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鑄清華> 十四、六六大順(上)

十四、六六大順(上)

  從澹泊敬誠正殿出來,恭親王領著護衛隨從,前呼後擁著到了肅順府第,主人開了中門,親自迎接,陪客早已到齊。除了顧命八臣以外,另有恭王的一兄一弟:惇王和醇王,主客一共十一位,都換了便衣,先在水閣閑談。


  也不過剛剛坐定,聽差來通知肅順,說有戶部司員,從京里趕到,有要緊公事稟報。


  「你沒有看見有貴客在這兒嗎?」肅順申斥聽差,「為什麼不告訴他,有公事到衙門去接頭。這會,我那兒有工夫見他?」


  「原是衙門裡的『筆帖式』陪了來的,說有一樣要緊東西,得趕快給中堂送了來。」


  「好吧!」肅順站起來告了個罪,出去見客去了。


  不到一盞茶的工夫,肅順重又回到水閣,春風滿面,顯得極其高興。他身後跟著一名聽差,手裡捧個扁平布包,走進屋子,把布包放在大理石面的紫檀圓桌上,解了開來,裡面是俗不可耐的一板銅錢。


  「老六!」肅順大聲叫著恭王,「你看看,『錢樣子』!」


  這一說,紛紛都圍了上來,細看改元以後新錢的樣本,上好雲南銅所鑄的大錢,正面漢文,背面滿文,漢文四字:「祺祥重寶」。拿在手裡沉甸甸地,令人滿意。


  恭王頗為驚訝,也有警惕,肅順處事,一向果斷明快,在這件事上,尤其神速,改元的上諭頒了才幾天,新錢已可開鑄,不能不佩服他辦事認真。同時他又想到,一旦新錢通行,物價下降,小民擁戴,四方稱頌,那時肅順的地位便很難動搖了。


  「嗨,六哥,這事兒辦的可真是爽利,」因此,他在大大地恭維了一番以後,隨口問道:「新錢什麼時候發出去啊?」


  「照規矩,應該在『祺祥元年』通用,才算名副其實,現在市面上現錢缺得厲害,只好通權達變。我想,一行了登極大典,就發出去,也算是恭賀幼主嗣位的一番心意。」肅順得意地又問:「你看,我這個打算如何?」


  「好極了!」恭王乘機說道,「照此一說,應該早早回城。」


  「那全在你了。」


  「怎麼?」恭王愕然,「『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與我何干?」


  「你不是總攬『在京留守』的全責嗎?總要你那兒都妥帖了,才能回城。」


  「六哥!」恭王不悅,「怎麼著?你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妥嗎?在京的人,身處危城,苦心撐持,好不容易把個『撫局』辦成了,今日之下還落了包涵,那不叫人寒心嗎?」


  肅順哈哈大笑,拍著恭王的肩說:「老六,你到底還年輕!一句笑話,就掛不住了!好啦,好啦,別發牢騷了,回頭罰哥哥我一杯酒。」


  那大剌剌的神情,自然令恭王不快,但轉念一想,正要他如此驕狂自大,疏於戒備,才便於行事。因此,心裡的不快,立刻就消失了。


  等到延請入席,主人奉恭王為首席,恭王一定不肯。論爵位、輩份、年齒,應該鄭親王端華居首,但鄭王與肅順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也算半個主人,又當別論,這樣便應五王首座。他是個人雲亦云沒主張的人,恭王讓他上坐,他也就當仁不讓坐下來了。


  主賓十一位之中,話題自然要聽恭王和肅順挑選,由於那一番半真半假的小小爭執,兩人都存著戒心,不願涉及朝局政務,於是就只有閑談了。旗下貴族,閑居終日,言不及義的本事最大,由端華的鼻煙壺談到古玩,這一下開了載垣的話匣子。怡賢親王允祥,是世宗憲皇帝最信任的一個弟弟,在世之日,賞賜甚厚,數世以來的蓄積,古玩字畫,收藏極富,所以載垣大數家珍,十分得意,據他自己說,「四王」的山水,未曾裱的,還有的是。這話在那些親王、郡王聽來還不覺得什麼,杜翰、匡源、焦祐瀛他們就不免艷羨不止了。


  一頓飯吃了有兩個時辰,席散以後,恭王首先告辭,肅順要親自送他到公館,恭王再三辭謝。回到行館一看,果然準備得極其周到,心裡不免轉一轉念頭,有些不大猜得透肅順的態度。兩個人都心照不宣地沒有提起遠在京城的皇太后。


  就這片刻間,車馬紛紛,三品以上的官兒,都到公館來謁見請安。恭王一則是累了,再則是行事謹密,一概擋駕,關上房門,好好睡了一覺,直到上了燈才起身。。。。(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