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人間煉獄
第130章人間煉獄
萍娘一麵說,一麵嗚嗚咽咽哭了起來,聽得若雪心中戚戚。
若雪連忙撫摸著萍娘的後背,掃了一眼蕭琰,“王爺是專門來查綿州大水一案的,你官人的冤屈,他自會替你做主。”
萍娘很瘦,下巴尖尖的,黝黑的眸子閃過驚慌,“一直有人在追殺我,我在綿州的地界東躲西藏。原本四五日的路程,我偏偏走了十多日了,才走出綿州。不知,會不會給王爺惹出什麽禍事?”
若雪按住萍娘的手,“總比你一個姑娘獨自進京,安全些吧!這些時日,你在我身邊好生休養。”
蕭琰反正有武功,擔心他作甚?
萍娘依舊緊緊抱著懷裏的包裹,不撒手。
若雪搖搖頭,喚來白月,讓她帶著萍娘下去休息。
蕭琰和若雪對視一眼,皆歎了一口氣。
看來,綿州的情況比他們想象的還嚴重。
兩日後,一行人路過綿州的界碑。越往綿州中心地帶走,情況越不容樂觀。
河水已然退去,土路黃沙泥濘,樹幹歪歪斜斜地倒在路旁。
幾隻大肥豬泡得腫脹發白,群群蒼蠅盤旋其上。
快要成熟的稻種幾乎被黃沙掩埋。
矮矮的土房子被衝刷倒了一半。
隻有幾座零星的青瓦房還屹立不倒,但情況也沒好到哪裏去,圍牆被泡得起了皺,搖搖欲墜。
一路上,僥幸存活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結伴著,從綿州徒步往別的州縣走。
每一個人臉上都麵無表情,空洞麻木,眼淚都哭幹了。
不時,有人餓極了,扒開路邊被洪水泡發過的家禽,煮了就吃。
有人身子疲弱,不停地咳嗽著,走不了幾步便倒在路旁,一動也不動。
若雪心情沉重,連帶著走路都沒了力氣。
三三兩兩逃難的百姓相互攙扶著往隔壁的隴州去。
“聽說,隴州今年的稻種長得好,那邊應該有些口糧吧!”
“要不,再等等,估計府衙不日就會調來賑災糧啦!”
“哎,若不是出了這天災,誰願意背井離鄉?等了這麽多天,再等還沒有口糧,難道要餓死我家乖孫孫嗎?”
若雪攔住其中一個三角眼、黝黑長臉的老丈,問道:“綿州這些時日,都沒有開倉賑災嗎?”
“哪裏來的糧?糧倉裏的存糧都被洪水衝走了,就算沒衝走,恐怕被泡得吃不成了。”
若雪凝眉,“就算綿州沒糧,這段時日,知州難道沒從其他地方調糧來嗎?”
“我們這些下人,哪裏知道上頭的事兒。再說,綿州府城都快空了!”那老頭的三角眼耷拉著,看不見一點光彩。
“怎麽空了?”
“聽說,綿州府城不知起了什麽時疫,沒幾天就死人,連義莊都塞不下了。所幸我們離府城遠,沒去府城,不然也會染上時疫,連命都保不住。”
另一頭發花白的老婆子歎息,“姑娘,你問說府衙怎麽不賑災。一開始,也賑災來著,不知是那糧有什麽問題,還是怎麽回事,吃了那賑災糧的,統統得了時疫。有身子骨好的挺了過來,大半就都沒了命。”
“眼下,誰敢吃綿州的賑災糧?”
若雪心裏愴然,抬眸看了一眼蕭琰。
蕭琰遠遠地站在馬車邊,高高舉著白羽扇,喊道:“各位鄉親父老,關於賑災糧,都聽我說一句話。”
逃難的男女老少稀稀落落,排成一條看不到尾的線。聽到蕭琰的聲音,一時沒反應過來,半晌才麻木地抬起頭來看他。
“從此處,走到隴州府城,至少四五日,難道大家路上都以泡發的樹皮充饑嗎?我以大周三皇子的身份,跟大家承諾,請大家就近去明台縣,賑災糧今日便會到。”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樣。
一個穿著儒衫的瘦弱書生,大著膽子問:“這賑災糧莫不是被水泡過的口糧?吃了會不會得時疫?”
聽到時疫二字,諸人心驚膽寒,又低下頭繼續往隴州走去。
蕭琰高聲道:“這賑災糧是從隴州、豐州、洛州調來的口糧,大夥兒可以放心,等時疫一過,大家夥兒再回到原籍,未來三年不收任何賦稅。”
前兩日,他便已綿州禦史的身份給三州知州寫了手書,算算時日,賑災糧今日便可抵達四通八達的明台縣。
“真的不收任何賦稅?”幾人眼睛發亮。
又有人議論,“這些話聽聽就行了,不要當真。誰知去了明台縣,有沒有口糧?”
還有人扭著頭,“眼下這關口,誰還管賑災糧?時疫傳人厲害得很,說不定明台縣也死了不少人,還是去隴州逃命要緊!”
這群數量可觀的災民逃到隴州,以隴州的能力,恐怕沒有辦法消化。流民聚集,易生禍端。
若雪見狀,走到蕭琰身側,高呼:“父老鄉親們,我是太子殿下派來的禦醫,綿州的時疫,我有辦法可解。你們盡管放心!”
說罷,她指著身後的車隊,“這些馬車裏都裝滿了從京城運來的藥材,保管藥到病除。大夥兒一路上病倒了不少,荒郊野嶺的哪有什麽大夫。明台縣有糧有藥,何必舍近求遠,去隴州呢?”
蕭琰掃了一眼若雪,搖著羽扇道:“不如,我們跟諸位一同去明台縣,大家盡可放心!”
眾人一聽,都紛紛調轉方向。
隊伍末尾的人不知前麵發生了什麽,也都隨著人流,往明台縣去領口糧。
江行知不知從哪裏冒出來,走到若雪蕭琰身邊,歎息道:“咱們要抓緊時間去綿州府衙,如何能在中途停靠?”
若雪白了他一眼,“綿州府城的人是等著我們去救,難道這兒的百姓沒有等著口糧和藥材嗎?”
江行知被噎了一句,沒再說話。
天下哪兒的百姓,都一樣的苦。
若雪若有所思地看向江行知,“妾身不知江大人此行是何目的,隻是大人切記,百姓為重。所有的爭鬥,在天下福祉麵前,都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