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燕昭王> 第十一章 孫臏遺書翻舊案

第十一章 孫臏遺書翻舊案

  就在燕國局勢混亂的時候,在齊國鄄城郊外的一個簡陋小屋裡,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正在拼盡全力為自己的畢生絕學寫下最後一個字。這位老人身長不足七尺,腿腳行動極為不便,只能依靠木車才能緩慢移動,如今連木車也上不了了。他那雙腿是年輕時候受了臏刑才失去了行走能力,這還要拜他那嫉賢妒能的師兄龐涓所賜,這位老人就是孫臏,這年已經六十五歲了。然而天地造物在心不在身,孫臏就是用這樣的病體殘軀幫助齊威王稱霸中原。


  在竹簡上寫下最後一個字之後,孫臏著書立說的目標已經完成了,他並沒有感到輕鬆,在他內心深處還有遺願未了,他靜靜地躺在病榻上,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回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曾經跟隨老師鬼谷子學藝,后被師兄龐涓誑到魏國,無辜下獄變成了殘廢。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在人生最慘淡的時候,孫臏遇到了慧眼識珠的齊國使者,之後跟隨齊國使者來到齊國,為大將軍田忌府中門客。那時候田忌還不到三十歲,中等身材,皮膚淡黑,面龐清秀,挺拔的鼻樑,兩道濃黑的眉毛,眉毛下面鑲嵌著一雙明亮的眼睛,額頭和兩鬢的稜角更給他平添了幾分剛毅、英武,他喜歡賽馬。


  在當時的齊國,齊威王好馬,上行下效,齊國宗室也會進行一些騎馬比賽,他們把馬分成三等,分級比賽。田忌作為將軍,實力自然是趕不上威王,賽馬總是輸,一旁孫臏看出了門道,便給田忌出主意,讓田忌用下等馬對威王的上等馬,用上等馬對威王的中等馬,用中等馬對威王的下等馬,這下田忌三局兩勝,贏了。田忌很快把孫臏舉薦給了齊威王,之後孫臏才能得到施展,通過桂陵、馬陵兩場戰役把當時的中原霸主魏國拉下了馬,使齊國成為中原列國中首屈一指的強國。


  馬陵之戰以後,孫臏得償所願,將陷害自己的罪魁禍首同時也是自己師兄的龐涓射殺在了馬陵道。按說孫臏是志得意滿了,但在他內心中並沒有多少暢快,射殺龐涓只是天理昭彰的一部分,勾心鬥角的權力鬥爭永遠都不會結束,他心裡在為另一件事發愁,戰爭勝利了,接下來就是怎麼面對勝利之後的局面。作為一個軍事家,孫臏很清楚當前的形式,齊國相邦鄒忌是個權利慾非常強的人,生怕別人對他的地位有威脅,而田忌比較忠厚,不擅長朝堂爭鬥,隨著田忌戰功越來越大,兩人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


  孫臏對大將軍田忌和相邦鄒忌的不和早有耳聞,早在十二年前的桂陵之戰前夕,身為相邦的鄒忌就曾經阻止齊國援趙伐魏,鄒忌手下的一位大臣公孫閈也看到了桂陵之戰的機會,就勸鄒忌:「相邦大人還是讓田忌帶兵去攻打魏國,如果他打勝了,那就是相邦大人謀劃得當,他的功勞就成了相邦的功勞,如果他打敗了,那就得不到大王重用,就算僥倖沒有戰死沙場,回來也得被誅殺了!」


  鄒忌聽信了公孫閈的意見,沒有反對田忌救趙伐魏,結果田忌打勝了桂陵之戰,鄒忌被封為成候。現在田忌又打勝了馬陵之戰,射殺了魏國大將龐涓,活捉了魏國太子魏申,這次齊王不可能再無視田忌的功勞,而相邦鄒忌是不可能眼睜睜的看田忌做大的。孫臏為此憂心忡忡,反覆思量之後,他駕著木車來到了田忌帳中,屏退左右之後,孫臏非常嚴肅的對田忌說:「將軍是辦大事兒的人嗎?」


  「嗯?」田忌就是一愣。「什麼意思?」


  孫臏說道:「將軍如果是辦大事兒的人,就不要卸掉兵甲再回到齊國去,讓疲憊老弱的士卒以休整為名守住任城險道。任城是進出齊國的交通要道,最狹窄的地方只允許一輛戰車沿著車轍通過,兩輛戰車就得撞在一起,在那裡即使老弱的士兵把守也可以以一當十。然後將軍率領大軍背靠泰山,左涉濟水,右越高唐,把輜重運抵高宛,一旦朝中有變,立即率輕車銳卒襲擊臨淄西門,如此一來,可正齊國君位,逼走成候鄒忌!」


