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謚號惠文
在張瀟的問話之後,下面間的大臣紛紛的小聲議論開來,而趙太后見此就輕咳聲道:「王上之言,無謬矣!謚號成於周恭王之時,自此皆然!乃為子議父、臣議君也!禮官何在?」
趙太后出言及問禮官,乃是因為!謚法制度有兩個要點:一是謚號要符合死者的為人,二是謚號在死後由別人評定並授予。君主的謚號由禮官確定,由即位新王所宣布!
趙太后一問及后,大臣之中立馬間的走出一暮年老臣,語氣顫顫巍巍的站立出來著道:「禮官孟輿軒見過王上,太后!」
趙太后一見是老臣禮官,立馬間眼神示意的身旁的宦者道:「速與禮官看席坐!」而禮官孟輿軒在聽著太后的話后,立馬間的回聲道:「回太后、王上,臣為禮官,今為先王取之謚號,逾也!而今臣等禮官之人,自是據於《周書·謚法解》而言之!」
謚號制度的形成,自是基於《周書·謚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謚。所謂謚號,就是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做一個概括性的評價,算是蓋棺定論。
而君王的謚號則是從著子議父、臣議君的禮官,根據平生政績而評價議論而來的!他們自是有著身為禮官應有的官職操守!秉筆直書,秉言所評!
這時的禮官,絕不似著後世之中,伴隨著君王權利不斷集中!禮官中人一步步的懼於皇權,逐步的淪為皇權的附庸品!對於一代君主的評謚,惡謚變平謚……
而在皇權不斷集中的封建王朝,禮官淪為皇權附庸,當權者淪為天下之笑談的莫過於宋真宗之時了!
當時,真宗為了封禪泰山,就找了一個機會請當時的禮官與宰相喝酒。宴會結束后,他送了他們一壇酒,讓禮官與宰相,回家與妻兒老小眾樂樂。而在著回到家后,打開酒罈一看,居然是一罈子晶瑩剔透的珍珠!
因此,當時的禮官就在封禪這件事情上閉嘴了。作為一個要風有風,要雨得雨的大宋帝國最高統治者,為了能做出封禪泰山這樣的「大功業」,居然不得不向自已的大臣行賄。宋真宗的這次封禪活動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封禪大典,也是引起爭議最大的一次。
而先秦時期的禮官,自是與皇權不斷加強時的禮官比起,他們本就成長在天子共治下的寬鬆環境!言論之上的相對自由,使著一個君王的蓋棺定論全憑他們一家而言之!
如周厲王在位期間,任用榮夷公實行「專利」,即以國家名義壟斷山林川澤,不準國人依山澤而謀生。他違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澤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致使百姓起來反叛,而最終禮官就是依著周王生前之為,謚號厲王。而厲、靈、煬都是惡謚,當真是沒有絲毫般顧忌的將著惡謚給予周王!
禮官孟輿軒說是據於《周書·謚法解》而言之,張瀟自是知曉著自己的父王,雖是對於武靈王之事有著不可泯滅的人生污跡!但其執政之期,仍是做到了朝政清明,引納雅言!最終謚以:惠文!乃與著秦國變法后,守成變法成果的秦君秦惠文王用著同一之謚號!
而隨之一同間過來的趙太后,此刻間自是有著幾分的緊張的!直管謚號的禮官,均是一群不怕死的大臣,威逼不得,利誘不成!當真如著茅坑的石頭一般,又臭又硬!所謚君主的謚號,一經說出之後,輕易間是不能夠更改的,除非你能夠講及出的話,能夠說服禮官,讓他重新評謚!
孟輿軒見著尊位之上的趙太后,眼神不離自己,急急間的等著自己話語來!孟輿軒就對著殿內四周一拜,以示著尊崇天地,話語真誠!
一番小小的儀式之後,孟輿軒就對著太後面前在拜著道:「王上、太后!臣等以《周書·謚法解》上言:愛民好與曰惠,與謂施。學勤好問曰文,不恥下問。臣與禮官數人,請言先王謚之曰:惠文!」
禮官的一句話說之後,太后這才是安下其心來!她最怕的就是禮官緊抓住惠文王當年沙丘宮內餓死主父之事來言說,如今在聽著禮官的褒謚之號,她怎會不欣喜於色?
不過,禮官之言確實是根據著趙惠文王一生的功績來評價的!愛民好與曰惠,與謂施。學勤好問曰文,不恥下問。趙惠文王一生髮展趙國民計,寬以待民!使之趙國的邯鄲都城已一時之間,成為著天下間的大都會,世人莫不謂之繁華矣!
而在朝堂之上,趙惠文王更是慧眼識才,宦者令嫪賢推薦的舍人藺相如也是得到著他的重用,馬服君趙奢更是由著趙王親歷提拔,連著暴脾氣廉頗也深深折服於趙王的人格魅力之下!一時之間,趙國名臣武將輩出,天下之間,莫敢敵也!
而下面的眾臣,在聽著禮官所評議出的「褒謚」之號后。平原君則是立馬間的站立出來,這涉及著他王兄的生前身後名,他自是不敢糊塗,立馬間的讚歎著道:「稟於王上、太后,禮官今之所言,臣無異議!先王生之功績,四海昇平,天下之民莫不感念我王!當受得「惠文」之謚!」
有著平原君在著前面奏言,接下來的群臣之中,無不是紛紛間的跪拜下身著道:「臣等皆附平原君之言,先王當謚:惠文也!」
看著下面間的群臣紛紛間的奏請,先王謚以:惠文之號!趙太后儘管知道,朝堂之上自是有著幾分圓滑世故之所!但她就是樂於的聽著褒獎之話來,一時之間,不免的有些垂淚下來!
趙惠文王自是知道他的王位到手有著幾分污跡,一生之間,自是兢兢業業的處理著朝堂政事!如今,在他離去之時,在他人生蓋棺定論之時,他的一生辛勞,當真是受著回報了!
張瀟坐立在尊座之上,看著下面的眾臣間請謚之語后,這才的大聲喝聲道:「就以禮官之言,謚先王以: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