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我是演員,不是小丑
說起莎拉的新電影, 不少人是極為期待的, 尤其是那些喜歡了莎拉四五年的老影迷:「雖然莎拉的美麗迷得我根本移不開眼, 但是說實在的,我更期待能有一部莎拉擔當主演承接重要戲份的作品,一部真正影后級別的回歸大作!」
「看了《希望》的海報沒?那個肥婆扮相真是差點沒把我嚇死, 不行,雖然我也很愛莎拉, 但是我拒絕走進影院看這麼丑的莎拉。」有些影迷無法接受莎拉自毀形象,實在是一美一丑兩個形象太天差地別了。
但仍舊有堅定的莎拉粉, 並不只為了那張臉而喜歡莎拉,就如同當初《希望》開拍時對著莎拉表忠心的詹妮特, 這些老影迷喜歡的莎拉這個人,即便電影海報里莎拉不夠養眼,他們卻依舊會毫不遲疑地走進影院支持偶像,更何況:「想想看莎拉扮演的美國第一女連環殺手,難道你就沒有一點想看的**嗎?一部能夠讓莎拉不惜如此自毀形象的電影, 故事一定很精彩吧?」
至少很多影評人是這樣期待的,增肥成這樣, 莎拉的這一部回歸之作是下了血本啊!以莎拉出道以來的作品質量來看,新的電影必然也不會差,而且……估計這丫頭野心不小呢!瞧!就連.發行模式也是比照了當年《男孩不哭》的小規模口碑路線,這是大多數文藝沖獎片的首選套路,小範圍放映,重量級影評人一一打點好, 公關稿跟上,為之後的頒獎季造勢。
如果回歸的第一部主演作品就能拿獎,莎拉年輕輩第一人的地位無疑會更加穩固。這一點幾乎所有來觀看首映的影評人都心知肚明,羅傑·艾伯特甚至拍著莎拉的肩膀頗有些意味深長道:「如果你再沒有好的作品拿出來,恐怕我們真的要把你當做花瓶了,但只要這片子好,我的筆頭絕不會吝嗇誇獎的。」
他的語氣中有毫不掩飾的調侃,甚至前半句還有一點點警示的意味。聽得莎拉不禁慚愧,也就是兩人從《明日之星》開始就相識,私交甚好,羅傑·艾伯特才會這麼直言不諱地提醒莎拉——她做花瓶真的已經太久了!可以說自從《男孩不哭》奧斯卡封后,莎拉之後的幾部電影都是花瓶角色,即便也有演技,但對於艾伯特這樣的影評人來說僅僅只是及格而已。
拿過奧斯卡小金人的人,又豈能再用一般標準去衡量?所以,即便莎拉在《紐約黑幫》中的表現已算精湛;在《貓鼠遊戲》中雖然僅出場幾分鐘,卻讓所有觀影者難以忘懷;在《指環王》里精靈阿爾文的美麗征服全球影迷,取代《碟中諜》性.感女郎成為莎拉在全世界範圍內最廣為人知的個人熒幕形象……但說到底,再好也只是花瓶而已,甚至包括前不久頗受好評的《飛行家》凱瑟琳·赫本一角,莎拉將傳奇影后演活了,卻仍是花瓶!花瓶!
如果真的繼續按照這節奏走下去,奧斯卡史上最年輕的影后,最被寄予厚望的年輕一代,就要成為「曇花一現」、「不思進取」這類形容詞底下的失敗代表人物了。成為「演技最好的花瓶」嗎?這稱號對於莎拉而言可並不算多麼榮耀光彩。
好在,莎拉對《希望》有信心,至少絕對不會是某些人期盼的「悲情滑鐵盧」,而當放映廳的燈光暗下來,大熒幕上閃過星光公司的logo,這部備受矚目的回歸之作也終於要正面接受各方影評人的評判了!
