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新青年》賣瘋了(第六更)
《敬告青年》一文,在如今尊孔復古的大勢之下,就好像晴空里的一道霹靂,震撼了很多人。
在這篇文章里,高大全表達了他反對封建禮教,追求民~主與科學的強烈願望。
他滿懷激~情地謳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
高大全「涕泣陳辭」,寄希望於活潑之青年,呼喚青年「自覺其新鮮活潑之價值與責任」,號召青年「奮其智能,力排陳腐朽敗者以去」。
但怎樣判斷「孰為新鮮活潑而適於今巨之爭存,孰為陳腐朽敗而不容留置於腦里」呢?
高大全在文章里,提出了很清晰的六大標準:
一:自主的而非奴隸的。
二:進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進取的而非退隱的。
四:九州的而非單獨的。
五:實利的而非虛文的。
六:科學的而非想象的。
這六大標準,引起了軒然大~波,無數大儒怒斥高大全欺師滅祖,背叛儒家。
確實,這和儒家一直宣揚的觀點格格不入,與司馬光宣揚的尊孔復古更是徹底走上了對立面。
儒家強調古制,越古老的就越好,孔子說的話就是天旨,但是高大全崇尚的顯然是另一套。
在整篇文章當中,貫穿於六項標準中的一條紅線是科學與民~主。
科學與民~主是檢驗一切政治、法律、倫理、學術以及社會風俗、人們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的惟一準繩,凡違反科學與民~主的,哪怕是「祖宗之所遺留,聖賢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會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這就形成了激烈的對立面。
二程出面,公開批判高大全的《敬告青年》一文乃是胡說八道。
高大全同樣在人前予以還擊。
司馬光在一次活動中力挺二程。
蔡京很快就還以顏色,邀高大全過府吃飯。
世人本以為一邊倒的局勢,卻並沒有按照他們想象的劇本發展。
蔡京的強勢站隊,確實影響了很大一批人在猶豫不決。
有蔡京替高大全擋住來自朝廷的攻擊,單單以二程為首的老古董,還真沒有壓制高大全的能力。
相反,高大全的《敬告青年》一文,很快在民間發酵。
事實證明,過去的就是過去了。
想要強行懷念過去,永遠沒有展望未來好使。
司馬光和二程一直都在宣揚儒家是多麼多麼好,從前的社會是多麼多麼的友善。
但是現實情況卻是九州的經濟水平一直在進步。
從前的夜晚黑漆漆,現在已經有了電燈。
從前的生活很無聊,現在已經有了手機和電腦。
說句粗俗的話,從前只能夠用土坷垃擦屎,而現在已經有了不傷皮膚的衛生紙。
這些明顯的社會進步,是每一個人都能夠看得見的。
強行吹噓古代,那是把現代人當成白~痴。
高大全沒有那樣做,相反,他在給大家展望未來。
做一個自主的人,而不是做一個被束縛靈魂的奴隸。
高大全只是一個無權無勢的文人,他的黑歷史早已經洗白,所以即便二程和司馬光再如何攻擊高大全,也無法說高大全忽悠世人為自己謀利。
相反,二程作為稷下學宮的大儒,是有組織的。
而司馬光作為朝廷的右相,是有工資的。
和他們比起來,孑然一身的高大全,公信力其實更高。
只是這一點,素來高高在上的二程和司馬光他們並沒有發現。
而等到他們發現的時候,高大全的《新青年》雜誌,已經賣脫銷了。
《新青年》雜誌總部,其實就在太學旁邊。
張貞娘確實是一個賢內助,她知道太學對高大全的重要性,也明白必須要向太學~生潛移默化的滲透高大全的影響力,所以她花重金買下了一個就在太學旁邊的雜誌社。
這錢花的很值。
《新青年》剛剛出爐,就已經被太學~生搶購一空,到了最後,有太學~生出三倍甚至五倍的價錢收購,都已經有價無市了。
而《敬告青年》一文,也很快就傳遍了太學,乃至傳遍了江南。
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
年紀大的人,尤其是年紀大的文人,自然是痛心疾首的怒斥。
但是年輕人,很大一部分都看的心神激蕩,不能自己。
高大全寫這篇文章,本來也是寫給青年人的,他創辦的雜誌名字就是《新青年》,從一開始,他的定位就沒有變過。
不能適應時代的老古董,那就被歷史淘汰吧。
高大全堅信,在風雷激蕩的年代,年輕人始終是最有活力的。
而他們的傾向,也預示著誰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文戰不是一個短時間能夠分出勝負的事情,但是高大全用一篇文章,就扭轉了自己的頹勢。
也讓這場本來在世人心中勝負已定的文戰,重新生出了懸念。
本來以二程這次拉攏的盟友和司馬光給予的強大壓力,高大全不應該這麼輕易就能夠反擊成功的。
但是沒辦法,《新青年》賣的太好了。
好到連高大全自己都不敢相信。
《新青年》雜誌總部辦公室,張貞娘直接衝進高大全的主編房間,在張貞娘身後,跟著的是李清照、蘇小妹、佛印禪師、秦少游以及其他雜誌社的人員。
他們每一個人都面帶狂喜。
張貞娘更是完全壓抑不住自己,狠狠的親了高大全一口,徹底的失態。
她抓著高大全的領子,大聲怒吼道:「你知不知道《新青年》第一天在全國賣出了多少份?」
高大全一臉懵逼,他當然不知道,他又不是神仙。
「五百萬份,五百萬份啊,江南有史以來買的最高的報紙銷量。從今以後,誰還敢說報業黃昏?這簡直是一座金礦。」張貞娘完全不能自己。
不怪張貞娘瘋狂,就連高大全聽到這個數據都有些呆了。
五百萬份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二程主辦的《程氏日報》,每個月的銷量也就在一百萬份左右。
而《新青年》,一天,五百萬份。
這個數據被曝出之後,很多人都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