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9章:喬遷新居
江南的十月,樹上還有不少綠葉,但秋風已經很涼了。
楊懷仁這才發現江南的冬天有可能比中原還冷,倒不是說溫度會更低,而是因為北方到了冬天家家戶戶會在家中壘起一個暖爐,或者直接燒炕。
即便是下了雪颳了寒冷的風,躲在屋子裡還是比較暖和的。
但江南不同,不壘暖爐也不燒炕,溫度感覺上比北方高一些,但實際上人身體的感受,就是一種陰冷。
氣候史上,一千年前的北宋據說是一個小冰河時期,氣候是偏冷的,楊懷仁之前還不信,不過現在他信了。
降溫的時候,住在船上是非常冷的,木頭做的牆壁並不能起到多少保暖的作用。
好在杭州的新宅子即將修葺完畢,楊懷仁到蘇州和家人匯合后,便直接開拔去杭州。
皇帝的聖旨也下來了,比楊懷仁預計的時間要晚了一些,不用想也知道,楊懷仁的打算,必然會引起朝堂上的一番爭論的。
趙煦自然願意楊懷仁繼續為大宋開疆拓土,增加自己的功績,坐實了他一代明君的歷史地位。
所以對那些反對的聲音,趙煦充耳不聞,打定了主意要支持楊懷仁。
即便皇帝做了決定,可新黨內部還是爭論不休,內部的矛盾日漸顯現。
楊懷仁管不了這些,只要趙煦能支持他,他就可以放心的去做計劃中的事情。
只是趙煦和朝廷批下來的錢不多,楊懷仁上繳的那份查抄趙獻球得來的一百多萬貫贓款,趙煦打算用來修繕宮中的基礎宮殿,所以只是象徵性的撥了十萬貫錢下來。
兵部和戶部也不敢自作主張給武德軍撥款,樞密院的大佬們不管多麼不情願,但還是覺得既然武德軍撤衛改藩了,錢銀上做些補償也未嘗不可。
於是幾位大佬商議之後,也給武德軍撥了十萬貫錢的軍費用來打造水軍,和皇帝給的錢一樣。
二十萬貫錢的數目雖然不大,但也沒有比楊懷仁預估的低,這樣一來,加上武德軍賬面上的九十多萬貫,武德軍的資金已經超過一百一十萬貫。
長江冬天並不封凍,所以不影響造船,新的市舶司造船廠已經風風火火地運作起來。
老戴頭帶人修整了造船廠之後,便立即採購了造船所需的材料。
他的四個兒子都回來了,除了原來的匠戶們,造船廠的高薪又吸引了幾百名造船的工匠過來,江口鎮也重新熱鬧起來。
因為人手足夠,老戴頭早早設計好了大小不同的戰船,五個船塢一齊開動,把造船廠的造船能力發揮到了極致。
岑孝年的彙報里,驚訝的說老戴頭他領著人造船,竟然是不需要圖紙的,就靠著一張嘴巴說著,那些工匠們便把要求之內的戰船框架造了出來。
楊懷仁也驚訝,甚至有點想不明白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不過後來轉念一想,中國古代工匠們的智慧和能力,確實是不能用常理來揣度的。
造船楊懷仁還沒有親眼看見,但他聽說過一個雕刻玉器的師傅,同樣沒有圖紙,全屏記憶和技藝,把一塊原玉雕刻成了三層鏤空的玲瓏玉雕。
連楊懷仁這個見多識廣的後世人,也沒想明白雕刻工匠是如何做到的。
所以說絕不要小看古人和古代的工匠,他們的聰明才智和非凡技藝,不但不必後世的工匠差,甚至更加精湛。
想清楚這些,楊懷仁便放鬆下來,既然認定了老戴頭一定會盡心儘力的大造戰船,具體的過程,他便沒有必要去摻和,外行管內行的蠢事,他是不會做的。
跟兄弟們分頭去練兵,挑選未來水軍的兵員一個道理,楊懷仁不懂這些,就讓懂的人去做就好了,怎麼選人怎麼訓練他不用管,只要一年後能有一支合格的水軍就可以。
於是楊懷仁難得清閑了下來,陪著家人住進了杭州的新宅子。
楊家的新宅子地理位置很好,在一個西湖西邊叫做桃源嶺的好地方。
桃源嶺下是一片平坦的山間谷地,一座雙峰山夾在大宅和西湖之間,讓楊懷仁站在家門口就能欣賞西湖美景的願望落空了。
其實大宅離的西湖也不遠,出門散步的話,盞茶的工夫就能走到西里湖,從這裡邊可以把整個西湖的景色包攬眼底了。
只是奇怪的是,雷峰塔和他印象里的雷峰夕照有些差距,後來才想起來,如今的雷峰塔可不是後世的雷峰塔。
北宋宣和年間雷峰塔因戰亂遭到破壞,是後來重修的,重修的雷峰塔自然可以說是高大上,如今的雷峰塔尖頭細腰的,略顯妖嬈之氣。
大宅西邊則是北高峰,北高峰下便是著名的靈隱寺了。
靈隱寺始建於公元326年的東晉,至今已有近八百年歷史,不過要說名揚天下,還只有幾十年而已。
仁宗慶曆年間,宰相韓琦和參知政事歐陽修奉旨辭契嵩所著《傳法正宗定祖圖》、《傳法正宗記》、《傳法正宗論》三書(合稱《嘉佑集》)並《輔教篇》等入藏。
仁宗准奏下旨傳法院編入《藏經》,並賜契嵩「明教大師」稱號。
自此之後,靈隱寺名聞遐邇,海內外佛教徒紛紛前來探求佛法,靈隱寺自此也成為天下佛教禪宗聖地。
住在這麼個清靜地方,楊家的女眷倒是感到很高興,楊母更是率先差人去靈隱寺送去了一大筆香火供奉錢。
全家人住進大宅,雖然大小連京城裡楊家大宅一半的地面都沒有,但江南的建築明顯要精緻清秀,楊懷仁這種煙火氣很重的人住進去,都隱隱有了一股雅氣。
宅子後邊其實還有一大片空地,後山上依舊蔥蔥鬱郁,宅子和後山之間有百畝余的一片荒草地,種不了莊稼,看山去也沒什麼用處。
楊懷仁看了看,心情忽然大好,這種山上的薄土地種不了莊稼,但可以種些青菜,早就吃慣了自家種的蔬菜,沒有到了江南就要買菜吃的道理。
楊懷仁喬遷新居,除了陪老婆看孩子之外,左右也無事可做,於是便帶著家裡仆子把這片地稍事開墾,支起來大棚,種下了幾十畝新菜。
剩下的地方正好可以用來養雞養豬養羊,食材嘛,自然是自己種的自己養的才最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