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烽煙四起
『敢諫者,殺之。』
這個王令本是蒍賈為隱瞞吳哲不在宮城所下,早在回城前蒍賈就據實以告,所以這個亂命歸根結底,是由他引起。
吳哲汗顏,更欽佩蘇從,即使身死也要勸諫君王的勇氣與忠誠,便說道:「我曾下令敢諫者死,蘇大夫明知諫者是死,為什麼還要來進諫呢?這實在是有些傻啊?」
聞言,蘇從更是痛心疾首道:「臣是傻,但大王您比臣更傻啊!」
「我?為什麼……」
蘇從再道:「大王居萬乘之君,享千里之稅,士馬精強,諸侯畏服,四時貢獻不絕於庭,此萬世之利也。如今卻荒於酒色,溺於田獵,不理朝政,不親賢才,大國攻於外,小國叛於內,樂在目前,患在日後。夫以一時之樂而棄萬世之利,不是更加愚傻還能是什麼?臣之愚,不過殺身,然而大王殺臣后,臣將得到忠臣的美名,與龍逢、比干比肩,而大王如若再這樣下去,楚國必亡,大王您就是亡國之君了!」
蘇從霍然起身,鏘地拔出佩劍,道:「臣言盡於此,為信大王之令,臣當刎頸於王前。」說著,竟是提劍就朝脖子抹去。
吳哲眼明手快將其攔住,后怕之餘不禁惶然,這古時候的人怎麼都這樣,太耿直了,口上卻忙說道:「蘇大夫千萬不要如此,我的那條王令,本就是錯誤的,對於錯誤的事應當是改正,而不是遵守,大夫是為國為民的忠臣,我會按你說的辦。請大夫為我召集眾臣,我有要事商議。」
吳哲說得情真意切,蘇從聞之欣慰道:「如此望大王奮發圖強,興盛我大楚,臣告退。」
重臣聚齊,吳哲開門見山道:「庸國馬上將會與我們開戰。」
聞得此言,除蒍賈潘黨外,餘下眾臣一片嘩然。
蘇從道:「庸國向我大楚稱臣納貢多年,一直相安無事,怎麼突然與我國開戰,大王從何處得知此消息。」
「呃,」吳哲一滯。
我親眼看到的。
可以不能這樣說。
吳哲只得一本正經胡說八道:「是工正上大夫蒍賈告訴我的。」
蒍賈一聽這話,頓時呆住了,大王啊,你要推給為臣至少事先打個招呼呀,見所有人都望著自己,蒍賈不得不艱難編道:「是我安插在庸國得探子傳來的消息,確切可靠。」
工正蒍賈雖然年紀不大,但為政老成持重,深謀遠慮,在楚國群臣眼中,他的話顯然比現在君上可靠太多,聞得蒍賈也說庸將伐楚,相信了大半。
臣子們此時不在是震驚,而是憤怒了。
右領子重出列,嚷嚷道:「大王,庸國背叛,我們應該立刻發兵討伐。」子重,名嬰齊,字子重,是楚莊王熊旅的弟弟。
「公子嬰齊稍安勿躁,興兵之事還需從長計議。」伍舉道。
「為什麼?!」子重急道。
「子重將軍一直在外領兵,可能有所不知,三年來,我國糧食一直欠收,今年更是因為大旱而幾乎顆粒無收,切不可妄自動兵。」伍舉繼續回道,心中卻是想到,這子重與潘黨一樣,性子都太急了。
「難道他庸人都到我們頭上拉屎拉尿了,我們還不能興兵,干候著不成。」子重更加不滿道。
不料子重講出更為粗俗的話,伍舉不知如何應對,還好申無畏適時站出解圍:「子重將軍不要急,將軍可能誤解伍大夫的意思了。庸國立國上千年,在殷商時期就成為西土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八國之首,疆域遼闊,實力強大,在商朝末期,響應武王伐紂,之後被封為伯爵。」
說著,申無畏向吳哲一拜,正當吳哲莫名其妙時,卻聽他接著說道:「而當時我們楚國才僅僅為子爵。之後隨著我國漸漸崛起,兩國不斷發生衝突,不時征戰,持續上百年,我國國都原本在丹陽,現在的都城郢原本為庸國所屬,後為楚人所佔,才定為了國都。」
「戰爭又持續了幾十年,最後,因為連年征戰消耗太大,兩國都不能承受,才迫不得已決定罷兵彌合,庸國承認了楚國的霸主地位,這樣,兩國才相安無事過了幾十年直至今日。」
「啰啰嗦嗦這麼多,我是個粗人,伍大夫什麼意思請直接說。」子重聽他說完便不耐煩道。
雖然子重無禮,申無畏卻不以為意,笑笑道:「我說這麼多,主要是想說明最重要的一點,庸國不同於其他小國,它與我國抗衡了上百年,都不能被我所滅,足以證明他的強大,而這次若要再與我國開戰,必是蓄謀已久,做了充足的準備。」
稍頓,他對著吳哲繼續道:「而反觀我國,糧草不濟,內亂剛平,實為危急存亡之秋也。」
可以說,直到聽完申無畏的這一席話,才使子重潘黨等一幹將領,甚至包括吳哲意識到庸國欲伐楚,使楚國面臨的嚴重危急。
「要不稱庸國還未興師,我們先下手為強,馬上起兵與庸國開戰。」潘黨提議道。
「不可。」蒍賈斷然否定了吳哲的提議。
「為什麼?」潘黨著急道。
「若論準備不足,我楚國更甚,連連旱災,庫存的糧食用於賑災幾乎用盡,況且,由於飢荒,各地暴民叛亂的事件急劇增加,另各府縣兵焦頭爛額,疲於奔命,我們也無法抽調縣兵討伐庸國。」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做著等庸人打上門算鳥!」潘黨氣呼呼道。
楚國君臣們陷入沉思,面對如此危局,該當如何應對。
「報,斥候將軍有軍情急報。」侍衛進殿稟告。
「傳。」
斥候將軍進殿後,先向吳哲恭敬跪拜,而後稟告道:「報大王,巴國東部的山戎族襲擾楚國西南邊境,已攻佔阜山,東方的夷、越兩族派兵入侵楚國的東南邊境,攻佔了陽丘,現正進軍訾枝,似乎要從東南和西南方向夾擊楚國;麇國帶領各夷族部落在庸國選地集結,揚言要討伐我國,進攻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