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戰國之趙氏春秋> 第五百八十八章 凌煙閣(下)

第五百八十八章 凌煙閣(下)

  申荼就知道,面前間的王上,是個會花錢的主!想讓他省些錢財來,勢必登天還難啊!所幸,他申荼對此也沒有包有太多間的期許……


  一番說笑之後,張瀟這才收起玩鬧心性來!對於面前間的幾人如實聲道:「王叔、相國,馬服君一生之中為我趙國馳騁疆場,如今逝去當是要好生嘉獎一番的!」


  「王上,我等自是知矣!馬服君之子趙括,頗得其父真傳,當是好生磨練一番可堪大用,王上若是有心,既可重賞馬服子趙括即可!」


  看到趙王不好生的賞賜馬服君一家是絕不會輕易間的罷休的,平原君當即間的就出著主意聲來道!


  自古就有的福蔭子孫的傳統,趙括自幼間就熟讀兵書,在著趙國同齡人中可謂是一代翹楚!如今,馬服君身去,作為他的嫡子,自是一切都要由他來承繼的!

  不過,對於王叔平原君的建言,張瀟聽后卻是不置可否間的一笑之來……


  在著張瀟的心中,對於馬服君的逝去,自是心痛不已!但除去痛心之外,他的身後事也是讓著張瀟為之頭痛的事情來!

  若是簡簡單單舉辦,張瀟自是沒有什麼煩心的事來!但張瀟卻從未這般間的想來,對於馬服君,生前叱吒風雲,死後也當是要風風光光……


  張瀟想在著邯鄲城內,建立一座如同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供後人瞻仰的聖地!他,要讓著後人記住,曾經有這麼一群捨生忘死的人們,為著趙國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曾經目睹了牛頓葬禮的伏爾泰為之深深震動。他感慨聲道:「走進威斯敏斯特教堂,人們所瞻仰的不是君王們的陵寢,而是國家為感謝那些為國增光的最偉大人物的紀念碑。這便是英國人民對於才能的尊敬。」


  對此,張瀟也是報以同樣間的想法!秦國有秦孝公以平分秦國之地來招攬人才,燕國有燕昭王千金買馬骨引賢納士,那今日,就有他張瀟,做此之舉來為趙國招納賢才吧!

  「內史,相國,王叔……寡人想在宗祠之旁新建一座樓閣,作為表彰我趙國功臣名將之地!諸卿以為何如?」


  聽聞到趙王話的幾人,皆是一臉驚詫之色間來!趙王的腦袋間是如何想的,竟然還有著此等操作?

  他們三人面面相覷著,皆是在思量著趙王話的可行性來!不得不說,趙王的這番說辭是極為間的誘人的!


  身為臣子的,特別是位列高位者,最在乎不過的莫過於名聲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為如是矣!

  略一思慮之下,虞信與著平原君就回聲間的道:「王上,此計甚妙!王上此計一出,當是要天下士子魚貫而入我王手中矣!」


  別說是他們兩人,連著一向「扣門」的內史申荼,這個時候也是表態聲的道:「王上之法,當可行之!不過,新建之地取為何名?哪裡間何人可進,如何相進倒是問題矣!」


  「凌煙閣,樓閣之名就喚為凌煙閣!自此而始,為趙國朝堂立下汗馬功勞的文臣名將,死後的畫像皆是可入凌煙閣,受我趙國君主跪拜!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張瀟之所以要將此喚為「凌煙閣」,乃是受唐太宗所影響的!凌煙閣本是唐朝為表彰功臣而建築的繪有功臣圖像的高閣。


  在貞觀十七時,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當時已有數位辭世,還活著的也多已老邁),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題字,時常前往懷舊。


  這本是太宗皇帝一時之間的緬懷之為,但卻是成為了後來唐朝文臣武將所奮鬥的目標!「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不少詩人墨客也是紛紛著筆所繪……


  讓著張瀟早有所聞,這才的以此為名來!


  「凌煙閣,凌上紫煙、乾坤而定!王上所取之名甚為妙矣!」相國虞信聽聞到趙王的話后,倒是率先間的評判這起的名字來了!

  一旁間的平原君也是有所感觸,自顧自的小聲喃喃自語著……


  這些人中,唯有內史申荼保留著清醒的頭腦!他不無間的問話道:「王上的意思是,是將著重臣名將的畫像放置在所建的樓閣之中,非是將著他們的靈柩安放在此?」


  對於申荼的話,張瀟自是點頭聲的道:「這是自然,葉落歸根之事,寡人當是做成人之美之事,豈能不分主次間的行之惡事矣?」


  對於趙王這樣的說法,申荼自是點頭間來!張瀟此時也是對著申荼繼續的說道:「凌煙閣之事就交由給內史了,在著王宮的宗祠之旁,快然間的建立凌煙閣來!」


  「王上放心,臣自當下去后,就遣人而辦,不敢有所耽擱!」


  一邊吩咐著內史申荼,一邊間的張瀟就對著相國虞信說語間道:「相國,稍後之間,你且待寡人前去一趟馬服君府內,出此等之事,當是要好生安慰一番間的!」


  平原君見著趙王吩咐下來,也是湊聲間的道:「王上放心,臣此番也隨著相國一道間的前往馬服君的府中!」


  「若如此,有勞王叔了!」


  ……


  一番言談之後,他們幾人自是從著王宮之內有序而出!馬服君身死之後,本是人才短缺的趙國更是有些雪上加霜了……


  如今,趙國能夠拿得出手的將軍,除了廉頗之外,還有就是冉冉新興的小將李牧,以及早就熟識的將軍樂乘!

  餘下間的,樂間剛剛投降趙國,不敢深用。火牛陣破燕的大將田單,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若是無君王后相逼的話,他也是不會在趙國立身的!

  天下之大,名將當真是可遇不可求啊!


  而當下間的局面,趙國的北方有著胡戎之禍,東邊的燕國也是不安生,時不時的在背後對著趙國準備著「捅一刀」!

  最為緊要的是,在著上當郡之地,秦趙兩國之間可都是在磨刀霍霍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