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0章:皇帝的日程
鄭屠戶回去和其他屠戶們一商量,其他屠戶似乎也認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雖然心裡還是有些矛盾,可他們一想只要今天沒有賠光了,也算是達到他們的目的了。
若是有誰還不滿意,那就真是不知好歹了,連鄭屠戶也沒打算繼續打理這種貪心之人。
等到了下午,豬肉價格便降到了楊懷仁計劃三天之內的預期價格,到了二十文錢一斤的價位上,這讓他對楊二七的辦事能力很是讚賞。
當然,頭午早早買了貴价豬肉的人心裡不平衡,又回到市場上討要說法。
楊二七也不跟他們吵鬧,而是很大方的願意把那部分差價補還給他們,這便平息了所有事端。
百姓們買了相對平價的煮肉,自然心裡高興,至於豬肉市場上發生的事情,也就不那麼關心了。
對楊懷仁來說,錢早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將士們能在鬱悶了大半個冬天之後放開肚子吃上幾頓好的,百姓們能夠開開心心吃上平價的豬肉,這才是重要的。
而且那種滿足感,也絕不是幾千貫錢就能買回來的。
李清臣當然很快收到了消息,豬肉價格下降到接近平常價格的水平,他心中很滿意,對楊懷仁的看法也越來越好。
儘管楊懷仁耍了小聰明,還有些刻意籠絡軍心的嫌疑,但現在的局面之下,李相公覺得楊懷仁的做法是值得他肯定的。
其實先帝大喪之後,很多行業都有些不好的事情發生,不少物資也在漲價,給百姓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
但好在這些不好的事情來得快,去的也快,沒幾天的工夫,便恢復到了正常的局面。
楊懷仁還是保持原來的樣子,對朝堂上的事情不聞不問,遇上大朝會他還是會上朝,但基本也不干涉政事,更像是形式上的出席而已。
小朝會他從來不去,對於楊懷仁表現出來的對朝政的漠不關心,文官們雖然心有懷疑,但卻漸漸接受了楊懷仁暗中表達出來的善意。
武官們自然是心生疑惑的,他們覺得楊懷仁是他們武官里的代表人物,本來指望著他現在的勢力,改變一下眼下武官地位太低的局面。
但對楊懷仁現在的樣子,便有些看不多懂了,只是他們也沒人敢多說多問。
轉眼到了三月初,天氣轉暖的速度很快,梨花開了半月,桃花緊跟著填補了更艷麗的色彩。
朝堂上對佛門徵稅的事情漸漸有了結論,幾乎是全體通過了徵稅的決議。
但也不是跟普通的商賈徵稅那樣完全沒有照顧,而是根據朝廷發的度牒數量,減收一部分稅務,超過的部分,就概不減免了。
佛門其實也早就知道這個結果,當然沒有人敢造次。
只是這個消息傳到楊家的時候,大和尚心裡還是有些愧疚的,即便他不認可某些高僧的做法,但他畢竟出自佛門,這件事上他總是有些不好受的。
楊懷仁也安慰大和尚,其實佛門如果只是開荒種地,也足以養活那些僧人了。
而且現在大宋的富人很多,有錢人賺了錢似乎都有種奇怪的心理,好像手裡錢太多了燙手似的,於是總是會拿出一部分來孝敬給佛祖當香火錢,也是一種自我安慰。
所以佛門也絕不會發愁沒有進項,唯一讓他們難受的,是在民間放高利貸的收入在繳納了稅費之後,就顯得沒那麼賺錢了。
這種事還是得看人,想得開什麼都好,想不開的話,那真不知道這幫和尚們是怎麼成為得到高僧的。
楊懷仁看著閑,其實他也在醞釀大宋軍隊里軍官改制的事情。
他現在不像年輕時那麼莽撞了,明白這麼大的事,不能忽然提出來,那樣給朝堂帶來的衝擊太大了,容易遇上阻力。
所以他要提前做好準備,改制的內容自然不能太激烈,要溫和而循序漸進。
而且提出這個建議的時機也相當重要,楊懷仁的打算,是先漏一點風出來,試試朝堂上那幾位相公的反應。
這天又是大朝會,楊懷仁雖然正兒八經來上朝了,卻依舊在朝會上裝木頭人,比起那些瑣碎的政事來,他似乎更關心大壯的臉色好不好,他當了皇帝的這段日子,他過的開不開心。
開心似乎有點不太可能,光是楊懷仁聽說的大壯每天的日程,就很難讓人開心起來。
大壯每天天不亮就被叫起床來去上早朝,早朝散朝之後去給兩位太皇太后和太后問安。
之後是吃早飯,然後讀書,教課的是幾位相公,還有崇文殿的幾位大學士,講授的內容也是包羅萬象,反正挺雜的。
這也許是每個當皇帝的都要經歷的過程,楊懷仁倒想起一件事來,他感覺歷史上所有的皇帝加起來,喜歡讀書的皇帝好像也不算很多,大概就是因為當皇帝的要學習的東西太多,才讓很多皇帝產生了逆反情緒。
當然這也只是猜測。
中午吃了飯,大壯可以小憩一會兒,大概半個時辰之後,便又是議政,陪同的還是那老幾位。
其實還是一個給大壯學習如何做皇帝的過程,幾位相公把眼前的一些要處理的國事拿出來和大壯討論,實際上是他們在用實踐來告訴大壯將來遇上此類的事情,該如何處理。
實踐的方式當然比單純的學習有趣了一些,可朝堂上的政事,也不是大家想象里都是些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
大多是其實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某地發現一隻長了兩個腦袋的公雞,地方官員也要鄭重其事的上書一番,問皇帝該怎麼處置。
某縣的縣衙的某間屋子塌了頂,也要上書來要錢修葺,甚至還有些地方官就是純粹閑的蛋疼,每個月都要上表,內容沒有任何乾貨,就是給皇帝問安。
可千萬別不信,幾個封建朝代都這個熊樣,地方官員給朝廷的奏摺里,超過一半都是給皇帝問安的摺子,好像他們一個月不問問皇帝身體好不好,就是他們不忠了一般。
皇帝還必須給他們回話,以顯示皇恩浩蕩,雖然只是簡單幾句套話,也足夠皇帝和政事堂受累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