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舌尖上的大宋> 第1400章:真正的戰船(下)

第1400章:真正的戰船(下)

  楊懷仁咂摸著嘴,尋思著人家老戴頭說的有道理,這世上絕大多數東西都是一分錢一分貨的。


  不過錢對他來說還真不是什麼問題,問題在於如何把錢花出去,而不被人說出什麼來。


  當然,至於按照他的計劃造足夠的戰船要花多少錢,他還是要問問的。


  「老丈,我想知道,造你說的這種真正的戰船,需要花費多少錢?」


  老戴頭有些吃驚,本來以為楊懷仁這位年輕王爺也許只是一時興起才動了造戰船武裝武德軍的念頭。


  他這麼想,或許只是好面子而已,如今已經把造戰船的難度告訴了他,他就應該知難而退了。


  但楊懷仁竟然繼續打聽戰船的造價,就讓老戴頭有點驚訝了,因為他知道造戰船的花費不是一筆小數目,以朝廷以往扣扣索索的性格,是肯定不會出這個錢的。


  所以總不能是他自己出這個錢,先不管合不合規矩,一個王爺自己出錢武裝軍隊,這種賠錢買賣誰會幹呢?


  不過楊懷仁既然問了,老戴頭還是認真的仔細算了一下,才答道,「若是普通的小型戰船,三五百料的那種,其實也用不著多麼好的材料,造價也就比普通的貨船高出個兩三成。


  若是中型的戰船,一千料,一千五百料或者兩千料的,價錢就應該是普通貨船的兩倍了。


  因為很多年都沒造過這種戰船了,老漢也沒法說一個死數,只能大致的估算一下,一千料的戰船最少需要六千貫;


  一千五百料的大約需要一萬貫,兩千料的大約需要一萬五千貫,價錢也都是隨著船的增大而增長的。」


  楊懷仁想了想,覺得這價錢還算合理範圍內,於是又問,「那老丈所說的這些戰船,大致能裝載多少兵馬?我的意思,不是說裝多少人,而是裝載全副武裝的將士。」


  老戴頭按照一個全副武裝的將士載重頂兩個普通人計算,稍稍算了一下便答道,「戰船的話,一千料的船滿載應該可以載千名軍士,兩千料就應該載兩千名軍士,大致可以以次類推。


  至於其他馬匹、糧草、輜重等後勤物資,其實也可以用隨行的貨船裝載,沒必要全部用作戰用的戰船裝載的。」


  楊懷仁點點頭,「那麼是不是說,五千料的大船,可以裝載五千將士?」


  老戴頭笑道,「老漢說的是大致,不過王爺有一點需要知道,五千料說的是船的體積,不是載重,五千料的大船載重量其實差不多是一千料大船的近十倍。


  若果將士們願意擠一擠,七八千人也是裝的下的,不過真這麼做,到了海上將士們怕是適應不了的。」


  「哦,原來如此。」


  楊懷仁笑著端起酒碗了請老戴頭吃酒,心裡卻開始重新按照他新知道的知識來來盤算。


  如果他要去攻打交趾,為了保險起見,怎麼也需要三萬精銳將士,就以一千料的船大致可以裝載一千全副武裝的將士計算。


  那麼他需要組成的艦隊,最少需要兩艘五千料的大船,其餘一千到三千料的中等戰船十餘艘,另外還要十到二十艘貨船來裝載糧草輜重。


  貨船的話好解決,市舶司這邊可以出面從那些大海商那裡租用,但戰船的話,就必須現造新戰船了。


  然後再以戰船的價格計算花費,五千料的超級戰船造價約七萬到八萬貫,其餘中型戰船按平均兩萬五千貫一艘來計算,十艘就是二十五萬貫。


  加上戰船上的其他裝備以及其他所需的小型戰船配備,那麼要組建一個艦隊的話,起碼需要五十萬貫錢。


  這個數字確實比較大,怪不得朝廷不肯在這上邊花錢,昌國軍當年的那些不入流的戰船,估計當時也就花了十萬多貫而已,就這都算是朝廷下了血本了。


  這就是北宋文人治國的短視行為造成的弊端了,錢都花在了文官們的俸祿上邊,對於軍隊的建設,是不捨得花錢的。


  比如一位宰相的月俸就高達三百貫,這還只是正職的薪水而已。


  算上其他諸如服裝、祿粟、茶酒廚料的補助、冬日取暖的薪炭錢、職田收入、僕從補助、添支、公使錢、出差的補助以及節日皇帝的恩賞等福利,每年收入就高達七千貫以上。


  朝廷中樞機構的參知政事,各院判、大學士及各部尚書,每年也有四五千貫。


  每年不用多,從這些高品秩的大員嘴裡擠出一成來,就夠組建一支裝備優良的艦隊了。


  更不用說北宋官員冗餘,數量龐大的地方中低級官員的俸祿也是歷朝歷代最高,福利最好的。


  於是北宋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明明稅賦收入等政府的財政收入是歷朝歷代最高的,但府庫內帑卻沒有多少盈餘,每年朝廷都能把這麼多收入花個差不多。


  好年景還好說,萬一遇上災年,朝廷立即就會出現赤字,給軍隊花的錢吧,還基本沒花在地方上,屬於亂花錢不辦事,所以皇帝和朝廷也不願意打仗。


  還有個更有趣的現象,根據正史記載,北宋的戰爭打的不多,但勝率還頗高,比武備強盛的漢唐還高出不少。


  但大家都覺得宋朝武弱,是因為宋朝輸的都是關鍵戰事,而漢唐則是把握住了那些影響國運的關鍵戰事,這差距就明顯拉開距離了。


  楊懷仁之所以要打造一支強大的水軍,跟後世的認識有莫大的關係,作為一個強國,必須要有強大的海軍。


  陸地上的對手,目前來看硬打是打不過的,步軍素質亟需提高,但海上的對手,不管是東南亞各國還是東邊的倭國,都不算強,倒是可以欺負欺負。


  楊懷仁也是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先用水軍練練手,軍力不行,軍人素質提高是需要長期的培養的,但裝備的增強能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還說不好。


  如果可行的話,倒是可以用水軍上的經驗轉移到陸軍上來,火藥的優勢如果可以在真正的戰場上發揮出預想中的效果,楊懷仁覺得趕在那次漢人的大災難之前先消除威脅,並不是沒有可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