  田忌聽得有些迷茫,他仔細想了想笑道:「先生怕是多慮了吧,我和成候只是政見不合,還沒有到達水火不容的地步,回去之後,田忌小心從事,凡事讓他三分也就是了,沒必要大動干戈!」


  孫臏也想到了田忌可能不會聽信,嘆息一聲,盡量把話說得很重:「如果將軍不聽從孫臏的意見,那將軍恐怕回不到齊國了!」


  「怎麼會呢?」田忌還是不以為然,他並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如果是作戰的話,田忌對孫臏的建議一定會言聽計從,可這朝堂之事就拿不準了,思來想去還是準備規規矩矩的引兵回去,孫臏等一班文職人員先回了齊國。


  田忌打贏了馬陵之戰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相邦鄒忌的耳朵里,他立即把公孫閈找來商議,公孫閈聽完笑道:「小事一樁,下官願意為相邦分憂!」於是公孫閈讓下人張水帶著十兩金子到臨淄街頭去找算命先生,還假裝偷偷的跟算命先生說:「我是田忌將軍的心腹之人,如今我家將軍打贏了馬陵之戰,威震天下,氣吞諸侯,正待舉事,不知道吉凶如何,還望先生費心給算一算,這是十兩金子!」


  「這個…」算命先生被驚出一身冷汗,連忙說道。「這個老夫算不了,算不了啊!」


  張水一看目的達到了,也不糾纏,笑著對算命先生說:「還望先生不要對外泄露!」放下金子從算卦的鋪子里出來。張水剛出來,公孫閈就派人把算命先生給抓了,並把他帶到了齊威王面前,算命先生不敢隱瞞,一五一十都說了,當時的臨淄那是鄒忌的天下,要什麼證據有什麼證據,很快就坐實了田忌謀反的罪證,齊威王大怒,立即派人到軍營裡面擒拿田忌。田忌剛剛把兵帶入齊國境內,齊威王的使者就到了,這下把田忌惹惱了,想我田忌一心為國,完了落這麼個下場,一怒之下扣了使者,帶自己的親兵直接衝到了臨淄城下。此時臨淄城門已經緊閉,鄒忌早就算計到田忌管不住自己脾氣,提前封鎖了進城的通道。田忌來到臨淄城下,軍士排開,田忌一馬當先,對著城上的守軍喊道:「各位弟兄,我乃大將軍田忌是也,被成候鄒忌誣陷謀反,望各位弟兄打開城門放我進城,田忌所殺者,只有成候一人,與眾兄弟無干!」


  「哈哈哈哈」鄒忌在城上叫道。「反賊田忌,你聚眾謀反已是事實,還敢到國都來妖言惑眾,你看看當前的形勢,你還走的了嗎?」


  「哼」田忌冷笑道。「量你一介琴師,如何攔住老夫進城!」


  「哈哈哈,你看我攔不攔得住你!」鄒忌說著把令旗一擺,周圍喊殺聲四起,臨淄城外殺出一彪軍馬把田忌和部下緊緊圍在了當中。田忌一看吃了一驚,攏目光仔細打量,領軍帶隊的是個年輕的將領,三十多歲,五短身材,細眼短髯,面容清瘦,狡黠的目光里透露出了十分的精明,不是別人,正是自己在馬陵之戰的副將田嬰。原來和齊威王的使者一同到軍營捉拿田忌的還有鄒忌的心腹大臣公孫閈,他並沒有露面,田忌一走他就去找田忌的兩位副將田嬰和田盼,曉以利害,田盼還是非常有操守的,無論公孫閈怎麼說,田盼都不為所動,還揚言要查清田忌謀反的真相。公孫閈無奈只好再去找田嬰,三說兩說把田嬰說動了,田忌前腳走,田嬰和公孫閈後腳就帶兵趕過來了,鄒忌在臨淄城樓上把令旗一擺,田嬰帶兵把田忌給圍了。


