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朱常洵跟著李府家丁, 到了李如松的屋外。


  「朱什長且在這裡站一站。」下人並沒有多說什麼, 面上也是淡淡的, 看不出對朱常洵究竟抱有什麼樣的態度。


  朱常洵點頭, 「有勞。」他站在屋外, 看著家丁進去,深深呼了一口氣。


  沒關係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沒什麼可怕的。


  可心還是跳得厲害。


  「大公子,朱什長來了。」下人的話打斷了李如松的假寐。


  李如松睜開眼, 聲音聽起來有些沙啞, 「讓他進來吧。」


  下人道了聲諾,轉出門去找朱常洵。


  看著面前的朱常洵, 李如松有些複雜。第一次見到這個人,聽見這個名字的時候, 他絲毫沒往天家那邊兒去想。


  即便朱是皇姓,常字是太子這一輩的序位,甚至知道宮裡有一位皇子被除籍后,下落不明。可他依然沒往那個方向去想。


  聽說被除籍的四皇子是已經成為皇后的鄭氏之子,她的寵愛, 即便不曾見過,朝野之中亦不乏人議論紛紛。李如松聽到這個消息時, 心裡念著,陛下寵愛鄭氏,對這個皇子自然也會愛屋及烏。即便明面上不方面, 私底下總會做些安排。


  大明朝那麼多的皇親國戚,總有那麼幾個宗親是值得託付的。


  李如松這幾日想,就算自己當日聽說了朱常洵隻身一人前往遼東投靠李家,也絕不會將眼前的這名少年與那位皇子聯繫到一起去。


  戰場非兒戲,每次戰爭都會死去無數的兒郎,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沒命。光這一點,李如松就認為一個皇子是不可能參與起來的。誰不想活命?既然有更好的選擇,為什麼要拿命去搏?


  李如松自認識人很准,可他卻覺得自己看不透朱常洵,猜不明白對方心裡是怎麼想的。


  若說這是天子的授意與安排,讓這個兒子來監督李家。可暗查之後,並未發現朱常洵有將李家的事傳入京中的跡象。


  父親現在上了年紀,當年曾想過的,脫離大明朝攻下朝鮮自立為王的心思已然淡了。過去的壯志野心,現在成了謹小慎微,害怕天子會對自己處置而後快,進而懷疑朱常洵是來搗亂的。


  可這人卻救了自己。當時的情狀,李如松是記在心裡的。沒有人比他更清楚,自保都難的情形下,還要帶著一個重傷之人,是多麼艱難。


  朱常洵,你究竟想做什麼?

  朱常洵盡量讓自己不卑不亢地面對著李如松。可他的腿就是不聽使喚,微微地發抖。那刀子一般的目光在他的身上來回梭巡著,一絲一毫都不曾放過。


  他微微閉上眼睛,想著即將大婚的皇姐;想著終於實現夙願,成為國本的皇兄;聽說拜了皇叔父為師,終於能在經濟上頭大展拳腳的皇弟。還有總有操不完心的父皇,面上嚴苛,私底下卻比誰都心疼孩子的母后。


  沒關係的,朱常洵,你一定可以的!留下來,留在遼東鐵騎之中,才有更多的機會去面對努|爾哈赤,面對女真,面對蒙古人。


  李如松猶豫了下,「污衊朱什長的那個人,我已經發落了。」他不動聲色地觀察著朱常洵,在看到對方鬆了一口氣時,眼神暗了暗,「這次你的表現很好。」


  朱常洵敏銳地從李如松臉上輕微的表情變化中發覺出不對,「這是屬下應當做的。」


  「嗯。」李如松並沒有在意這些虛話。


  朱常洵雙手背在身後,努力挺直了腰板。他背上的汗一滴滴地浸透了裡衣,咸濕的汗水觸及到傷口,有些痛疼難忍。


  李如松從他露出的手臂上看到那道猙獰醜陋的傷疤。那是朱常洵為自己擋刀時候留下的,「傷可有好了?」看著似乎已經開始結痂了。


  朱常洵不在意地低頭看了看臂上的傷口。在剛被砍的時候,這道傷口很深,幾乎讓他以為自己的手要斷了。在醫治的過程中,他一度擔心以後再也握不住刀,拉不開弓。不過幸好,所想的這些都未能成真。


