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血衣衛> 第0652 將領

第0652 將領

  林風日夜趕路終於在晉王大軍抵達之前返回京城,朱允炆得知晉王叛亂吃驚不小,而且從行程計算,晉王的叛軍幾日內就可抵達京城。


  何人為將迎戰晉王大軍,一時間難壞了這位小皇帝,齊泰暗懷鬼怪一力推薦林風統兵,表面上看是信任林風的能力,同時為皇帝舉薦人才,其實不然,這場大戰關乎皇權的安穩,所以絕對不容有失,一旦失敗,林風將會成為罪人,就算最終可以擊敗晉王,以晉王的個性絕對不會苟活於世,晉王一死,昔日晉王的舊部還有其他王爺肯定將林風視為仇敵。


  齊泰眼珠一轉,沒有想到一直大包大攬的林風會拒絕,「皇上,還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講。」


  「長興侯耿炳文。」


  「耿老將軍!」朱允炆聽罷不由得眉頭一皺,「此人雖多有建功,畢竟已經年邁,朕心中不舍老將軍再披甲上陣。」


  朱允炆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耿炳文是跟隨朱元璋打天下僅剩的老將,雖然尚能披甲上陣,只是一點,拳怕少壯,戰場之上刀劍無眼,一軍主將對戰局極為重要,這一次面對的是晉王的判軍,朱允炆第一次應對不敢有絲毫大意。


  耿炳文的父親名叫耿君用,曾經跟隨明太祖朱元璋渡長江,因戰功累升至管軍總管。在增援宜興一戰中和張士誠的部隊進行激烈爭戰,耿君用也是不怕死的主,最後戰死。耿君用死後,耿炳文承襲父職,率領他父親所屬的軍隊。


  至正十七年(1357年),耿炳文攻取廣德,進攻長興,打敗張士誠的大將趙打虎,繳獲戰船三百餘艘,生擒敵軍守將李福安等人,這一仗耿炳文打出了威風,要知道朱元璋手下能人太多,想在眾多將領中取得一席之地絕非易事,尤其是常遇春、徐達那些人,都是一開始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人。


  耿炳文靠的就是勇,大軍攻克長興。長興地處太湖口,陸上通廣德,與宣、歙等地接壤,是江、浙的門戶。


  明太祖朱元璋得到長興,十分高興,將長興改名為長安州,並在此地設立永興翼元帥府,任命耿炳文為總兵都元帥,守衛長安州。


  耿炳文不僅懂得打仗,同樣懂得用人,溫祥卿足智多謀,因躲避戰亂前來歸附,耿炳文把他請入幕府,制訂實施防禦計劃十分周密。


  當時恰好張士誠的左丞潘元明、元帥嚴再興率兵進犯長安州。耿炳文奮力反擊,大敗敵軍。


  此後,張士誠再次派司徒李伯升率兵十萬,分水陸向長安州殺來。當時城內只有守兵七千人,明太祖十分著急,連忙命令陳德、華高、費聚前來增援。


  誰知李伯升黑夜偷襲援軍營寨,幾位大將潰散。耿炳文固守城池,敵方攻擊十分猛烈,耿炳文採用不同的方式加以防禦。


  戰爭持續一個多月,在此期間,耿炳文一直不敢懈怠。常遇春再次率兵增援,李伯升棄營逃跑,耿炳文乘勝追擊,追殺李伯升軍隊五千餘人。


  第二年,明太祖改永興翼元帥府為永興衛親軍指揮使司,任命耿炳文為永興衛親軍指揮使。不久,張士誠出動大軍,並派他的弟弟張士信來爭奪永興。耿炳文打敗張士信,並俘虜敵軍元帥宋興祖。


  張士信大怒,打不過朱元璋也就罷了,現在在這個耿炳文的手裡連續損兵折將,面子上過不去,決心率領大軍圍城。


  耿炳文和費聚主動出擊,再一次大敗敵軍。


  長興是張士誠的必爭之地,耿炳文在此堅守大概有十年之久,他以寡敵眾,大小十幾次戰爭,戰無不勝,使得張士誠的目的不能得逞。大軍征討張士誠,耿炳文所部攻克湖州,圍困平江。平定吳地后,耿炳文升任為大都督府僉事。


