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青梅已熟竹馬何逐> 第七十一章 斜風細雨不須歸

第七十一章 斜風細雨不須歸

  鄭樹棠看著張秋池一副難以相信的神情,隻好又重述:“張先生,我說的是真的。我也很喜歡蘇軾。”


  張秋池問道:“不知道鄭老您喜歡蘇軾哪裏呢?”


  鄭樹棠正色道:“在我像你這般年紀的時候,也是很喜愛讀蘇軾的詩句了。譬如‘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等等,這些詩句至今仍縈繞於我的心頭。


  可時日久了,直到如今我一副年邁之軀,卻更加體會到了蘇詩的魅力——‘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閑如啖蔗。’、‘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等等,這一些詩句,我今天讀起來,方才明白其中的真正意義。此時我才知道,這些詩句仿佛正是為自己所寫一般!”


  說罷,鄭樹棠慨然之色溢滿於麵,悲愴憂鬱之情更是難以自製。


  張秋池望著眼前忽然憂鬱起來的鄭樹棠,突然之間,湧上心頭的不僅僅是自己對於蘇詞的喜愛,更多的卻是對眼前鄭樹棠先生的崇敬之情——


  “‘以文常會友,惟德自成鄰。’,唐人祖詠《清明宴司勳劉郎中別業》。”張秋池在心中默念道。


  兩人交談起各自最喜愛的詩人,張秋池心中卻萬萬沒有想到鄭樹棠先生所喜愛的詩人竟與自己所喜愛的是同一個。


  中華的文化與曆史漫長無垠,在這漫漫曆史長河中享有盛譽的詩人詞人何已計數?且不說整個中華曆史了,單單一個朝代之中,有名的文人也是有很多的。


  而當這些朝代合歸於漫長的曆史,悠久的文化之中,值得倆人喜愛的詩人詞人何止千百?可張秋池卻未曾想到,兩人所鍾愛的詩人卻是同一位——蘇軾。


  張秋池之所以鍾愛蘇軾蘇東坡,原因便是蘇軾的才情,著實令其佩服——書法、繪畫、作詩、寫詞等等無所不通,在才俊輩出的宋代是獨樹一幟地存在,並且依然達到了登峰造極之地位。


  在散文的造詣上,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詞的地位上,與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在詩歌的創作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在書法方麵又成就極大,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作為一個青年的張秋池,自然對有“全才”,“天才”之稱的蘇軾有極大的崇拜之情。


  而年已花甲的鄭樹棠鍾愛蘇軾則是另有原因,從方才鄭樹棠對蘇軾所說的話中便可以看得出來了——


  正是蘇軾的詩詞對於各個時期的自己有著準確的心理表達,才讓鄭樹棠在冥冥之中仿佛感受到在遙遠之前的蘇軾,居然將自己的內心感受抒發了出來。這是一種在不同時空之中,卻有著一種奇妙的情感交流的感覺——


  年輕的時候,讀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名句:“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鄭樹棠的心中充盈著無盡的豪放壯懷之情;

  年老之時,讀蘇軾《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中的“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所體會到的便是年老無力,將萬事萬物都已看透,而有些心灰意冷之感;

  與好友告別,離愁別緒縈繞於心頭之時,鄭樹棠讀到蘇軾在《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所寫“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心中的孤獨淒涼便會化作清淚而流;


  客居他鄉而思念遠方的親人之時,又會想到蘇軾在《水調歌頭》中的千古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於是,鄭樹棠心中的思念困苦之情,又會油然而生……


  總之,鄭樹棠與張秋池兩個人對於蘇軾的詩詞,理解各有不同,感受各有千秋。可兩人卻在不同的角度上,都共同地鍾愛著蘇軾,這倒也是文化的魅力之一吧!你所謂“為賦新詞強說愁”,我卻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鄭樹棠和張秋池兩人想必都已經察覺到了這種情感的分別,雖然倆人都共同地鍾愛蘇軾,可原因卻是不同的。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倒令倆人都感受到了緣分的可貴與難得。


  倆人邊笑邊聊著,甚至不時有微微驚歎之聲從這間辦公室裏傳來。


  窗外的毛毛細雨仍在悠悠地下著。倆人坐在椅子上,朝著窗外望去,看到外麵的雨景靜謐悠揚,像根根細線一樣從天上垂掉下來,在清風的徐徐吹拂之下,這根根細線便隨風傾斜著,晃動、搖擺、垂落……


  倆人此時正坐在辦公室裏麵,自然體會不到外麵的清風吹拂,隻能從這雨絲中辨認出窗外的清風。此情此景,竟有些“先生晦跡臥山林”之感。


  而這時,擺在窗戶下麵的這一盆盆植物,仍舊沐浴在靜謐的光亮之下,就像沉睡在一片無垠的曠野之中,正仰著頭等待著野風的呼嘯;又像沉靜於一片曠遠的山脈之間,隱匿在群山深處迎著西天邊的縷縷昏黃。


  尤其是這盆文竹,此時正靜立在這方寸之間的花盆裏,這棵小了數倍的鬆樹周身就像塗了一層會發光的油層一般,微微滲出些光芒,隻是這時候這層光芒漸漸暗淡了一些,仿佛此時天邊那極遠處隱隱浮現出的一層灰蒙蒙的光彩。


  而旁邊的書櫃之中陳列著的書籍,正默默地躲在裏麵,光亮似乎未曾照亮半分,清風也絲毫吹不到周身,隻是靜悄悄地站在那裏,注視著書櫃之外的世界。


  可是這書櫃裏麵卻煥發著異樣的光彩——各個書籍之中散發出來的氣息是各不相同的,蘊藏在每本書中,字裏行間的思想和情感又是各有所異。這些不同的光亮交匯在一起,就是電光火石的碰撞,所迸發出來的都是耀眼的文化光彩,透明卻又耀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