  田忌一看是田嬰,拍馬上前問道:「田嬰,你來幹什麼?」


  「哈哈」田嬰冷笑一聲,在馬上一拱手。「將軍,沒想到將軍急匆匆出了軍營是來臨淄啊!」


  田忌一看田嬰話鋒不對,已經猜了個十之八九,非常憤怒地問道:「你要幹什麼?」


  田嬰在馬上微微一笑:「啟稟將軍,末將收到消息,說將軍要謀反,一開始我還不相信,沒想到將軍竟然真的要謀反啊?」


  田忌很不屑的辯駁道:「我謀反?那都是鄒忌老賊誣陷的!你怎麼也信他!」


  田嬰大義凜然的說:「我看到是將軍帶兵攻打臨淄!還望將軍下馬入朝和大王解釋清楚!」


  「大王已經被鄒忌老賊蠱惑,安能聽我解釋?」


  「那末將就只有請將軍入城了!」


  田忌挺著長槍指著田嬰叫道:「你敢?」


  「你看我敢還是不敢,來人,把他們的軍械給我繳了!」田嬰一聲令下幾個軍士上前就準備抓田忌,田忌哪兒吃過這虧啊,挺槍躍馬直取田嬰,田嬰知道田忌驍勇,不敢應戰,拉馬往後一撤,立即命令大軍上前捉拿田忌。田忌手下的心腹將領哪兒能看著主將一個人單打獨鬥啊,各拽兵器往上就闖,雙方在臨淄城下展開了一場血戰,田忌手下的將士雖然個個勇猛,終是寡不敵眾,紛紛被殺,田忌死戰得脫,逃奔楚國去了,一代名將流落異鄉,之後鄒忌代替田忌總攬軍國大政,田嬰平亂有功,被封為大將軍。


  田忌被誣陷謀反的事件發生之後,田忌的舊部憤憤不平,鄒忌雖然掌權,也不能把這些人都殺了,好在有齊威王給他撐腰,還沒有鬧出大的亂子,不過人心已經浮動。田忌的副將田盼堅信田忌是被冤枉的,開始秘密調查此事,很快齊威王就聽到風聲了,他哪兒容得下有人不相信他的決斷啊,可是在軍事上還得仰仗田盼,於是秘密召見了田盼:「田愛卿,聽說你最近正在調查田忌謀反一案,可有此事?」


  「有」田盼毫不忌諱。


  齊威王質問道:「田忌謀反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人證物證具在,難道這還有什麼懷疑的嗎?」


  「有」田盼直愣愣的給他反駁了回去。「田忌謀反無非就是那個算命先生的一面之詞,謀反多大的事兒啊,有這麼明目張胆的嗎?」


  「一面之詞?」齊威王憤怒的反問道。「難道你什麼確鑿的證據嗎?」


  「我…」田盼干著急回不上話。「我沒有!」


  「那你還瞎折騰什麼?」齊威王瞪著眼睛叫道。


  田盼知道這麼糾纏下去也沒有結果,於是服了個軟:「大王教訓的極是,微臣知錯!」


  「那你下去吧!」齊威王沒好氣兒的說。田盼雖然服了軟,他內心可不這麼想啊,一個人氣沖衝出了齊王宮。來到街上沒走幾步突然聽到背後有人叫他:「田將軍,留步啊!」


  田盼回頭一看,正是上大夫淳于髡。這淳于髡就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滑稽列傳的主人公,以善說隱喻聞名,這年四十六歲,長得卻像九十六歲,此人身長不足七尺,相貌乾癟,前額的頭髮已經掉光了,髮際線移到了頭頂上。淳于髡是齊國的贅婿,齊地重男輕女,如果第一胎生的是女兒就是長女,而長女是不允許出嫁的,最多也就招個上門女婿。淳于髡相貌醜陋,只能做上門女婿。不過人不可貌相啊,淳于髡雖然其貌不揚,但聰明機智,肚子里真有學問,此時為齊國上大夫,常住稷下學宮。


  田盼雖然一直在軍中任職,對淳于髡也早有耳聞,對淳于髡的才學十分欽佩,他一看是淳于髡在叫他,趕緊停下腳步上前施禮:「見過上大夫!」


  淳于髡趕緊還禮:「見過田將軍!」


  「上大夫客氣了!」田盼硬擠出一絲笑容,淳于髡立即就看出來了,立即邀請道:「適逢閑暇,田將軍可否到老朽府上一敘!」


  「這個…」田盼有些猶豫,又一想,這淳于髡聰明機智,說不定就能給我不錯的建議有助於為將軍平反,於是滿口答應了。田盼跟著淳于髡來到上大夫府邸,兩人坐定之後,僕人上茶。淳于髡就問:「將軍愁容滿面,是碰到了什麼難事嗎?」