  「已是大好了。」朱常洵怕李如松不相信,伸出來擼起袖子,捏成拳頭再鬆開,「這幾日在比武場上試了,並未有什麼損害。」


  李如松點頭,「那就好。」他沉吟了半晌,揮退屋內的家人。


  這次讓朱常洵過來,並不是為了他的身份。而是另一樁事。


  「四皇子。」李如鬆緩緩道,「可否向本官告知,您究竟是因何原因才被除籍的。」


  對於朱常洵被除籍的事,至今沒有一個確實的說法。李如松想要弄明白這一點,才好判斷此人到底該不該用,該不該留。他是長子,以後的李家必定也是由他來帶領。這是父親,以及兄弟們都認可的事。


  作為未來的當家人,他必須有清晰的頭腦去判斷一切。不僅是在邊境作戰,也是對李家內部。無論哪一個受到影響,他的權威都會被挑戰。


  屋裡的自鳴鐘「喀嚓喀嚓」響著,機械的聲音聽起來有幾分怪異和沉悶。


  朱常洵垂下眼,反問李如松,「不知大公子對先太子如何看。」


  李如松不置可否,「我未曾見過,無法輕易下定論。」他不會在朱常洵的面前暴露出自己的絲毫想法,而今所說的一切,都有可能被他傳回京中去。


  「我是不可能再回京的。」朱常洵面露自嘲的笑,「大公子毋須對我提防。李家軍中每一個人的家書在送出去之前,都會被人拆開看了。大公子應當明白我的心意才是。」


  「我不是父皇,或者皇兄的探子。也不可能再回京城。」朱常洵定定地望著面色猶疑的李如松,「因為先太子是我殺的。」


  李如松霍地一下從榻上起來,因動作太快而上不來氣,嗆個不停。朱常洵趕忙上前拍撫著他的背。「我知道大公子想要說什麼,父皇對天下人的說辭是,毒殺先太子的是朱常洛。」


  「難道不是嗎?」李如松的臉上泛著不自然的潮紅。


  「是朱常洛動的手,但毒是我下的。」朱常洛為了博得李如松對自己的信任,絲毫沒有隱瞞的意思,「我用的是人心。」


  朱常洵見李如松好轉,重新站回原來的位置,「先太子不是個適合坐上九五至尊的人,他連守成都做不到。」


  李如松抬起頭,怔怔地望著朱常洵。他可知道自己說的是大逆不道之言?!

  「太|祖定下立嫡立長之說,是為了不讓子孫因帝位起紛爭,卻未曾想過大明朝走到眼下這情形,這一條已是不適用了。」朱常洵沒有半分畏懼,「我所有的手足之中,唯有當今的皇太子才是最適合的人選。」


  李如松試探地問道:「是皇太子授意你這麼乾的?」他覺得有幾分不可思議,如果當今的國本真有這樣的城府,那以後遠在遼東又勢大的李家勢必會被其所懷疑。


  朱常洵的存在就真的是個燙手山芋,留不得,去不得。


  「並非是太子,是我自己起的心思動的手。」朱常洵望著李如松,「如果皇兄果真在其中有什麼手筆,慈聖皇太后的遺詔里就不會只提到了我。大公子別忘了,父皇有五位皇子。就是沒了現在的太子,也還有人繼承大統。」


  「我知道大公子在想什麼,拜於李家門下,投入李家軍,是我自己的意思,沒有任何人授意我這麼去做。」朱常洵挺起胸膛,「難道大公子不認為身為朱家子弟,不能為國為朝灑盡熱血,才是最大的失敗嗎?」


