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來而不往(一)
外交次大臣見到愛德華已經決定併發布了命令,也只好不再出聲反對,畢竟要維護王室的尊嚴,而且這次來華之行的全權代表就是愛德華,不是旁人。
韋德點點頭,準備著手去辦理這件事,他在總理衙門那裡自覺受到了侮辱,十分氣憤,這時候必須要想見到中國人倒霉,他也很想看到中國總理衙門的外交官們在自己面前暴跳如雷卻又無計可施的窘迫模樣。
「軍艦購買的事情也不能短時間內對中國形成壓力,而中國人的兩個舉動卻能夠在短時間內發揮出巨大的破壞作用,那麼最直接的手段,莫過於軍事行動了,」愛德華注意到了樞密院次大臣雅各布一言未發,「雅各布子爵,你是怎麼看的?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軍事行動對於遠東來說更加不太現實,親王殿下,」雅各布次大臣緩慢的說道,「第一,我們沒有樞密院的授權,無法採取軍事行動,特別是海軍的行動,第二,就像是外交次大臣說的那樣,我們也承受不起現在突然和中國人引發軍事衝突的後果。但是我們可以採取一定的軍事層面的措施。」
韋德奮筆疾書的狀態突然停滯了下來,轉過頭看著坐在巴扎利邊上的雅各布,愛德華用手抹了抹下巴的短須,「什麼措施?」
「我們的印度艦隊還在香港停泊……」
「對不起,我們不能擅自採取軍事行動。」巴扎利快速的說道,「這是違法的。」
「當然當然,」雅各布神秘的笑道,「我們不會採取軍事行動,但是我可以下令,讓他們從香港出發,來往中國的沿海進行巡邏……這是完全可以的,他們讓印度艦隊進入到中國海域來護送親王殿下的條約,沒有說明結束的期限。」
「所以我們可以對中國人形成海面上的壓力!」韋德大大聲的說道,「我們還在處於護送親王殿下的國事活動行為之中!」他十分高興,「是要讓中國人正視我們的態度!」
「我們根本不需要進行軍事活動,」巴扎利想了想,也點頭承認這的確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的,只需要我們把印度艦隊在海面上進行巡邏,來回的巡邏,靠近中國最繁華的港口,那麼中國人一定會慌亂的。」
「是要讓中國人明白得罪大英帝國的下場了!」韋德高興的說道,「該死的中國人大約已經忘記了,我們兩次用海軍炮轟了中國的港口城市!」
受到了雅各布意見的啟發,巴扎利甚至有了擴展,「我們還可以去南洋各國,比如蘇祿汶萊這些地方,這些地方都是中國人忠實的僕從國,不僅僅是經濟,還可以他們這些屬國的壓力也可以間接傳達到中國的身上!」
「是的,子爵閣下,您說的可是天才般的主意啊!」韋德大聲的讚美,「這絕對是彰顯我們大英帝國實力的絕妙機會!要讓中國人清楚明白正確的事實。」
愛德華點點頭,「你說的對,那就下達命令吧!我們必須在亞洲彰顯我們的實力,不然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經忘記了我們大英帝國的榮耀和威力了!」
。。。。
慈禧太后把摺子看了許久,轉過身,「也就說,英國的艦隊又在東海和南海進行航行了?」
「回太后的話,已經出現在了寧波、廈門、台灣等地,昨天曾國荃發回電報,也出現在廣州城外的水面上。」
慈禧太后把摺子摜在了地上,「大膽!」
軍機大臣都跪了下來,只有恭親王微微低頭,聽著寶座上面的太后發怒,「這些該死的英國人,護送愛德華的任務現在已經完成,愛德華也未返航,他們居然拿著這個漏洞來鬧事,議政王,你的總理衙門是怎麼當差的!」
「是,是我等辦事當差不利,請太后降罪。」恭親王有些冤,他雖然是總理衙門大臣,但是外交的事務都是由郭嵩燾主管的,他自己這些日子也只是負責和法國人的溝通,怎麼可能管得過來這些瑣碎的事情?特別是鑽漏洞的行為,「外交的事情雖然辦了不少,可英國人這樣條約里留了空子的事兒,還是第一次見到。」
「這不是理由,我需要的是一個對策!」慈禧太后拍了一下御案,生氣的喝道,「兩廣浙閩乃至上海的外海上,處處可見英國人的軍艦,他們要做什麼!難道還想再來一次鴉片戰爭!」
「以微臣的意思,他們是不會想貿然開戰的,只是巡邏港口各地,來表示不滿而已。」左宗棠說道。
「他可能只是表示不滿,但是地方上已經嚇破了膽!」慈禧太後生氣的說道,她指了指案頭上那厚厚的一疊摺子,「都是上摺子稟告這些日子因為英國人的無故出現,導致各地港口商貿銳減,除了英國之外各國商船減少了百分之七十,蠶絲、絲綢、茶葉瓷器這些價格猛跌,反倒是都便宜了英國人!英國人賺了大錢!」
面對太后的怒氣沖沖,群臣默默,只有寶鋆勉強回答,「戶部已經下令讓各地的商賈耐心等到,不能低價拋售,為了防止拋售,戶部已經準備在東南各地開設官辦的儲存倉庫,進行收購,防止出口貨物價格過低。但只能作為輔助之用,畢竟庫銀不能夠將所有準備出口的貨物都提高價格收購下來。」
「這個不錯,可以用一用。」慈禧太後面色稍微緩和了一些,「還有別的法子嗎?」
「杭州商人胡雪岩已經組建了蠶絲商會,防止英國人的惡意收購。」左宗棠說道。
「這個也不錯。」慈禧太后不防左宗棠突然提到了胡雪岩,「胡雪岩?他是不是還有票號?」
「是,他號稱蠶神,這些年杭州出口的蠶絲大部分都是他經手的,這次蠶絲價格猛跌,他是第一個受到衝擊的,他日前要求浙江巡撫進行支援,卻被拒絕了。」左宗棠最後閑閑的說了這麼一句,果然滿意的看到了慈禧太后的眉心皺了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