  「唉」田盼嘆了口氣。「上大夫問到這兒了,田盼就不隱瞞了,是因為大將軍田忌謀反一事!」


  「哦,是這事兒啊!」淳于髡淡淡地說。


  田盼趁機請教道:「大將軍是被成候鄒忌冤枉的,末將想查清此事,素聞上大夫機敏睿智,請教上大夫,可有良策?」


  「有!」淳于髡很肯定的說。


  田盼避席施禮道:「還望上大夫賜教!」


  淳于髡不動聲色的看了田盼一眼:「我說了你聽嗎?」


  田盼滿心歡喜的打了包票:「一定言聽計從!」


  淳于髡嚴肅的說:「那好,以後不要再調查此事了!」


  田盼一下子目瞪口呆了:「我,不,為什麼啊?」


  淳于髡平靜的說道:「因為大將軍不是被成候鄒忌冤枉的!」


  「啊?」田盼更加吃驚。「你是說,大將軍確實謀反!」


  「那倒不是!我是說,大將軍不是被成候鄒忌冤枉的,而是另有其人!」


  「另有其人?」田盼不解問道。


  「沒錯兒!」淳于髡肯定的說。「田忌天下宿將,掌管齊國兵權日久,軍中親信甚多,如今三戰敗魏,諸侯震驚,這樣的人一旦舉事,還有誰阻止得了呢!」


  「上大夫是說齊王?」田盼這才反應過來。


  「老朽點到為止!」淳于髡閉口不談了。


  田盼疑惑起來,淳于髡這麼說什麼意思,不會是鄒忌的說客吧,想罷他眼睛盯著淳于髡問道:「聽上大夫的話,我還冤枉了鄒忌不成?」


  「哈哈」淳于髡淡然一笑。「將軍也沒有冤枉成候,誣陷田忌謀反這事兒確實是成候乾的,他只不過是揣摩清楚了大王的心意!」


  「哼」田盼憤憤地說。「整天提防功高震主!今天田忌謀反,明天是不是就該田嬰謀反了!」


  「不會!」淳于髡把手一擺,很肯定的說。


  田盼側眼看著淳于髡問道:「這又是為何?」


  「因為…」淳于髡不禁哈哈笑道。「因為田嬰是飯桶,飯桶是不會謀反的!」


  這下田盼弄明白了,忍不住感慨道:「什麼世道啊,真正會打仗的被驅逐,飯桶反倒是步步高升!」


  淳于髡意味深長的說:「這就是齊國的形式,所以老朽奉勸將軍不要再追查田忌謀反一案了,田忌走後,齊國可堪大用的唯將軍一人而已,將軍繼續追查下去勢必會引起君臣猜疑,反倒給了列國可乘之機,如此一來,將軍和田忌將軍、孫臏先生辛辛苦苦掙下的大好局勢恐怕就拱手於人了!」


  田盼思索了良久,起身拜道:「末將謹遵先生教誨!」


  自此之後田盼再沒有追查田忌謀反一事,默默地回到軍營中繼續帶兵,在鄒忌主政的齊國朝堂上備受排擠,以致棄置不用。田忌畢竟是一代名將,逃到楚國之後,楚宣王收留了他,田忌便想借楚國的勢力回到齊國。鄒忌知道后非常震恐,公孫閈對鄒忌說:「此事好辦,相邦大人只要不和楚國交好,就能把田忌留在楚國!」


  這事兒很快就傳到了在齊國做官的杜赫耳朵里,杜赫對鄒忌說:「下官去把田忌留在楚國!」於是鄒忌派杜赫到楚國去,杜赫對楚宣王說:「鄒忌之所以不和楚國交好,就是怕田忌藉助楚國的勢力回到齊國。大王不如把田忌封在江南,向鄒忌表明田忌不會再返還齊國,鄒忌必定和楚國交好。田忌是個逃亡的人,得到封賜必然感激大王,如果有一天他能回到齊國,肯定也會和楚國交好。」楚宣王聽信了杜赫的話,把田忌封在了徐州。