  「我不願做一個靠百姓榮養的米蟲。」


  李如松笑了。朱家果真是多異人。京中的那位自願除爵的鄭藩世子是,眼前的這位也是。


  「你現在的情形,已經不適合在李家軍中做個騎兵了。」李如松聽完原委,說出自己的看法,「李家軍多為目不識丁之人,衝鋒陷陣可以,但想要進一步卻是做不到了。」


  「大公子的意思是?」


  李如松很爽快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你做騎兵,可惜了。況且日後你在他們之中也難以再如從前那樣融入其中。四皇子,請恕我直言,戰場之上沒有同袍掩護,你會死的很快。而且一個無法融入隊伍之中的人,也不利於軍隊。」


  朱常洵有些急,「大公子想要我走?!」一想到有這個可能性,他就按捺不住心情,上前邁了一步,「我投李家軍,是為了能與女真相抗。大公子很清楚,這次正是努|爾哈赤從中做鬼,特地放了個口子讓韃靼過來,才會有這一場戰事。□□哈赤其心之大,想要效仿前朝南下,大公子是他的眼中釘,方才有了這一次。」


  忽地,他想起一點來,一個足以解決李家對自己忌憚的最好理由,也能夠安撫自己的最好借口。李家軍皆為李家家奴,簽的是死契。從良民到家奴,一開始朱常洵極不適應,可習慣之後,就再不覺得有什麼了。


  自己的目的是抵禦外夷,只要能達成目的,沒有什麼是不能妥協的。


  想明白了這一點,朱常洵登時鬆了下來。李如松不會輕易讓自己的走的,他在李家軍中的實力與優勢有目共睹。自己需要李家,而李家也同樣需要自己。


  李如松點頭,「我知道。」他笑著看向朱常洵。年輕人,就是血氣方剛,氣性太急可不好。「正因為知道,所以才要提防有下一回。」他的眼神陰沉,「努|爾哈赤這次沒能要了我的命,絕不會善罷甘休,一定還會有下一次。」


  「正因如此,所以我才想將你調離騎兵。」李如松沉吟了一會兒,「李家軍的騎兵大都只配備了弓箭和腰刀,懂火器的人幾乎沒有。能用三眼神銃之人也寥寥無幾。從朝鮮之戰就可以看出這個短板來。」


  李成梁當年攻打努|爾哈赤的外祖王杲,炮手乃是南方將領沈有容。平壤之戰,李如松麾下也無人會使用神機箭、佛郎機炮、鳥銃等火器。操縱這些將士均為南方人,而非李家的隸屬部隊。


  李家財力雄厚,並不是買不起火器。一直以來使用弓箭與腰刀乃是因為種種原因所致。


  鳥銃能及遠、多中、透甲,為馬上作戰第一良器,深受已故的名將戚武毅公喜歡。但對於李家而言,鳥銃因為炮彈裝填繁瑣,又不能近戰,就顯得不那麼適用。相比之下,他們更喜歡使用三眼神銃。


  可三眼神銃對比鳥銃,又有快槍射程不及鳥銃,手夾火銃甜寵炮彈后,又必須手持火源點火發射,精度也比不上鳥銃,等等弱點。而且還因為北軍為求方便,習慣一銃填裝兩三個炮彈,這樣超量填裝極易炸膛,造成人員傷亡。


  這種相對簡陋的原始火器,對重弓強劍的女真、蒙古騎兵,造成不了多大的威脅,頂多用來驚嚇馬匹。所以李家軍的人也不愛用。一代接一代的傳下來,漸漸火器也在李家軍中有些絕跡的味道。


  不過李如松在多次征戰後,想要在父親的基礎上,讓李家軍更上一層。火器就不得不納入考慮之中了。出於這樣的考慮,他對軍中善用火器之人分外關注,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過去就對朱常洵留心幾分。現下趁著這個機會,正好可以將他分出來,另外仿著直隸搞一個神機營出來。


  這才是李如松將朱常洵找來商談的真正原因。


  朱常洵瞭然,「想要抵禦蒙古的輕重騎兵,非騎步二兵相互協作不可。但李家軍人數不多,皆為精英,且做不到這一點。」他頓時明白了李如松的意思,「大公子想要建立專門的火器營?」


  「不錯。」李如松點頭,「不僅如此,我還想重金聘得專精火器改良之人,對現有的鳥銃進行改造,使之更適合馬上作戰。」他的拳頭重重垂在榻上。這次險些身亡,令他再不能對女真小覷。


  這口氣,一定要爭回來才是!

