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末1615> 第七十五章:心思各異(二)

第七十五章:心思各異(二)

  許四這些年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到了不少的消息,對湄洲島周圍都有一定的了解,當然不會放過最近的化為之地琉球島。琉球島雖然凶名在外,陸上實在過不下去的破產農民或者漁民,還是前仆後繼的逃荒到了琉球島上,必將島上有著大量的荒地,且沒有官府的苛捐雜稅,所以說島上各種勢力與人口並不少。


  人口最多的地區在琉球島中部,這裡靠近澎湖列島,是最方便與大陸交流的地區,自然人口也就最多。各條溪口處都聚集著大量的人口和不小的勢力,這些人沿著各條水流,在河兩岸開墾出了不少荒地,與陸上有各種各樣的聯繫。


  其次就是琉球島北部地區,同樣散布著大大小小的勢力和聚集這不少來島上開荒人員,但琉球島北部是李旦的勢力範圍。這些人受到李旦的庇護,當然也受到李旦勢力的盤剝。


  琉球島南部地區遠離大陸且經常受到颱風海嘯的侵襲,願意到南部開荒的人口就寥寥無幾,所以南部地區人口最少,實力最弱。湄洲島眾人不想硬碰硬,到琉球島南部定居也就成了不得以而為之的事情。


  琉球島上各個勢力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時期,那時候中華大地烽煙四起,來自倭國的盜寇趁火打劫,肆虐山東、浙江沿海一帶。被朱元璋打敗的張士誠、方國珍殘部逃至海上,也紛紛與倭寇合流,海亂有增無減。明國建國后,這些人員中的一部分就逃到了琉球島上,躲避明朝的剿殺。


  明朝中期,倭國內亂戰敗的浪人、武士,順著大明到倭國貿易路線來到了琉球島上,攻破了琉球島上各個破產農民的聚集點,之後挾裹島上的破產農民攻擊福建浙江沿岸的村落,搶奪財物與人口,女子等等。


  這些武士浪人都是倭國內戰中戰敗后被迫逃亡的窮凶極惡之徒,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想的都是搶一次算一次,早死早超生。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大陸沿海的武力那麼弱,聞警后各縣城閉門不出,各衛所衛兵全是紙老虎,不僅反映極慢,武力也是低的可憐,幾百個衛所兵前排死傷十幾個人后就一鬨而散。


  只要避開沿海十幾個朝廷主要的防禦重點,廣大的沿海可以說能隨便搶。風險小,收入大,聞風而來的倭國武士越來越多,大陸上被搶奪和挾裹的人員越來越多,琉球島沿岸各個強盜據點因此而興。加之沿岸的海盜或者破產農民見到這種情況,同樣加入了進來,琉球島上人員從此多了起來。


  明中後期朝廷多次重申禁海令和沿海人口內遷令。朝廷的打算是好的,禁海可以避免大陸上的物資流入倭寇和海盜手中,將沿岸人口內遷可以避免這些人遭到搶劫,同樣也可以讓倭寇搶無可搶。朝廷中人想來,這些倭寇和亂匪得不到物資,時間一長自然內亂並散去,可以算的上是上兵伐謀。


  謀划是不錯,但是朝廷的執行力太差了。禁海一下子斷了所有漁民的生計,沿海人口內遷的人口根本沒法安置,禁海一下子斷了海貿,同樣導致沿海的士紳與衙役受到了損失。


  斷了生計的漁民和生活不下去的內遷人口,當然不甘心等死,實在活不下去的一部分人鋌而走險,加入了倭寇或者海盜一行,迅速壯大了倭寇的實力,推動了倭亂的壯大。


  沿海參與海貿的士紳當然也不甘心平白消失的高額利潤,偷偷聯繫浪人聯合起來做起明朝到倭國的走私貿易,導致朝廷的禁海名存實亡,通過走私同樣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倭國武士浪人,來到大陸進行入侵搶劫,造成倭亂擴大化,這批走私之徒中最著名的就屬汪直了。


  俞大遒和戚繼光的出現,嚴重打擊了沿海海盜和敢於入侵大陸的倭寇,但是遠離大陸的琉球島上各聚集點並沒有因此消失,這些人轉身加入了開荒與海貿走私交易。


  琉球島上生存環境惡劣,疾病肆虐,且各種勢力同樣是湄洲島輕易招惹不起的。在許四眼中,湄洲島眾人到了琉球島上沒有一點好處,全是壞處。遠離大陸,補給困難,購買物資還是銷贓都費事,貿易困難、打劫困難,人口補充同樣困難重重等等。實在沒弄明白陳升為什麼一直要到島上來,難道就是為了開荒種地?這讓許四怎麼能信。


  以許四的見識,既然在湄洲島站不住腳,就應該北上或者南下,再找個類似的島嶼重新立寨,沿海這麼多島嶼,到處都是好地方,實在沒有必要困死在琉球島南部地區。


  到琉球島上立寨與陳升實力的增強,已經引起很多人的不滿,許四認為與自己一個想法的人有很多,應該聯絡眾人向大寨主進言移寨,如果大寨主不納忠言,到時候發生什麼就不好說了,許四的野心兇猛的燃燒了起來。


  所有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利益訴求,護軍首領徐寧到是想法最少的一位,徐寧早年的經歷,造成了其人對官府的仇視和殘忍好殺的性格。只要有吃好喝好,能殺貪官污吏有仗打,徐寧就不願意想別的,從不參與寨內的爭權奪利,與其他首領都沒有什麼交往。也就是因為這種原因,平時的時候,陳熙才能放心的將自己核心人手交於徐寧統帶、訓練。