  田忌走後,孫臏歸隱山林,總結前半生的軍事鬥爭經驗,著書立說。被打敗的魏國則尋思報仇,梁惠王任命學富五車的惠施為相邦,應對諸侯。惠施為了幫梁惠王復仇,合縱韓趙通過齊將田嬰在徐州尊齊國為王。很快徐州相王的消息就傳到了楚威王的耳朵里,楚威王是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在他眼裡這個天下除了周王之外就只有他楚國配稱王,如今怎麼又多出來一個齊王,於是派兵攻打齊國,齊國派申縛前去應戰,雙方在徐州大打一場,結果齊國被大的慘敗,田嬰差點兒被驅逐了,還是他的門客張丑以田盼之名威嚇楚威王才算保住。


  這麼多年來,孫臏對田忌謀反一時隻字未提,已經到了彌留之際,孫臏不想留下遺憾,硬掙扎著讓僕人把兒子叫道了面前,囑咐道:「勝兒啊,為父已經來日無多!」


  「不,父親不要這麼說,父親會長命百歲的!」孫勝流著眼淚勸慰道。


  「你不要安慰為父了,人總是要死的,為父自知大限已到,不再忌諱什麼了,只是為父還有一些遺願未了,只能靠你來實現了!」


  「父親儘管吩咐,孩兒定當儘力!」孫勝信信旦旦的說。


  「為父少年曾經師事鬼谷先生,剛才那幾卷書簡,是為父隱居之後把平生所學記錄成了一本書,如今為父又摘抄了兩份,為後世君子提供經驗,書簡分為三份,一份放在為父的墓中,一份我兒想一條妥善的途經流傳後世,剩下一份交於君王,為父死之後,齊王定然派人前來,把書簡給他就是!」


  「好,孩兒記下了!」孫勝含著淚點了點頭。三日之後,孫臏去世,這位決定戰國霸主更迭的軍事家永遠離開了人世,他留下的那本書被後人稱為孫臏兵法,是繼孫子兵法和吳起兵法之後,戰國又一重要的軍事著作。


  孫臏死後,孫勝一面按照孫臏的囑託發喪,一面將消息告知臨淄。齊宣王很快就得到了消息,到這時候他才想起來,原來我們齊國還有個著名的軍事家孫臏呢,為了彰顯自己親民形象,齊宣王親自到墳前祭拜,事畢之後問孫勝:「軍師臨終前有沒有留下什麼話啊?」


  「有」孫勝應道。「家父臨終前留下一部兵法,獻於齊王!希望畢生所學能夠流傳後世!」


  「哦?速拿兵法來~!」齊宣王還裝著挺敬賢的樣子,從孫勝手裡接過書簡來看也沒看就遞給了旁邊的書吏后敫,囑託道:「多抄錄幾份,給軍中將領傳看!」


  「是」后徼抱著竹簡答應了。這后敫辦事非常認真,回到家中就準備抄錄,打開竹簡一看,發現這兵法似乎有些不對,為了謹慎起見把國家的檔案拿出來一比對,果然不對,后敫立即進宮稟報宣王。齊宣王一看后敫這麼快就過來了,立即問道:「交代你的事兒都辦妥了?」


  「沒有!」后敫直截了當的回答道。


  「沒有你來幹什麼?」齊宣王以為他是邀功或是討要什麼好處呢,沒好氣兒地說。


  「啟稟我王,下官發現孫臏先生的兵法有些不對!」后敫小心地答道。


  「不對?」齊宣王很納悶兒。「那可是孫臏先生剛剛寫成,墨跡未乾,你怎麼就說寫的不對!他寫的不對,難道你寫的對?」


  「大王容稟!」后敫趕緊向上叩頭。


  「說!」


  「孫臏先生的兵法中反覆提到一個人,這在國家檔案中並沒有提到!」


  「何人啊?」齊宣王瞪著眼睛問道。


  「田忌!」


  「田忌?」齊宣王一皺眉。「田忌何許人也?」


  「國家收藏室記載,田忌是個反賊!孫臏先生的兵法裡面說,田忌是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主將!」后敫提心弔膽的說。


  「啊?」齊宣王感到十分奇怪。「桂陵之戰、馬陵之戰是我齊國爭霸中原最重要的兩場戰役,如今連主將都搞不清楚,傳出去必然會被列國恥笑!」


  「大王,據臣所知,桂陵之戰發生在威王四年,馬陵之戰發生在威王十六年,距今也就三四十年,經歷過此事的老臣大有人在,大王招來問問不就瞭然於胸了嗎?」


  「嗯」齊宣王點點頭。「有道理,速召相邦儲子覲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