  朱常洵想了想,「當今了解火器之人並不多,絕大多數都是向馬六甲一帶的佛郎機人購買。本國之內,據我所知,最合適的人選乃是徐光啟——我的大姐夫。」


  這就是真正讓李如松感到頭疼的地方。他哪裡請的動徐光啟?朱軒媖的身份就像朱常洵一樣尷尬,即便除了籍,身上留著的血還是天家的。李如松並不覺得自己能夠請的動徐光啟來遼東。


  同時也是擔心天子對李家先前的野心有所提防,不肯放人倒是其次,最怕的是對李家起疑。到時候整個李家可就都毀在自己手裡了。


  「你……行不行?」李如松沉著聲音,朱常洵是他最後的一點希望。曾為皇子的他,現在是李家的家奴,在李家的防備下,輕易傳不出消息。只要消息抵達不了京城,天子就不會對李家做出具有威脅性的決斷。建立火器營之事,也能順利展開。


  朱常洵的心怦怦跳動著,過去徐光啟授課時的所有內容都在一下子回憶了起來。他直到來了遼東,投軍之後才摸到了火器真正的模樣。冰涼、光滑,拿在手裡沉甸甸的。


  正是這樣的東西,才能真正庇護大明朝,抵禦外敵。


  朱常洵微微一笑,「承蒙大公子看重,洵願一試。」


  李如松還有幾分猶豫,「我聽聞仿製火器時,極易受傷,輕則殘廢,重則身亡。四皇子,你可想好了?」


  「我亦非宮中的皇子,還請大公子往後再不用這樣的稱呼。」朱常洵搖搖頭,「我既應下了,自然全力以赴。大公子是為了國朝,其心之忠,天地可鑒。便是我因仿造火器身故,於我而言,亦是得償所願。」


  朱常洵唯一憂慮的是,「不過製造火器需得大量精鋼,大公子……可能做到?」


  礦治都是牢牢把控在朝廷的手中,李家就是再能耐,怕也是拿不到那麼多粗鋼吧?製造火器,十斤粗綱才能煉製一斤精鋼,這樣大量耗費鐵礦的事,就是個無底洞。


  何況在製造火器的過程中,報廢率是極高的。


  「這你不用擔心。」李如松輕笑,「我既提出來,自有解決的法子。」


  朱常洵拱手,「如此,我便回去細細想想這事兒,拿個章程出來。」


  「好。」李如松應得爽快,「這事兒如何行進,我是一竅不通,就只有你了。」


  「願幸不辱命。」朱常洵已經知道李如松讓自己過來就是為了這件事,見事情了了,就提出要回去。


  這件事越快越好。誰知道努|爾哈赤下一次的陰謀會是什麼時候。


  李如松看著朱常洵離開的身影,幽幽嘆了口氣。


  這樣的性子,即便是作為一個皇子,就藩之後想必也是有作為的。不過藩王到底束縛頗多,並不自由。現今這般,也算是個好的結局吧。


  李如松在朱常洵遞交建立火器營的章程后,就立刻宣布調撥人另立一營,由朱常洵全權負責。


  李家軍大嘩。沒有人想到李如松竟然會如此重用一個被貶為庶人的皇子。即便是曾救過他的命,也這樣的重用,似乎也有些太過了。


  但是放眼軍中,的確沒有人比朱常洵更適合擔當這個職位了。參與過同北夷之間的激烈交戰,有實踐的經驗,對火器又說得頭頭是道,甚至還用得非常好。這樣的人,在李家軍中挑不出第二個來。