電影名為《希望》,而開篇就是一個看起來五六歲、漂亮可愛宛如天使的小姑娘,小姑娘眨巴天真的大眼睛說著聽起來很有些稚.嫩的夢想,在溫暖的色調中,漂亮的小姑娘總是讓人看了就心情愉悅,即便沒有提到希望這個詞,人們也會不自覺的聯想到這小姑娘的可愛的夢想,她的一生該是充滿了美好與希望的。然而一隻看起來蒼老粗糙的大手卻從屏幕的左方忽然伸了進來,像是闖進花園的一匹餓狼,一把抓.住了正在對著鏡子笑嘻嘻的小天使,將她扯向了鏡頭邊緣的暗影中。
畫外音沒有對這隻手給出任何解釋,但是那手顯然不是友好或溫柔的手,這樣不和諧的破壞氣氛讓觀影者情緒驀然下降,對之後的情節也有了不好的預感。
轉眼,十六七歲的漂亮女孩開始追尋愛情,卻其實並不知道愛為何物,她滿懷希望的靠近心儀的男生,對方卻僅僅只是為了滿足青春期的躁動,拿出一張美鈔要求她掀起衣衫,露出少女最姣好的身體。她以為和人做.愛就是愛情的開始,卻不知道對於那些男人而言,做.愛不過是一場用鈔票就能買來的消遣,消遣過後便把她扔在馬路邊,任由她拚命追趕,也只是不屑地留下越來越遙遠的車尾燈。
「我總希望生活可以像小時候的夢一樣美好,我總希望可以得到最浪漫的愛情,我總是這樣希望著……」
在這樣一段畫外音中,長的沒有盡頭的馬路,望著車子遠去的少女背影,構成了一幅看起來略顯落寞孤寂的畫面,而在那輛遠去的車子頂上,半空懸浮著電影的名字——希望!它跟著那輛車子越來越遠,越來越遠……最後,在女孩兒遙遙的注視下,消失在公路的盡頭。
雨水打濕.了少女的髮絲,鏡頭隨著濕噠噠髮絲的特寫向上,再轉到正面時露出的卻不再是少女姣好的臉龐,而是一張皮膚粗糙暗沉,布滿了歲月滄桑完全不曾精心保養的臉。長大后明顯肥胖魁梧了許多的女人同樣保持著站在公路望著車流而去的姿勢,像是在思考著什麼複雜的問題,良久她望著那一輛輛一去不返的車輛,皺眉,向旁邊十分粗.魯的啐了一口唾沫,掏出煙叼在嘴中,轉過身,伸出搭車的手勢,等待下一輛車的到來……
只是不到一分鐘的鏡頭,根本不需要任何畫外音解釋,所有觀影者都明白,這女人是個公路妓-女,而且她就是前不久才剛剛被處以死刑的美國第一連環女殺手——艾琳·沃斯諾。意識到這一點的原因無他,實在是此時大銀幕上莎拉的扮相和真正刊登在報紙上艾琳的照片太像了,乍一看甚至會以為就是艾琳本人,只不過等到再細看,在這個肥胖粗糙的臉上,觀影者還是可以清晰找到屬於莎拉眉眼的痕迹,彷彿真的是之前那個還算漂亮的少女長殘了,變成了如今肥胖粗鄙的醜女人。
第一個屬於成年艾琳的面部特寫給觀影者的視覺衝擊力不是一般的大,尤其是和背後演員的容貌對比,莎拉的美貌被完全掩蓋,真是變得太丑了!在這一刻,放映廳甚至響起了不止一聲倒抽冷氣的聲音——「嚇死個人!究竟是多麼糟糕的生活才能把如花似玉的小姑娘折騰成這副模樣?」
「電影才開始,我就沒有勇氣看下去了,怎麼辦?」
「明明知道莎拉已經減肥成功,可是看著這樣又肥又丑的莎拉還是讓我感覺心裡發堵,甚至不自覺又恐慌感啊!」
……而不用於影迷此刻的內心獨白,影評人則都在暗暗咂舌:「雖然丑了點,但是這扮相還真是和原型對上了,稱得上高度還原,演技如何先不論,單單就人物形象的角度來說,這部人物傳記片花的心思已經很讓人驚喜了!莎拉這丫頭對自己也是夠狠心的,她就不怕一胖就瘦不回去嗎?不怕因為扮丑嚇跑大批看臉的影迷嗎?」
人類是視覺動物,而此時不論影迷還是專業影評人,其實都是打心底抗拒這樣一個衣著邋遢,長相粗糙的公路-妓.女的。而因為這份抗拒的情緒,接下來兩位主角相識的戲碼也完全沒有讓觀影者產生「愛情來了!」這類浪漫邂逅的興奮感,更沒有像曾經看《男孩不哭》那樣期待兩個主角之間產生多麼美好的化學反應,這……果然是個看臉的世界呢!
