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番外N久之後和諧和諧和諧
看作者有話說(w)嘿看作者有話說
看作者有話說(w)嘿看
看作者有話說(w)嘿看
看作者有話說(w)嘿看
在我國首都北京,有一座輝煌壯麗的古建築群,它原是歷史上最後兩個王朝明代和清代的皇宮,現在叫它「故宮」。它始建於明代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全部宮殿和庭院共佔地72萬多平方米,合1087市畝。當時勞動人民在繼承和發揚傳統建築技術和藝術成就的基礎上,創建了這座集中體現中國建築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的建築群。從總的布局來說,分前後兩大部分,俗稱外朝和內廷。前部主要宮殿,以太和、中和、保和3大殿為中心,以文華殿、武英殿為兩翼,這部分宮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政權的主要場所。後部以乾清宮、坤寧宮和東西6官組成,是封建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區域,在清代也作皇帝進行日常統治活動的地方。前後兩部宮殿,按中國建築以4根柱子當中的空間為一間計算,全部宮殿共約九千多間。宮殿群的外圍,用10米高的紫禁城和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起來。
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而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像是一幅千門萬戶的繪畫長卷。紫禁城的正門叫「午門」,在10米高的城牆墩台上,有1組建築。正中是9間面寬的大殿,在左右伸出兩闕城牆上,建有聯檐通脊的樓閣,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輔翼著正殿。這組城上的建築,形勢巍峨壯麗,是故宮宮殿群中第一高峰。在午門以內,有廣闊的大庭院,當中有弧形的內金水河橫亘東西,北面就是外朝宮殿大門——太和門,左右各有朝房廊廡。金水河上有5座橋樑,裝有白色漢白玉欄杆,隨河宛轉,形似玉帶,這種布局,給人以極大的吸引力。登上太和門,在3萬多平方米開闊的庭院中,1座大殿堂——太和殿出現在眼前。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前後排列在一個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這就是外朝的3大殿。基台3層重疊,每層周圍都用漢白玉雕刻的各種構件壘砌,造型優美。下層基台最大,通過龍墀走道上達中層,再通過中層龍墀到達上層檯面。三台當中有三層石雕「御路」,每層台上邊緣都裝飾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板、望柱和龍頭。在25000平方米的檯面上有透雕欄板1415塊,雕刻雲龍翔鳳的望柱1460個,龍頭1138個。用這樣多的漢白玉裝飾的三台,造型玲瓏秀麗,重疊起伏,像是白玉砌的山巒。這是我國建築上具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而這種裝飾在結構功能上,又是25000平方米檯面的排水管道。在欄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龍頭唇間,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層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龍頭流出,大雨如白練,小雨如冰柱,千龍噴水,蔚為大觀。這是科學而又藝術的設計。
1/2
太和殿高35.05米,用72根大木柱支承梁架構成4大坡的屋面。我國古代建築屋面呈現坡度,這跟建築技術有關。這種構架習慣上稱抬梁式。先在基礎上立木柱,在柱上架大梁,又在樑上立小矮柱(瓜柱),然後再架上一層比較短的梁。自大梁而上可以通過小柱重疊幾層梁,逐層加高,而每層的梁卻逐層縮短。在最上層立脊瓜柱,在兩組構架之間,橫搭檁枋。在檁上鋪木椽,椽上鋪木板(望板),板上苫灰背瓷瓦。由於梁架逐層加高,而小梁逐層縮短,就構成具有坡度的屋面。太和殿的四大坡頂就是這樣構成的。
太和殿殿座南北縱深37.20米,東西橫廣63.96米。由南北縱深計算,木柱是6根為一組;東西橫闊計算,是12根為一組。殿內支承梁架的柱子名金柱,高14.4米,柱徑1.06米,都是整塊巨材。以每四柱的空間作為一間計算,太和殿是由55間組成的大殿堂。殿里的「天花」、「藻井」,殿外檐下的「斗栱」,都加彩繪,富麗堂皇。「斗栱」是我國建築中的一種特殊構件。斗的形狀像一個小方木斗;弓形又像船形的木塊叫做栱。斗在下面,栱安放在斗的上面槽里,總稱斗栱。這種構件,裝在柱頭上的叫柱頭科,分組裝在外檐兩柱之間額枋上的平板枋(又名坐斗枋)叫平身科,裝在角柱上的叫角科。像太和殿這樣出檐深遠的大殿堂,各組斗栱可以重疊挑出多層,術語叫做幾跴。檐下斗栱,在建築上具有兩重作用:主要在結構上起到支撐作用,支托屋檐重量通過斗栱過渡到立柱上;另外,由於在檐下重疊挑出,並加彩繪,遠望如重巒疊