  張東俊望著再一次高升的朱常洵,心裡的不甘流露在了臉上。於公,他知道大公子的選擇沒錯。如果這一次與韃靼交戰,能善用火器,想必傷亡不至這麼大。可於私,他實在無法忍受。


  與哥哥的想法不同,對朱常洵抱有好感的張素娘為了慶賀朱常洵的高升,特地做了些好菜。沒怎麼接觸過同齡女子的朱常洵紅著臉謝過,也不知該說什麼好聽話,只悶頭將菜都吃了。


  張素娘笑眯眯地在邊上看著,覺得比自己吃都香。


  朱常洵的家書很快就寄到了京城的鄭家。宋氏立即向宮裡遞了牌子,要求覲見皇后。這是皇后的娘家人,自然沒有理由阻止。


  鄭夢境看著兒子手寫的信,總算是放下了心中的那塊大石。


  萬幸萬幸,洵兒那次沒去。


  昨日剛行了公主冊封大典的朱軒姝趕緊討過來反反覆復地看了好幾遍,強忍著眼淚沒掉下來。「倒是像洵兒的性子,這一封報平安的家書,可算是我收到的最好的賀禮了。」


  他竟然還料著了自己要大婚,特特恭喜自己。可見先前的心思沒白費,這個弟弟,總是不經意的時候招人疼。


  鄭夢境從女兒手裡接過了信,小心放好,「帶金,差人跑一趟啟祥宮,讓陛下和太子今晚都過來翊坤宮用膳。就說……遼東來信了。」


  劉帶金福了身子,笑著應了。這段時日娘娘心繫四殿下,皺紋不知長了多少,頭上的白髮也多了。這封信來得可真是時候!

  「奴婢這就去。」劉帶金決定親自跑一趟,這樣的喜事,交給誰她都不放心。


  啟祥宮中,朱翊鈞和朱常漵正為了武昌府傳來的消息而眉頭緊皺。


  和錦衣衛的消息一同入京的,還有楚府宗人輔國中尉朱華赿的密疏。


  朱華赿娶的妻子,乃是楚恭王妃之兄王如言的女兒。他在奏疏中寫明,自己的妻子親口對自己承認,楚王朱華奎乃是王如言的侍妾尤金梅之子,而楚王的雙胞胎弟弟宣化王朱華璧,乃是楚恭王妃族人王如綒的家人王玉之子。


  此二人皆非宮人胡氏所出的楚恭王遺腹子,而是楚恭王妃自王家抱來的。


  朱華赿聲稱自己的妻子王氏可作為證人,另還拉了其他楚府宗人,如東安王朱英燧、武岡王朱華增、江夏王朱華蠹為自己作證。


  因先前朱常漵的提議,錦衣衛特地跑了一回武岡,在附近尋了老人打聽當年的事。果然有人透露當年朱顯槐那樣跋扈,正是因為得知內情。楚恭王妃為了隱瞞這事,不得不任由其在府內為所欲為。


  一切的證據都指向了朱華奎的身世的確存疑。


  「父皇,」朱常漵看著壓抑著怒氣的父親,低低地說,「我們是不是該正式查一查了?」


  現在有了朱華赿的密疏,還有錦衣衛收集到的證據,正式徹查沒有問題。


  朱翊鈞慢慢地磨著后槽牙,「等等,再等等。」他垂在身側的手緊緊地捏成拳頭,「容朕想一想。」


  針對宗親除籍的奏疏越來越多了,甚至可以預見到之後還會有源源不斷的奏疏送上來。在這樣越演越烈的情況下,真的合適將這件事拿出來嗎?會不會被朝臣懷疑自己試圖用這件事來混淆視聽,想要拖延解決除籍的奏疏。


