫉恨,最主要的還是被契丹人嫉恨。
不是說過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嘛,就是這麼個道理。低調一點,讓契丹人因為這件事能收斂一點,達到目的就好了。
不管遼使要求提高歲幣的要求合不合理,目前的情況下,他們肯定是不會罷休的,而朝廷也不會真的就一下子硬生生把人家的要求給駁回,一幫大臣們爭來爭去,最後還是得面對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人家的軍力強,大宋的軍力弱,總不能真翻了臉掀了桌子,大家戰場上見吧?
到時候吃虧的還是大宋,還有大宋的百姓。要強盛,不是說說而已,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人去做,需要時間來改變這一切。
楊懷仁只希望通過這件事,讓官家和朝堂上眾多大臣明白一點,自身弱就要被欺負,要不被欺負,就得自身強大起來。
指望一個什麼盟約和人家稱兄道弟,是長久不了的,人家也不會真看得起你。
所以說路還很長,楊懷仁也覺得他要做的還很多。
離開隨園回到府上,連子庚已經在等他了,昨天和他一同回城的還有柯小川、小七和玄參他們幾個,遠遠地看過去,楊懷仁就覺得是不是他的眼睛有毛病了。
這幾個人,不管高的矮的,以前可都是粗生粗養的大老爺們,這才過了多久啊,一個個穿衣打扮都開始變得斯文了。
以前粗布衣衫隨便腰上一紮,誰在乎過自己的形象,可如今都有了心上人,都他姥姥的開始注意儀錶了,連子庚這種粗胳膊粗腿的傢伙,竟然穿了一身素色的儒衫長褂子,不知道的還真以為他是個讀書人。
「我說你們幾個,用不著這樣吧?看看你們身上穿的這套行頭,我以為我這是來到了什麼詩會呢,哈哈。」
柯小川被他說的臉上發燒,不過還是反駁道,「仁哥兒真是說風涼話不怕閃著舌頭,你老人家可是娶了倆如花似玉的小娘子了,俺們可還單著呢,再像以前那樣,人家可都嫌棄俺們了。」
「好你個柯小川啊,這話也不怕你兩位嫂子聽到,小心把這話轉告到僧兒妹子那裡!」
柯小川立即嗔聲,捂著嘴巴裝作自己剛才什麼也沒說。
兄弟們之間開開玩笑,笑過了之後,連子庚才說起來一件正事。
「侯爺,我們打探遼使耶律迪迪的時候,發現了一件怪事,不知道和這次遼國換了新的使節有沒有關係。」
「哦,怪事?說來聽聽。」
「遼使耶律迪迪在遼國的身份,非常尊貴,說起來還是遼帝耶律洪基的堂弟,被封為鄯陽郡王。
他這次作為遼使來到大宋,以這種高貴的皇族身份出任使節,是以往不曾有過的事,正常看待的話,可能是用他這種高貴的身份,表示他現在要求咱們大宋增加歲幣的事情很重視,但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根據兄弟們查探到的可靠消息,耶律迪迪的了一種怪病,在遼國無人能治,這才跑到咱們大宋來,想通過在大宋尋找更高明的郎中給他治好這種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