所以當大銀幕上肥胖的女人只穿著內衣,為接下來的約會開心的洗刷著自己,肥肉一顫一顫時,觀眾沒有和主人公一同期待,而是覺得這畫面可笑。莎拉這時的表演十分到位,無論是快節奏揉搓身體的動作,還是口中一直沒有停過的愉快旋律,都將艾琳對約會的期待清晰地傳達給了放映廳內的每個觀影者。可惜在觀影者看來,那約會並不值得期待,一個醜陋的妓.女竟然還想奢望多麼美好的約會嗎?別做夢了!在那一刻,不知有多少人心中如此惡意的想著,因為身份的原因,她們潛意識當中便不自覺選擇了俯視的態度,她們瞧不起這個叫艾琳的妓.女,尤其她還是又丑又肥的老妓.女!
可是這種態度很快就發生了微妙的改變,大銀幕上艾琳滿懷期待地赴約,卻聽到她看上的女孩直截了當的詢問「你是不是妓.女時?」
這一刻,原本不屑的觀影者忽然有些同情這個莎拉扮演的艾琳了。一種情緒上的積累在這一刻才終於爆發,莎拉之前通過表演展現出的歡快與期待早就感染了觀影者,儘管他們對旁妓.女沒好感,但是這份對約會的重視已經像是一顆種子扎進了觀影者的潛意識裡——她在緊張,因為接下來的約會忐忑,她在幻想著一場美妙的約會,她已經迫不及待了,她甚至心情好地唱起了歌!
這份期待讓觀影者嗤之以鼻,但是當這份快樂被戳破時,觀影者又忍不住心裡騰起的不舒服。大銀幕上莎拉扮演的艾琳十分坦然地承認了自己不入眼的職業,甚至用不屑的表情說著那些嫖.客,以此取.悅面前的女孩。在莎拉的演繹下,觀影者此時已經看出來艾琳是個粗鄙、坦率又有點憤世嫉俗的女人,她的動作、她的語言、她的表情都那麼粗俗!
可是卻又在眉眼間不經意地流露出了一份被小心掩藏著的自卑和尷尬……這一段表演莎拉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爭執過,而從目前效果來看,兩人最終決定折中的演繹方式顯然是個好選擇。莎拉的表演依舊很細緻,但是處理上更內斂了,她遵循克林特想要的粗鄙風格,也沒有放棄她對微表情的興趣。所有的情緒都僅僅是在微小細節中,她的表情有著無聲地影響力,複雜的情緒像懸浮在空氣中、根本看不見摸不著的味道,你無法形容情緒是什麼樣子,就像你也無法形容一抹味道的形態,但是你會不知不覺接收到那份情緒,就像聞到那股味道。而現在,感受著主人公艾琳複雜的情緒,那張因為丑而被抗拒的臉似乎也沒有那麼不能接受了,其實並不是那麼丑的不忍直視嘛,大概……是因為看慣了?
