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舌尖上的大宋> 第1315章:童貫的自白

第1315章:童貫的自白

  楊懷仁虛扶岑孝年起身,這才和他一前一後走出來房間,童貫早已經在門外等候多時,見楊懷仁表情有些凝重,又不便打聽什麼,更是心中好奇。


  岑孝年一路送楊懷仁和童貫回到龍船之上,等岑孝年回去,楊懷仁才單獨對童貫問道,「如果趙獻球和岑孝年之間讓你選一個,你會怎麼選?」


  童貫心中大驚,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他很明白楊懷仁這是試探他了,也許楊懷仁知道了趙獻球和岑孝年之間的事情之後,心想著要除去一個,所以才對他有了這麼一問。


  童貫心思一下亂了,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但他細細一想,方才一定是岑孝年暗中跟楊懷仁說了些關於趙獻球的事情,才讓楊懷仁開始考慮這麼嚴重的問題。


  他忽然間想通了一點,按照楊懷仁的性格,小貪小賄的,也許他還真懶得去管。


  但真是有大奸大惡,楊懷仁是一定不會放過的,儘管在童貫心裡趙獻球和岑孝年都不是什麼好鳥,可要算得上大奸大惡的,也只有趙獻球了。


  但趙獻球在江南的勢力太大了,比岑孝年可大了不少,楊懷仁來江南之前,若是同樣的問題擺在他滿前,他一定會選趙獻球。可眼下……


  盤算了好一陣子,童貫早已汗如雨下,可還是沒想出該如何回答來。


  楊懷仁看著他的樣子笑道,「童閣領若是不願意回答就算了。」


  童貫嚇得心驚膽顫,立即跪倒在地,「王爺恕罪,奴婢選好了,奴婢選王爺,不管王爺怎麼做,奴婢都站在王爺一邊,並儘力協助王爺。」


  楊懷仁心說童貫這小子還真是雞賊,逼迫之下連自稱都改了,但還是回答了一個完美的答案出來。


  楊懷仁也不是故意要為難他,只是想從他的嘴裡,從不同的視角來看看趙獻球和岑孝年分別是什麼樣的人罷了。


  「童閣領不必慌張,起來說話。我問你,在你眼裡,趙獻球和岑孝年都是什麼樣的人?」


  童貫顫顫巍巍站起身來,捲起袖子擦了擦一頭的汗水,這才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緩緩說道,「奴婢覺得,若是單純以好壞來評判一個官員的話,那麼江南的官員,應該找不出一個好官來。」


  「哦?」


  楊懷仁笑了,「這是什麼說法?在江南當官的人里,就沒有一個好官了?那你這話,不是連你自己也算進去了?」


  童貫答道,「可以這麼說,也不能這麼說。江南富庶之地,富人比大宋其他地方都多,老百姓也比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要有錢。


  所以江南的民風嘛,就流行這一套,凡是找官府辦事的,沒有不送禮的,要說哪個官員從來沒從商人那裡收過好處,那可能真一個都找不出來。


  但要說收了百姓的禮就算是貪官,那也有點牽強了。所以這個好官和貪官的界定,還真是有點難。


  不瞞王爺,奴婢在織造局,也是有些類似的經歷的,平時的交往也就罷了,就說每年宮裡要的當做貢品的絲綢,蘇州、常州還有湖州那邊的商人就要搶破了頭的。


  儘管當下宮裡用的絲綢已經遠遠不能和民間所用的絲綢數量相比,但北方人的性子倔,都覺得宮裡哪家的絲綢,那哪家的絲綢一定是最好的。


  所以那些絲綢商人們為了成為給宮裡提供絲綢的皇商,那是要擠破了頭的,每年到了給宮裡進貢絲綢的時候,這些商人們便想方設法的給咱家送禮。


  咱家來江南掌管江南織造也才兩年,人生地不熟的,是誰也不敢得罪的。那些絲綢商人,可不單單是商人那麼簡單,誰家在京城還沒有點關係啊?


  直接收銀子這種事,咱家還不敢,但是人家來送禮,咱家也不能把人家趕出去,只能耐著性子和這幫商人們周旋。


  王爺您說,咱家心裡能不慌嗎?這兩年光是收的禮物,換算成錢也至少有上萬貫錢了。」


  楊懷仁心裡想笑,才上萬貫錢?不能這麼少吧?你還真是會避重就輕。


  不過童貫所說的事,也是人之常情,江南民風的確如此,他來江南,也是收了不少禮的,送禮的人也並不是要求你幫忙辦什麼事,就是覺得來了個大官,不給送禮就有麻煩一般。


  說起那些禮物來,人家江南的商人送的也確實是巧妙,現錢是肯定沒有的,顯得人家庸俗,但珍貴的書畫、茶葉、絲綢和瓷器等等特產,看著很普通,但實際價值是一點兒不必送金銀少。


  這種事楊懷仁是不以為然的,但若是他板起臉來不收,反而壞了你的形象,讓人家覺得你個別,甚至懷疑你不收禮是為要更貴重的禮。


  童貫這麼說,聽上去是自己認罪似的,但實際上確實為自己開脫了,楊懷仁也沒在乎這麼大點兒事,他要聽的,是趙獻球和岑孝年的事。


  童貫偷瞄楊懷仁的臉色,見他對剛才那些話無動於衷,這才稍稍心安,把話題轉會了正題。


  「趙獻球和岑孝年兩人嘛,收禮肯定是免不了的,就說岑公公,他掌管這市舶司這一塊,那些海商們要想在海上貿易里得個方便,那是一定會給岑公公送禮的。


  其實在江南經商,這方面的事是一點兒也免不了,三司的衙門裡必然是要送最大的一份,地方官府也要有一份。


  除此之外,不管是地方上的豪強、山上的山賊還是海上的海盜,都要有一份,這種錢,都是商人們經商算在明面兒上的賬面上的,還美其名曰平安錢。


  也就是說,他們把經商所涉及到的各方各面,全部要照顧到,黑白兩道都要想到,每一家都送一份錢,就當是買個平安,所以這種花銷就叫做平安錢。


  對商人們來說,花的這種平安錢,跟他們平平安安經商所得到的利潤來說,根本就不值一提,所以大家都這麼做,也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多少年來都是如此,也就形成了一種約定成俗的規矩了,表面上誰也不說,但大家誰心裡都清楚。


  在江南的當官的,也默認這種風氣,所以也便沒有人覺得奇怪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