  朱翊鈞背著手,在殿里慢慢地踱步。如果楚宗聽說這件事,他們會有什麼反應?和河南三王一樣重金賄賂朝臣嗎?畢竟楚藩是四大富藩之一,他們擁有這個財力。


  朱常漵在父親的身邊目不轉睛地看著,只見父親的腳步越來越快,手上不斷變換的動作也逐步加快。這一切都顯示著父親此刻內心有多掙扎和煩躁。


  不過他相信,父親最後一定會決定徹查。畢竟大明朝向來都對血統混淆這件事無比重視,這一次也不會例外。


  「馬堂。」朱翊鈞揚聲喚來守在殿外的秉筆,「你去讓東廠……」


  話還未說完,就見劉帶金跑了過來。


  朱常漵向父親使了個眼色,「劉都人,可是母后哪兒出了什麼事?」看劉帶金的模樣,應當是喜事。他不著痕迹地又朝父親看了一眼。


  劉帶金福了福身子,「遼東那邊來信了。」


  朱翊鈞和朱常漵對視一眼,彼此都看出對方眼中的喜悅來。


  「快快準備鑾駕和太子的肩輿,上翊坤宮去。」朱翊鈞決定暫時將楚王案放在一旁,先看看這次朱常洵給家裡頭送的信。他想知道,這次兒子究竟有沒有參與到對抗韃靼的那場戰役中去,可曾受了傷。


  比朱翊鈞更激動的是朱常漵,他幾乎已經要壓不住內心的狂喜。自李如松追擊韃靼受重傷的奏疏送入京城后,雖然在鄭夢境那邊並未表現出什麼,可私底下,朱常漵不知道為了這事哭過多少次。


  生死未卜的弟弟,若不是為了自己任性的執著,又豈會被貶出宮,又怎麼會遇到這樣的事。


  一切的一切,源頭都在於他。若是弟弟就此身故,他往後又要以什麼樣的面目去見母親。死了的那個,是她嫡親的兒子,而自己,不過是借用了殼子。


  也許母后並不會責怪自己,可他如何能過得了自己良心這一關?!


  幸好,幸好現在送來了信。這就意味著弟弟還活著。只希望他可以平平安安的。若是老天爺願意讓自己這個心愿實現,就是再讓他瘸條腿也無妨。


  朱翊鈞在路上一直催促著請轎長速度快一些。他時不時地將身子往前傾,總覺得請轎長們抬著鑾駕走得太慢。邊上的馬堂擔心了一路,生怕陛下從鑾駕上給跌下來,兩隻手從頭到尾都虛虛張開,準備隨時隨地好接住天子。


  「陛下來了!」翊坤宮守門的小太監往裡頭報了一聲,自己上前去迎駕。


  宋氏早就回去了,宮裡只有朱軒姝和鄭夢境還在反覆地看信,幾乎要將信上的內容給背下來了。


  朱翊鈞不等鑾駕停穩,就下來了。他上前牽著鄭夢境的手,「如何?洵兒的信呢?在哪兒?快讓朕瞧瞧!」


  「這兒。」鄭夢境笑吟吟地將手裡的信遞給朱翊鈞,「瞧陛下急得模樣。」


  朱翊鈞如饑似渴地看了起來,就連身後的兒子把頭湊過來挨著自己也沒顧得上說他。看完后,才長吁一口氣,「還好,洵兒沒去。」雖然筆跡看起來有幾分潦草,不過應該是訓練太疲累的緣故。


  朱常漵的眼神暗了暗,倒也不曾說什麼,只道:「洵兒沒事真是太好了。而且李如松也還活著。」他向鄭夢境笑了笑,對方也拍了拍胸口,示意自己放下了心。


  前世因為李如松在這場戰役中身亡,此後李家軍因無良將率領,而精銳部隊大都死於這場戰事,所以一蹶不振。明朝最能抵抗努|爾哈赤的軍隊就此瓦解,整個北境防線再不比從前穩固,直接導致了薩爾滸之戰的明軍慘敗。


  而大明朝的亡國之象,也是從薩爾滸之戰中就顯出了端倪來的。


  也許鄭夢境對這些並不是特別清楚,但朱常漵卻是知道的。也因這個緣故,所以他在寄往遼東的書信中特地暗示了弟弟,要留心李如松的舉動。他寫得非常模糊,相信旁人都看不懂,只有這個與自己心有靈犀的弟弟才真正明白自己其中所寫的含義。


  而今,李如松活下來了。


  朱常漵不信其中沒有弟弟的手筆。他一定是跟著去了,否則李如松又有什麼理由能從那場慘烈的戰役之中苟活下來呢?

