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3章:黃金的證明(下)
這年頭黃金的純度不夠高,民間做出來的黃金飾物,顏色都明顯發暗,估計也就兩個九的純度。
宮裡用的黃金飾品就不同了,全國最好的黃金工匠幾乎都被送到了將作監里,製作出來的黃金物品,純度起碼有四個九。
聽起來差別還不到百分之一,可就是這麼點差距,黃金飾品給人的視覺感受,便完全不同了。
宮裡的黃金物品眼色都相對淡一些,金黃色也更正,放在明亮的地方,飾品上的光芒也更加誘人。
印戒的制式和普通的戒指還是不同的,比普通的略大,也顯得更加氣派和莊嚴。
正面的印鑒上,是一個浮雕的鳳凰圖案,楊懷仁也不得不說,工匠的技藝水平,比後世的精美黃金戒指還要細緻許多。
氣氛有點緊張,所有人都不敢說話,等待這結果如何。
向太后問道,「陛下,你親自檢查一下,這枚印戒是不是當年冊封昭慈皇后之時所賜的印戒。」
蘇公公過來恭敬的把木盒接了過去,又轉身送到了趙煦手中。
趙煦把印戒捏起來放到眼前仔細辨認了一下,接著點了點頭。
他的表情忽然間有點悲傷,不知是因為內心裡對孟皇后的愧疚感,還是因為看見這枚戒指,遙想當年重掌皇權時的意氣風發,聯想到現在已是病入膏肓,這才悲從心中來。
孟皇后對趙煦的悲情之意毫無感覺,語氣依舊平平淡淡,「當年我把孩子交到管秋漓手上,命他把孩子帶出皇宮之前,把這枚戒指在燭火上燒熱,然後在孩子的后肩上留下了一個印記。」
終於說到最關鍵的地方了,眾人又把目光投向了躲在朱太后懷中的大壯。
楊懷仁道,「是這樣的,當年管秋漓把孩子帶到微臣莊子上的那一夜,就給孩子檢查過身體,確實發現孩子右後肩上有個奇怪的圓形印記的疤痕。
當時微臣也意識到這個印記的意義,只是搞不清楚印記是什麼東西弄上去的,現在真相大白了。」
朱太後有些疼惜的看著大壯,憤憤道,「唉,你們啊,真是能作踐孩子。」
接著她換了疼愛的口吻道,「孩子啊,祖母幫你褪去上衣好不好?」
大壯這下有點慌了,下意識地望向了楊懷仁,楊懷仁回了他一個溫暖的微笑,認可地點了點頭。
大壯見父親同意,這才慢慢鎮定下來,非常懂事的給朱太后頷首施禮,小聲道,「多謝祖母,我自己來就可以了。」
大壯緩緩把衣帶解開,褪去了外衣,然後把內衣解開,褪到了腰部,露出了大半個後背來。
眾人很明顯都可以看見,他的右後肩膀上,有一個圓形的燙傷的疤痕,疤痕應該已經有很多年頭了,已經隨著身體長大了很多。
不過因為燙傷留下來的印記還是有點觸目驚心,周圍的好皮之中,那些略微有些突出來的粉色的鮮肉,正好組成了一個圖案。
朱太后親自把大壯送到了趙煦榻前,讓他背對著趙煦,好讓趙煦拿著那一枚印戒,對比孩子右肩膀上的傷痕圖案。
向太后也靠了上去,其他人不好湊上去,只得走近了一些,站在外圍等待趙煦的鑒定結果。
趙煦的表情嚴肅認真,不時的來回比對著印戒上的花紋和孩子傷痕的圖案。
過了好一會兒,趙煦才面露驚喜之色,也長出了一口氣,接著激動的把孩子轉過來,緊緊抱緊了懷裡。
他慘白的臉上好像忽然有了些血色,雙眼裡熱淚已經打轉,嘴唇顫抖著喃喃道,「是朕的龍種,是朕的兒子……」
向太后和朱太后全程監督了趙煦鑒定的過程,她們也早就看出來,印戒上的圖案和孩子有后肩上燙痕的圖案是一模一樣的。
兩位太后也感到欣喜,看到趙煦抱著孩子激動的流下了眼淚,她們也同樣感慨萬千,牽著手一起去退回了自己的座位,她們身後的宮人也趕緊送了手巾過來讓她們擦拭剛剛留下來的眼淚。
幾位重臣知道,既然趙煦親自鑒定過了,那孩子的身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近八年前孟皇後生下了孩子,不久之後便被陛下下旨廢后,然後把孟皇后幽禁冷宮。
而這枚印戒,自然是被收回然後封存了起來,自然不可能燙在一個孩子的後背上一個一模一樣的圖案——除非這個孩子就是孟皇后所生的孩子。
這樣的證明,確實可以算得上是證據確鑿了,眼前的這個孩子一定就是趙煦的龍種,再沒有其他的可能。
只是出於好奇心也好,還是一種謹慎也好,幾位老臣還是湊了上去,有些無禮地不顧趙煦正在感情大爆發里,便取了印戒又從新和孩子身上的印記比對了一遍。
楊懷仁站在外圍面無表情,但內心裡確實已經一塊大石終於落了地,不管那些老頭子們如何比對,也不會比對出另外的接過來。
等老臣們一個一個都比對了之後,他們才從新恢復了平靜,退後幾步站成一排,同時給趙煦行禮道,「恭賀陛下歷經萬難尋回龍種,大宋百餘年基業後繼有人,吾等同替天子賀!」
大多數人還是真心祝賀的,章惇的樣子開始變得有點獃滯了,雖然也是站在恭賀的老臣里,可嘴巴哆哆嗦嗦,不知所云。
楊懷仁可沒有這幫文縐縐的老臣一般恭賀,而是等他們說完,才忽然對趙煦行了一個軍中的單膝跪地禮,「微臣蒙蔽陛下多年,請陛下降罪!」
趙煦還沒從父子情深里緩過勁來,也完全不顧自己是皇帝了,依舊緊緊抱著孩子,整個人哭的稀里嘩啦的。
向太后替他開口道,「楊懷仁,你不用請罪了,當年你收留這個孩子,也是出於善心,當時沒有讓真相大白,也是為了孩子的安危考慮,這才矇騙了陛下。
雖然這麼做同樣是罪犯欺君,可這七八年來,你把孩子撫養成人,對皇帝陛下一直都是忠心耿耿,在危難之際又能冒死把孩子交還回宮中,同樣是大功一件。
不如功過相抵,此事就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