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3章:讓步
楊懷仁頭上還有個樞密院參知政事的名頭,可惜他本著掌兵的武將無特殊緣由不上朝的原則,還是沒有參與到朝堂的政事之中。
這麼做,並不是他沒有資格,而是他自覺給那些朝堂上的相公們做出了巨大的讓步,是一種示好。
他們之前就擔憂楊懷仁這樣不文不武的人進入朝堂和他們搶奪權力,到現在楊懷仁如此地位,就更擔心了。
像章惇就喊了很多次狼來了,楊懷仁也一直沒有讓他的預言變成現實,可所有人都知道,楊懷仁是有能力進入朝堂參與朝政的,直到現在還沒有,是因為他還不想罷了。
眼下的局面給了章惇的言論很好的論據,楊懷仁的養子可是當今的太子殿下,楊懷仁想進入朝堂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何況他確實有個相當於宰相的官職。
就算他突然身穿紫袍佩著金魚袋子來上朝了,也是誰都不能阻止的事情。
可一切都和以前一樣,楊懷仁並沒有出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他向所有朝臣表明了態度,他不會參政,起碼現在不會。
可惜的是,楊懷仁的讓步並沒有得到大多數文臣的信任,也或許是章惇的話太有威嚇力了,大家還是覺得楊懷仁現在不參政,只不過是因為事情趙佖造反的事情剛過去,他還不好立即站出來罷了。
將來,特別是當太子成為新君之後,楊懷仁必然會從幕後站到前台,成為影響朝政的一股重要力量。
章惇就是這麼想的,而且這種想法十分篤定,他認為,權力對於每一個人的吸引力,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
楊懷仁卻在想,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如果只是讓他提出一些具有超前意識的想法來,他還能做到。
可如果像其他相公們那樣拿出成體系的治國理念來,他就不行了,說白了,他自己知道自己不是那一塊料。
讓他帶兵,其實已經很為難他了,不論武藝還是軍略,他都算不上一個合格的統帥,只不過他懂得去用懂得這些東西的人,讓這些人幫他出謀劃策罷了。
加上一些小聰明和小運氣,才有了他今天在軍事上的成就。
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這是楊懷仁非常認可的準則,讓他當個廚子,他一定是當今天下最好的之一,讓他做生意,他也敢說他在大宋的商人里算是排的上號的。
但如果是其他的事情,那就夠嗆了。
外頭人怎麼想他怎麼說他,他其實也不介意,有時候他甚至有種惡趣味,讓別人忌憚他一下也好,有了壓力,人才會更賣力的幹活不是嗎?
也許將來的某一天,他也會利用這一點,來把章惇拉下馬來,大壯還太小,想做個強勢的皇帝似乎還需要時間來磨礪。
如果讓章惇這樣強勢的人留在朝堂上,那整個朝堂一定會被他牽著鼻子走,在他激進的改革政策下把大宋帶上一條不歸之路。
這是楊懷仁絕不能同意的,自己做了那麼多,付出了那麼多的金錢和精力,不可能讓一直老鼠壞了自己的一鍋好湯。
只不過眼下還不到時候,楊懷仁也只能先靜觀其變。
人閑下來了,可感覺上的閑,卻不能成為楊懷仁真正的閑情。
禁軍正在整頓,讓所有人像龍武衛和虎賁衛這樣的軍隊看齊,似乎短期內也不太現實,不過這件事已經不能拖了。
既然楊懷仁身為左衛大將軍,做這件事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
一些軍中的改革也勢在必行,楊懷仁也想趁著趙煦還在世,讓他看到禁軍的一些變化。
人生在世,不管在什麼樣的位置,不管處在什麼樣的時期,肯定是都有某個階段的期盼的。
趙煦到了現在的階段,期盼的東西也不多,首要的自然是兒子能順利熟悉朝堂,將來能順利的繼承他的皇位。
另一點,便是希望看到楊懷仁這些年真的練就了一支鐵軍了。
那一天龍武衛的將士們瓦解了趙佖的謀反,趙煦其實已經感受到這支軍隊在楊懷仁的帶領下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所以他也期盼著整個禁軍都能想龍武衛和虎賁衛一樣,能成為一支強大的軍隊。
趙煦心裡最清楚不過北邊的局面,耶律跋窩台對大宋的大好江山覬覦已久,雖然他現在因為國內的反抗勢力叫苦不迭。
但如果大宋這邊傳來皇帝駕崩的消息,趙煦相信耶律跋窩台這樣的人,一定不會錯過這樣的大好機會。
趁著新君年幼,朝政不穩的大好時機,他一定會對刁難大宋,到時候就絕不是提高歲幣這麼簡單的事情了,要求割地都不算事最強硬的做法。
如今大宋的局面還算不錯,重新打通了西域的商道,給朝廷和百姓都帶來了許多實際的好處。
耶律跋窩台雖然也在大宋征服西夏的戰爭里分得了一杯羹,不過耶律跋窩台早已經明白,錯過了當時那個大好時機,大宋得到了是肉,他只能跟著喝一點湯。
對於自尊心又強,人又自大的耶律跋窩台來說,這就是心頭的一根尖刺了。
他總是會恨恨的想,西夏內訌自取滅亡,和大宋的戰爭只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
如果當時出兵的是大遼,那麼現在擁有溝通西域的商道的就是大遼而不是宋朝了。
大遼掌握了商路,會很快富裕起來,有了錢財的支撐,加上本來就強大的契丹鐵騎,征服大宋似乎會變簡單許多。
所以現在回想起來,當時耶律洪基還是對大宋太溫和了,換了是他早一點做契丹皇帝,也許現在的局面早已經是大遼擁有巨大的優勢了。
這樣一來,幹嗎還虛情假意的和宋朝稱兄道弟?
話語權從來都是掌握在強大的人手裡的,契丹人強大,就應該說了算,軟弱的宋人沒有資格擁有那麼好的土地,那些全都應該屬於契丹人才對。
只是他不明白一點,耶律洪基在位的時候,遼國內部雖然也有些紛亂,可那只是一點點不和諧的聲音罷了,並沒有多少明目張胆的和大遼朝廷作對的人。
可眼下不知怎麼了,好像什麼人都要站出來和他作對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