  朱常漵努力讓自己面上的表情顯露出欣喜的模樣來,不掃了大家的興。他不知道弟弟究竟是怎麼辦到的,但這樣兇險之事,以後再不敢了。差一點,就差那麼一點點,弟弟的命就又交代在了自己手裡。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冤家吧。他註定了要將弟弟的命收於掌心之中。


  朱常漵垂下眼,以後再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萬不能因為自己,而再讓弟弟陷入困境之中。


  即便這對改變歷史的走向有利。可他仍然無法說服自己,拿朱常洵的命去填補這個窟窿。那是自小就以自己馬首是瞻,永遠無條件相信他,願意為了他去做任何事的親弟弟。


  也許前世的時候,皇兄也是這般看自己的。所以才會在臨終的時候,將最重要帝位交予自己手中。因為他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他未盡的遺願。只可惜自己沒用,讓皇兄失望了。


  朱軒姝看了看朱常漵,趁著眾人都沒留心的時候,拉了拉他的衣袖,輕聲問道:「怎麼了?」莫非漵兒看出了信中的不妥來?


  朱常漵搖搖頭,「只是想起這次皇姐大婚,洵兒沒法兒參與,實在是遺憾。」


  朱軒姝笑了笑,「我也是這般想的。」她手一翻,露出攥在掌心裡的一顆斗大的東珠來,「也不知洵兒花了多少銀子才弄來的,說是給我的大婚之禮。這傢伙,也不想想財不可露白,若是叫人知道他的貼身錢,出了事可怎麼辦。」


  朱常漵看著那顆散發著柔和光芒的渾圓東珠,都說珍珠難得,其中最難得的東海之珠。聽聞女真族的女子向來能以佩戴東珠為榮,只有貴族女子才能用。弟弟真的是很上心,一點都沒因為身在千里之外而忘記他們。


  「姝兒,洵兒在信上說給你寄了賀喜之禮,可是這東珠?」朱翊鈞好奇地問道。他見朱軒姝點頭,便討了來看,不由嘆道:「也不知從何得來的。這樣的東珠,就是宮裡也不多。」


  朱軒姝溫柔地望著這顆東珠,「我倒寧願他將這些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宮裡什麼都不缺。反倒是他,在宮外也不知道好不好。雖然每次都在信上說自己很好,讓我們別擔心,可到底眼見為實。」


  「等以後有機會了,自然能見到。」朱常漵向姐姐撒了一個謊。


  朱翊鈞朝兒子瞥了一眼,沒吱聲。


  他們兩個都知道,一旦投於李家軍,便是李家的家奴了。身為奴僕的朱常洵,哪裡還有什麼自由可言。私兵與募兵是不一樣的。


  鄭夢境一直心心念念的,希望可以有朝一日重見兒子的心愿,怕是要就此破滅了。


  無論是朱翊鈞,還是朱常漵,都不願向鄭夢境揭露這一點。他們寧願這個對自己重要無比的女子,永遠都抱著美好的幻想。


  「但願如此。」不知內情的朱軒姝與母親同樣抱著這個念頭。


  正月十五,正是元宵佳節,宜嫁娶。


  朱翊鈞選了這一天作為女兒出嫁之日,是有些私心在裡頭的。他想著這一日,朝臣都是休沐的,這樣去參加女兒婚禮的人就會多一些,也顯得熱鬧一點。人選上已經無法和先皇后之女相比了,其他的卻不能再委屈這個女兒。