紫禁城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20年明朝第三代永樂皇帝朱棣遷都於此,先後有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共24位皇帝在這座金碧輝煌的宮城裡統治中國長達五個世紀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時至今日這裡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也是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築群。由於這座宮城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所以在建築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1987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故宮又稱紫禁城,究其由來,是由天文學說和民間傳說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所有的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區。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的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說法。因此,古人認為紫外線微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稱為紫宮。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間至尊,因此他們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宮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現其位居中央,環視天下的帝王氣概。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指「紫氣東來」。傳說老子出函谷關,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來,知道將有聖人過關。果然老子騎了青牛前來,喜便請他寫下了《道德經》。後人因此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帝王之家當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麼用「紫」字來命名也就順理成章了。「禁」字的意思就比較明顯了,那就是皇宮禁地,戒備森嚴,萬民莫近。此話決無半個虛字,在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宮后這裡正式開放以前平民百姓別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過去是多麼崇高威嚴,神聖不可侵犯啊!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歷史的,也因為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說起來話長。故宮從明永樂四年(1406)開始修建,用了14年的時間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的歷史。大家看到了,故宮是一級紅牆黃瓦的建築群,為什麼這樣呢?據道家陰陽五行學說認為,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佔中央方位,因為華夏民族世代生息在黃土高原上,所以對黃色就產生了一種崇仰和依戀的感情,於是從唐朝起,黃色就成了代表皇家的色彩,其他人不得在服飾和建築上使用。而紅色,則寓意著美滿,吉祥和富貴,正由於這些原因,故宮建築的基本色調便採用了紅,黃兩種顏色。故宮佔地72萬多平方米,有宮殿樓閣9900多間,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四周有高9.9米,號稱10米的城牆,牆外一周是52米寬的護城河,俗稱筒子河。城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約760米,城上四角各有一座結構奇異,和諧美觀的角樓,呈八角形,人稱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城四周各設一門,南面的正門是午門,北門叫神武門,東門叫東華門,西門叫西華門。故宮在施工*徵集了全國著名的工匠23萬,民夫100萬人。所用的建築材料來自全國各地。比如漢白玉石料來自北京房山縣,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的盤山,花崗石采自河北曲陽縣。宮殿內墁地的方磚,燒制在蘇州,砌牆用磚是山東臨清燒的。宮殿牆壁上所用的紅色,原料產自山東宣化(今高青縣)的煙筒山。木料則主要來自湖廣,江西,山西等省。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工程之浩大。我們眼前的建築叫午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俗稱五鳳樓。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門都要懸燈賜食百官。到了清代這種活動就取消了。每年農曆十月初一,都要在這裡舉行頒布次年年曆儀式,清代乾隆年間因避乾隆帝「弘曆」的名字,故將「頒歷」改稱「頒朔」。清代,皇帝舉行朝會或大祀,以及元旦,冬至,萬壽,大婚等重大節日,都要在這裡陳設鹵簿,儀仗。此外,國家凡有征戰凱旋時,皇帝在午門接受獻俘典禮,如果皇帝親征也從午門出駕。關於「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可能是由於戲劇午台上及野史小說敷衍而來的。實際上是明代朝廷命官犯罪,有的在午門廷杖,當然嚴重的可能也有被當場打死的。(進午門后金水橋前)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故宮裡面,在正式遊覽之前,我先介紹一下故宮的布局和參觀路線。故宮佔地72萬多平方米,在這樣大的面積上,集各種建築手法,建造一組規模如此宏大的建築群,不但沒,具有裝飾作用。
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它是封建皇帝向全國發布號令和舉行大典禮的場所,建築形體要求莊嚴雄偉,富麗堂皇。這個建築是達到了所要求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