  護軍首領雖然名義上位高權重,統帶著寨里最核心的武裝力量,但是說起來權利又很小,受到了各方面的限制,護軍首領手下有4名護軍頭目,分別統帶不等的手下,護軍頭目才是實際的領兵人,是實權派。護軍頭目雖然名義上受護軍首領的管轄,但徐寧卻沒有權利任命或者撤換護軍頭目的權利,4名護軍頭目都是陳熙的核心手下,只聽陳熙的命令,這些人可以算作是陳熙的近衛營。


  徐寧對於到琉球島發展沒有什麼想法,到哪裡還不是一樣。對於陳升實力的提升視而不見,這些不是他可以參與的。不過對於陳升的開荒種地計劃不以為然,我們是狼,不是羊。開荒種地開玩笑么,費那勁幹嘛,有那勁不如出去截殺一兩條貨船,有了銀子什麼買不到。


  這麼多人中,也許只有三寨主何有財對陳升開荒種田樂見其成。一是性格原因,將陳升當成了後輩來看,平時與陳升交往最多了解也就多了起來,以對陳升的了解來收,何有財可能還在大寨主陳熙之上。幾次聯手作戰,老何對陳升手下隊伍的戰力最清楚,老何可是知道原先陳升手下都是什麼樣的,老兄弟可不多,可就是這些年輕的小崽子,被陳升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就給練出了樣子,戰鬥力一點都不比老兄弟差,對陳升的練兵能力老何是有點佩服的。


  還有就是老何歲數大了,過夠了天天打打殺殺的日子,不過形勢逼著老何不得不向前走。小的時候挨餓的感受記憶猶新,老何明白什麼時候吃的都是重要的。記得那年家鄉受災,田裡幾乎顆粒無收,父母為了將吃的留給何有財和弟弟何有福,雙雙被活活餓死,弟弟後來也倒在了逃荒的路上。饑民為了一口吃的,那是什麼都能幹的出來,那時候銀子,布匹,物資都不如一口吃的重要。


  老何雖然贊成開荒,自己卻沒法參與進去。手下的兄弟們沒有一個贊成開荒種地的,這些人養成了一切靠搶劫的習慣,見多了輕鬆搶劫得來的白花花的銀子和綾羅綢緞,早就看不上辛苦種地得來的那點收入。在這種壓力下,老何也只能隨波逐流,老何明白如果逼迫自己的手下去開荒種地,沒準就會有人背後下黑手。


  大寨主陳熙和二寨主孫天泉對陳升實力的增長是高興的,只有陳升掌握了足夠大的實力,萬一出現意外的話,陳升才能順利掌權當時大寨主,如果讓其他人當了大寨主,怎麼可能容忍前寨主的子嗣活著,除了逃亡不會有活路。


  兩人對於陳升的開荒是既不贊成也不反對,反正也沒有花費公賬中的財物,其他人也沒法說什麼,由著陳升自己折騰。開荒成功的話,增加了一份糧食的來源,只有好處;開荒不成功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陳升的核心人員陳熙拿出自己的物資養著就是了,將其他人遣散了事,讓他們自生自滅,反正寨里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隨著陳升的崛起,實力的增強,除了上述幾位主要人員,可以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人認為這是好事,寨里又多了一股能打的人馬,增強了寨里的實力。有人認為是壞事,因為陳升的崛起,擋了很多人的上升之路,拿走了很多認為應該是他們的船隻,人員,物資等等,感受到了威脅;還有人感覺無所謂,寨里勢力的起起伏伏這些年見多了,那年沒有發生,根本不當一回事;


  因為少寨主實力的增強,有了接大寨主的位置的可能,讓人看到了寨主之位順利交接的希望,為不用再經歷腥風血雨而慶幸不已。多少寨子因為寨主之位的爭奪而分崩離析,最後走向滅亡。


  爭奪寨主之位的時候,所有人都要表態站隊,因為選擇效忠的對象不同,多少至親好友都要拔刀相向。勝利者得到一且,失敗者上層全被清洗,下層被剝奪一切打入最底層。僥倖活下來的失敗者也就是苟活而已,吃的最差,乾的最多,打仗的時候要衝在前面攻堅,直到全部死亡為止,這就是失敗者的下場。


  迅速分出勝負還好說,如果勢均力敵,不是雙方都損失慘重,被其他勢力吞併。就是雙方相互忌憚或者拿對方沒有辦法,只能各走各的,分道揚鑣各尋出路,導致雙方都實力大損,運氣好的話還能重新立寨發展起來,運氣差的就不用說了。


  在只認實力,沒有任何約束的海上,寨主交接從來都是兇險萬分。能父子或者老寨主指定的人選順利交接的寨子並不是很多,那次權利交接不要亂上一陣子,不是新寨主幹掉了作亂者,就是新寨主被挑戰者干翻殺死。就是因為如此,每位大寨主對有實力的手下處處提防,有實力的手下也都野心勃勃,想著有朝一日可以取而代之,也過過土皇帝的癮。


  大寨主為坐穩首領位置,不僅要會籠絡手下,還要會均衡手下實力。有時候還會刻意製造矛盾,造成手下因各種原因而不合。這樣也加劇了權利交接的難度與血腥程度,平時就矛盾重重,如果一方當上了大寨主,怎麼能容忍對手的存在。對手同樣不會引頸就戮,總要掙扎一番。


  就這因為海上的這種情形,隨著陳升的崛起,實力的增強,有了順利接大寨主位置的可能,陳熙手下野心之輩自然坐不住了,心思自然多了起來。扯扯後腿,搞點事情,造些謠言也就成了必然只事。


  也就是陳升崛起過快,與各方都沒有什麼直接的厲害衝突,關係都還能過的去,反彈還不大。但是勢力平衡一旦被打破,以後的摩擦就不會少的,這種平靜總有會被打破的一天。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寨子,不甘平靜的各方已經各出奇謀,心思各異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