然後這個好不容易看慣了的女人,就遭遇了一場噩夢,早知道這片子不會是讓人愉快的片子,也從來沒有覺得妓.女是個好東西,可是當看到莎拉扮演的艾琳遭遇變.態嫖.客虐.待,眼看就要被玩出人命……幾乎所有的觀影者都皺了眉,在這一刻她們不約而同站到了艾琳的一邊,妓.女也是人,雖然這職業不光彩,也不該被嫖.客毆打、侮辱甚至殺害啊!這一刻寂靜的夜裡,荒山野嶺,被痛苦折磨而發出哀嚎的女人,無不是令人心情壓抑而著急,習慣地同情弱者,而大銀幕的女人顯然得到了這份同情。
所以,當艾琳掙脫捆綁著她的繩索,摸索到□□,不要命的瘋狂射擊時,影院竟然響起了幾乎是整齊劃一的呼氣聲——終於,終於把這個變.態人渣殺死了!這一刻,大家沒有因為發生命案而譴責拿著□□的艾琳,反倒覺得倒在地上已經變作屍體的變.態嫖.客罪有應得,挨槍子也是活該!而那個驚嚇過度、仍舊控制不住的顫抖,憤怒踢著屍體的女人,是那般的可悲。
血從她頭上的傷口處流下來,她的表情因為過於憤怒和驚恐而顯得有些猙獰,剛剛殺過人,她的眼中甚至還有一抹狠厲,然而觀影者卻並不覺得她可怕,甚至並不覺得它醜陋,只是覺得這女人真夠倒霉的,也真夠命大的!
發生命案后所有人的慣性思維就是處理屍首,連夜逃亡,躲避警察的追捕。然而出人意料卻又讓觀影者啼笑皆非的是,艾琳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洗掉身上的血污,還惦記著和她約定的女孩。這一刻,所有人都意識到才殺過人的艾琳究竟有多麼看重那個女孩,多麼看重這份「戀情」。
而當艾琳顫抖著滿眼乞求,甚至卑微哀求只要女孩一個星期的陪伴時,不少觀影者都在心中不自覺默默念著:「答應她,一定要答應她啊!她殺了人,她也嚇壞了,她一無所有,她需要安撫,她……這是她眼下唯一的願望,也是此時生活唯一能讓她有點盼頭的希望了……」
看著大銀幕上猶豫不決的女孩,還有卑微乞求的艾琳,觀影者只覺得艾琳太卑微也太可悲了!當她顫巍巍著下巴,不知是因為太過緊張,還是情緒激動悲哀到下一秒似乎就要哭泣時。觀影者的眼中不再有什麼妓.女、什麼殺人犯、什麼肥胖和醜陋,此時,大銀幕上只是一個走在生活末路的女人,一個可悲的女人。
這樣的情緒轉變不僅僅發生在普通觀影者心中,同樣在座的影評人也被電影所感染,而當她們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變化時,看著大銀幕上的莎拉,影評人早就收起了電影剛開始時審視評估的心態,因為她們已經意識到——莎拉邀請她們來觀看電影,卻並需要她們評價,而只是讓她們來欣賞。就像一個世界著名的畫家開了一次畫展,她的作品不需要你評分,因為她自信那些畫作都是萬中挑一的佳作,而你之所以到來,要做的僅僅是欣賞就好!
「這姑娘……真是的,這姑娘……」羅傑·艾伯特坐在座椅里,望著大銀幕低聲喃喃,他已經不知道用什麼詞來形容莎拉了,因為這女孩在大銀幕上的表演,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想。演技真的是靠賣丑增肥這樣明顯的小伎倆就可以提高的嗎?不,當然不!這樣的噱頭只可以錦上添花而已,而真正能撐起完美骨架的,還是最最根本的演技。就比如現在,觀眾們早已忘記了大銀幕上的這個女人是不是和莎拉原本的容貌有差別,她們早已收起了最開始那份對醜陋面容和肥胖身材的抗拒。
影評人彷彿都聽到了莎拉自信的聲音,正透過大銀幕上的表演傳遞給在座所有的觀影者——「我是演員,不是小丑。我會用精湛的演技告訴所有人,我根本不屑於使用增肥扮丑這樣的噱頭!我只是在做一名演員而已,一個即便扮相醜陋卻依舊能把觀影者驚艷到的演員!」
作者有話要說: 馬上4.8,祝自己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