  朱軒姝穿著嫁衣端坐於車內。馬車走得很平穩,非常慢,幾乎叫人感覺不到行進。可朱軒姝就是知道馬車在走,正在慢慢地靠近高家。


  一個從此以後,與自己過去完全不同,極陌生的地方。


  吳贊女跟在車外,時不時地低聲詢問著裡頭的朱軒姝,可有什麼需要的。不過都得到了否定的回答。她有些擔心,先前越靠近大婚之日,公主的模樣就越發顯得奇怪,今日尤其。


  希望這大婚可別出什麼岔子才好。


  雖然有朱軒媖前頭的特例,高家一直希望天子可以繼續以前榮昌公主為例,讓朱軒姝直接與高家住在一起,而非另外居住公主府。誰都知道,公主的日常住行,那規格是不一樣的。同住一處,自己也能沾點光。


  不過這樣的念頭,在朱翊鈞特地給女兒尋了一處已有的宅子作為公主府邸時就消散一空。


  朱翊鈞對此還有些歉意,「若非現在私帑空虛,朕也不想這般委屈姝兒。不過這所宅子雖然老舊,不過佔地也極廣,宅中花園的奇珍異草,都是從御花園移栽過去的。朕同你母后特地挑了以往你最喜歡的花草,你一定會喜歡的。」


  朱軒姝什麼表示也沒有,只淡淡道了謝。朱翊鈞沒往其他地方想,只當女兒因為要大婚而心中羞澀,並不曾多問。


  朱軒姝的目光隨著帘子飄動而不斷瞟向外頭。這條路她不知道走過多少次了,但之前的每一次,都不像是今天這樣讓她感到不安。是因為大婚的緣故嗎?對高家人還不熟悉,不知道之後相處起來會不會有些艱難。自己不是那種八面玲瓏的女子,怕是很多事都做不來。


  手上的帕子被絞了又絞。


  大姐姐說,婆家人都不會太難相處,就是看在自己的公主身份,也會禮讓三分。大姐姐一定不會騙自己的。再者,從徐家來看,大姐姐的確和他們關係很好。


  漵兒也特地去了趟國子監,給自己的未來駙馬敲過了邊鼓。高家若是識趣,應當明白。當今天子是自己的父皇,當朝國母乃自己的生母,而今的國本、未來的天子,是自己一母同胞的手足。他們……應當……不會欺負自己吧?


  朱軒姝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在想些什麼,不由自嘲地一笑。怕是這些顧慮說出去都不會有人信吧,公主府官員不少,還有天子特地撥的侍衛,只有自己去欺負別人的份,哪裡會叫人給欺負了。


  可為什麼心還是跳得這麼快呢?


  難道是因為治兒回宮后說的,高家嫂子性格潑辣?自己最不會應付這樣的性子的人了。還是因為婆母性子有些吝嗇?不過也沒關係,父皇、母后給自己的陪嫁足夠高家吃用十輩子的了。


  朱軒姝,你不用擔心,以後會好好的。雖然再與過去的宮中生活不同了,可你依然是父皇母后的女兒呀,治兒也答應了你,會經常上門探望的。就算以後父皇母后不再了,太子也一定會惦記著你的。不用怕,不用擔心。


  朱軒姝不斷地想著法安慰著自己,連車停了都沒發現。


  帘子被吳贊女高高撩起,「公主,該下車了。」


  朱軒姝如若初醒,「啊?哦。」她在吳贊女的攙扶下小心翼翼地下車。


  今天是自己的大喜之日,女子一生只這一回,萬萬不能出什麼岔子。母后在宮裡不知道念叨了多少回禮儀流程,都已經記得很熟了,絕不會出事的。


  朱常漵和朱常治今天特地到場,就為了給姐姐撐腰。眼看著穿著嫁衣的皇姐越來越近,朱常治有幾分不高興起來。他湊近朱常漵咬著耳朵,「早知道我就帶著皇姐一起跑了,一點都不想把皇姐嫁給別人。」


  朱常漵面不改色地重重踩了他一腳,「說什麼呢,今天可是皇姐的大喜之日,給我笑起來。」


  「哦……」朱常治把嘴咧得大大的,希望等會兒皇姐一眼就能看見自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