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舌尖上的大宋> 第2086章 歸航

第2086章 歸航

  轉眼間,武德軍水師來到遼東已經月余。


  北風開始變得凜冽的時候,遼河大水也逐漸退去,但兩岸的村鎮已經被這場大水肆虐的一片狼藉。


  遼東的災民實在是太多了,徐涇和水師將士們攜帶的糧食畢竟不算很多,能救助的人肯定是有限的。


  儘管如此,宋人在遼東的口碑還是顯而易見的,生活在這裡的漢人意識到這些人終究是他們的同胞,而其他各族百姓,也覺得宋人是值得信賴的朋友。


  徐涇不打算在遼東呆更長的時間,大水退去后,遼國的軍隊必然會過來,將來如果宋遼兩方發生什麼摩擦,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分完了最後一批救災的糧食,徐涇便下令各路人馬返回保州。


  宋軍的行動力是驚人的,只用了四天時間,大軍便從遼東撤出,從新進入高麗一邊的保州。


  至於那個聯盟,其實在女真人離開之後,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而耶律哈兒韓、艾斯古還有其他各個勢力將來如何劃分遼東的利益,那就不是宋軍要操心的事了。


  因為不管他們劃分,新的格局都不會存在太久,一來耶律跋窩台不會繼續放任他們這樣做,二來遼國本身都已經岌岌可危,他們這種地方上的勢力劃分出來的格局,當然也不會長久。


  向高麗本地的官員表示了感謝,徐涇便要帶領水師大軍離開。


  高麗人自然沒有什麼可說的,儘管心裡明白宋朝的將軍只是向他們表示客套性的謝意,可這也算是給足了他們顏面了。


  保州水軍的具將軍似乎不太高興,可徐涇並不在乎他是不是高興。


  當具將軍對比了一下宋軍水師的艦船和他們保州水軍的艦船之後,心裡早就明白了徐涇根本不用把他放在心上。


  高麗朝廷本身的許多習慣性的做法,不是他能決定的,自古以來,往後千年,從來都是如此,只不過讓高麗甘心去俯首帖耳的對象,不太一樣罷了。


  他們內心裡有種沒有來由的自豪,可實際做出來的事情卻又那麼卑微,這種性格和上不了檯面的格局,大概也局限於他們國土實在是太小了罷。


  宋軍離開了,半島另一邊的史雲也得到消息,在半島的南面和大軍從新匯合。


  從他帶來的消息看,對於宋軍出兵遼東趕走了女真人這件事,契丹朝廷和民間的看法出現了截然相反的差異。


  民間的想法相對簡單直接,雖然一直以來契丹人對宋朝的看法頗為偏頗,但對宋朝這次出兵幫忙,他們還是認可的。


  儘管也有一些不太好的評論,但大部分百姓還是覺得宋朝的做法,符合他們的利益。


  他們更憎恨女真人,覺得這些女真人背叛了他們的主子,也就是他們契丹人,所以民意上,是希望契丹朝廷能儘快出動大軍教訓一下反叛的女真人,滅了他們是最讓人痛快的結果。


  契丹朝廷這邊就很憋氣了,宋軍這次出兵遼東是有什麼目的,以耶律跋窩台對楊懷仁的了解來看,是能想的明白的。


  宋軍表面上是替契丹朝廷趕走了叛亂的女真人,但實際上最後的結果,確實實實在在的噁心了一把耶律跋窩台。


  更糟糕的,是遼東的新局面越來越讓耶律跋窩台失去了對遼東的控制。


  了當的豪族崛起了,聯軍的那些士卒,也表明了這些地方豪族這幾年裡豢養了多少私人的武裝力量。


  可這些事耶律跋窩台當前卻不能明說,更不能去指責他們,他若真立刻就去找他們的麻煩,反而容易引起更大的叛亂。


  而諸如耶律哈兒坎和艾斯古這樣的地方勢力,也會趾高氣揚的反駁他,女真人在遼宋擄劫肆虐的時候,怎麼不見你耶律跋窩台來平亂,反倒是我們把女主人趕跑了,你又來怪罪我們?

  耶律跋窩台就成了那個照鏡子的豬八戒,例外都是肥頭大耳胖臉,也不知是被誰給抽腫的。


  其他地方勢力見狀,難道就沒有什麼想法?

  很顯然,這種局面下,各個勢力都是自私的,強大自己和忠於皇帝,他們肯定會選擇前者。


  法不責眾嘛,大家都這麼做,也就都沒有什麼事了,再說耶律跋窩台就算再厲害,也不可能管的過來了。


  枝強幹弱,便是一個國家機器運轉不靈的巨大先兆,等這些地方豪強漸漸變成地方軍閥,朝廷也就沒什麼用了。


  遼國的衰落已經是必然,大宋是否能抓住機會崛起,還要看大宋自身。


  楊懷仁這許多年裡做了很多事情,也做了很多准別,可畢竟他一個人的能量還是有限的,好在大宋本身並沒有在那些黨爭中急劇的衰落,起碼維持了曾經的局面。


  這也可以說是保留了應有的實力了,加上軍備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此消彼長之下,反倒是比遼國更有牌面。


  海面上北風呼嘯,的確有點冷,但對船隊航行來說,這種風卻是有利的,艦隊只用了來時一半的時間,便回到了大宋登州港。


  登州官員照例來迎接水軍得勝歸來,將士們心情甚佳,個個臉上都帶著欣喜的笑意。


  對他們來說,更的感覺不是別的,而是感悟還是大宋好。


  看看碼頭上忙碌的人們,看看那些堆積如山的各色貨物,再對比遼東的慘狀,這種感覺就更明顯。


  水軍將士下船,徐涇和史雲安排好水軍就地修整,便立即馬不停蹄往東京城趕。


  數日之後,東京城東門,當徐涇和史雲領著一小隊隨行的將士望見巍峨的城牆時,也遠遠的看見了門外已經有一支隊伍列隊整齊,似是歡迎他們得勝還朝。


  徐涇和史雲對視一眼,臉色立即很有默契的露出了興奮和欣慰的神色,大帥從來不會虧待他們,不論是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


  也許有人說這只是一種形式,但有些形式化的東西,從來都是必不可少的,正是我們生活中很多儀式感的東西,讓我們感覺到我們的生活,是那麼的真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