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 大明江相·安排
雖然魏水很想知道蔣承翰會給自己什麼樣的驚喜,但對於他來說,將蔣承翰這樣的人用於此次秋闈,無疑是大材小用了。魏水決定,派給他一個特別的任務。
「承翰,你知道張陽嗎?」魏水扯開話題,狀似無意的問道。
蔣承翰當即回答說:「回二爺的話,此人學生自然知道。前任一陣子大禮鬧得最凶的時候,被調到南直隸去做南京的刑部主事去了。」
魏水點頭,又問道:「那你可知道,他是因為什麼被調去了南京?」
明代起初定都南京,自明成祖一代才將都城遷到北京,而南京則作為陪都存在。
設立陪都,主要有那麼幾個原因。
首當其衝的,就是明孝陵在南京,那是朱元璋葬身之地。身為太祖皇帝,即便是死了,也得有足夠的榮耀。所以,南京雖然不再是首都,但政治級別不能降低,否則,朱元璋的格調就被帶低了。
其次,是明代的疆域雖然不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但也十分廣闊。而且,北部始終有元朝餘孽作祟,蒙古的兵馬時時侵擾,對大明的國都北京造成了嚴重的威脅。這樣一來,皇帝不能全心全意治國,而要防著頭頂上鬧事。這麼一來,遠遠的南方他就不太掌握的住了。設置個陪都,是為了能夠增強對南方的控制力度。
其三,應當就是防患於未然了。萬一要是子孫不孝,國都被北邊的蒙古打了下來,那起碼無論是皇帝還是太子,跑出來一個,就可以在南京坐鎮。重新梳理國政,有能耐的可以反攻過去,來個中興,最不濟,也有那半壁江山不是?
南京作為陪都,既設置了五軍都督府,又設置了六部、御史等等,除了比北京城少個皇帝之外,表面上也不差什麼了。
但實際上,前面我們就說過了,大明朝廷,想要陞官兒,必須得有三近才行!而南京,顯而易見,無論是離皇帝、皇宮,還是皇權,都稱得上一個遠字。久而久之,倒是成了貶謫之所。
如果政敵太強大,殺不掉他,也不能逼人家辭官回家,那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逼到南京去,冷凍起來。等到他的氣運過去了,大概這輩子都過完了。
所以,南京才有了諸如『蒔花尚書』、『養鳥御史』之類的戲稱,實際上,不過就是一群頂著官帽子的閑人罷了。
聽魏水突然問起朝堂上的事情,蔣承翰先是有些不知所措,好一番思量,才猶豫著說道:「依學生之見……二爺,是不是因為張陽得罪了內閣啊?」
「得罪內閣?」魏水笑道,「你為什麼這麼想?」
蔣承翰說道:「張陽雖然不是新科進士,但他畢竟是陛下看重的人。在南昌的表現十分硬氣,也獲得了不少朝臣的好感。這麼樣的人,不留在中央,也不去地方,偏偏被安排到南京去養老……學生以為,除非是得罪了內閣,否則,沒有其他的解釋了。」
「嗯,你想的不錯。」魏水先是表示肯定,隨即,卻說道,「雖然有點兒道理,但是……承翰啊,於政途上,你還是需要多加歷練才行!知道嗎?張陽不過是個小人物,內閣要整他,弄死他就是了。於陛下當時的實力來說,根本就拿內閣沒有辦法。但為什麼他是被派到南京去,而不是直接被弄死?嗯?不考校你了,我來告訴你,這是拉鋸的結果!」
「拉鋸的結果?」蔣承翰對此不是很能理解,他問道,「二爺,這難道是陛下和內閣相互妥協,才得到的結果?」
「不錯。」魏水說道,「張陽去南京,是陛下的退讓。而內閣的退讓,你也應該看到,現如今,興獻帝和興國太后的尊號,就是內閣退後的結果。實際上,我要告訴你的不是這些。聽著,張陽之所以去南京,是我的建議。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要一輩子在南京養老了。而是靜靜的蟄伏起來!正所謂,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我需要他在南京積攢實力,等到陛下需要的時候,一舉爆發出來。」
蔣承翰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他只是一個賺不到太多錢的小商人,最多,也只是和當過縣令的沈增學過一些所謂的『治國之道』。對於退步積攢力量,以待東山再起,這樣朝堂上屢見不鮮的手段,他感覺到十分的陌生。
當然,這並不耽誤他敏捷的思維。
蔣承翰問道;「二爺,您告訴學生這些,是需要學生做些什麼?」
魏水笑道;「承翰,你很聰明!長此以往,必定能夠得以施展你的抱負!我知道,你在京城為秋闈的布局已經開始了,但是,我現在需要你放棄這裡已經開始布置的殘局,幫我去一趟南京。」
「去南京?」雖然明明在心中已經猜到了,但這番話從魏水口中說出來的時候,蔣承翰還是不由得愣怔了一下。他只是一個官場新人、政治小白。和很多人一起到京城,還沒有感覺到有多麼緊張,但是,在魏水向他面授機宜,單獨派給他這樣一份任務的時候,他到底,還是忍不住緊張起來。
「對,就是你,去南京,替我辦一件事情。」魏水篤定的說道,看著蔣承翰不停躲閃的目光,也意識到自己突然給了他這樣一個任務,難免會讓他覺得緊張,便笑著安慰他道,「承翰,我的身邊,有很多武夫,像墨大這樣的,不缺。但是文人,我身邊缺的很。能夠稱得上派用場的,恐怕也就只有你們這些書生了。而在你們之間,我最看好的,就是你!不知道,你願不願意幫我這個忙呢?」
願不願意?
魏水這麼問了,可蔣承翰並不覺得自己具備拒絕的權力。
「二爺,既然您看得起學生,學生自然會竭盡全力,將您吩咐的事情做好。」蔣承翰如此信誓旦旦的保證,讓魏水不禁笑了。
有膽子就好,只要敢試一試,沒有什麼不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