  耿炳文被封為長興侯,食祿一千五百石,給予世襲的憑證。洪武十四年(1381年),隨大將軍徐達出塞,在北黃河打敗元朝平章乃兒不花。洪武十九年(1386年),隨潁國公傅友德征討雲南,平定曲靖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從永昌侯藍玉北征,到達捕魚兒海。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耿炳文率兵平定陝西徽州妖人之亂。洪武三十年(1397年),任征西將軍,擒獲蜀寇高福興,俘虜敵軍三千人。


  耿炳文堪稱戰功顯赫,在朱元璋手下的諸多將領之中,朱元璋唯獨偏愛此人,不僅是耿炳文能打仗,主要一點,這個人夠勇夠忠心,所以,在幾次朱元璋大規模的清剿舊臣的屠刀下,耿炳文可以毫髮無損。


  「這樣。」


  朱允炆麵帶憂色,齊泰站在下面也不吭聲,自己的提議並沒有得到認同,而且這也是一件冒險的事,耿炳文雖然聲名在外,畢竟年歲大了,一旦老馬失蹄打了敗仗,到時候肯定會怪到自己頭上,齊泰看著站在一旁始終不說一句話的林風,心中暗道,還是林風夠聰明。


  統兵降臨一事迫在眉睫,晉王的大軍不日就到,只有指定了將領之後才能調動兵馬,這時朱允炆想到一個人,一個皇祖父提到的人。


  李景隆!

  「二位,愛卿,李景隆如何?」


  齊泰聽罷頓時喜上眉梢,「名將之後,自古有言,虎父無犬子,李景隆少年英雄,統兵有方,當為大任。」


  李景隆是誰?為何齊泰如此推崇!


  要說李景隆,首先要說李景隆的老子李文忠,那是朱元璋的外甥,也就是親姐姐的兒子,這小子從小受了不少苦,幾次險些喪命,後來聽說自己的舅舅拉了大旗造反也跟著來了,見到舅舅朱元璋,想到死去的媽媽,撲在舅舅的懷裡大哭。朱元璋悲喜交集,安慰保兒說;「外甥看到舅,如同看到母親。你已經到了舅舅這裡,今後生活就有了依靠,我看你不如隨我改姓朱吧!」保兒點頭同意,從此,改叫朱文忠。


  1357年(至正十七年),19歲的朱文忠(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領朱元璋的親軍隨軍支援池州,這小子第一次作戰就立了大功,擊敗在池州的趙普勝的兵,又乘勝攻下青陽、石埭、太平、旌德四個縣。


  這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朱元璋得到消息十分高興,朱文忠會同鄧愈、胡大海由徽州進入浙江,從元朝軍隊手中奪得建德,升為親軍都指揮,鎮守建德,收降苗帥楊完者的舊部三萬多人。


  別看李文忠年紀不大,打仗可是一把好手,不久,鄧愈移軍江西,朱文忠與胡大海攻佔諸暨。


  張士誠侵擾嚴州,朱文忠率軍於東邊的城門抵禦,另派將領出小北門,抄小路襲擊敵人後路,兩軍夾擊,大破張士誠。


  過了一個月,張士誠再次進攻,朱文忠又在大浪灘打敗敵軍,乘勝攻克分水。張士誠派遣將領佔據三溪,朱文忠又率軍將其擊敗。斬首陸元帥,焚燒敵壘。張士誠從此不敢再窺視嚴州。朱文忠的官職升為「同僉行樞密院事」。


  苗兵在金華髮動叛變,殺害了胡大海。朱文忠派遣將領將苗兵的將領打走,並親自安撫其部眾。處州苗軍也發動叛亂,殺害耿再成。朱文忠派遣將領駐屯縉雲,謀取處州。


  朱文忠被授為浙東行省左丞,總制嚴衢、信處諸州軍事。同年,張士誠手下的十萬軍隊猛攻諸全,守將謝再興告急,朱文忠派遣同僉胡德濟前去救援。謝再興再次請求增兵,朱文忠卻因兵少派不出援兵。正巧此時朱元璋命邵榮討伐處州亂軍,朱文忠便揚言徐右丞、邵平章將率大軍即日援助諸全。張士誠軍獲悉,十分恐懼,企圖趁夜逃跑。夜半時分,胡德濟與謝再興率領敢死隊開門突襲,大敗張士誠軍,從而保全了諸全。


  張士誠派李伯升率領二十萬大軍進攻新城(今浙江諸暨南)。朱文忠率朱亮祖等迅速救援,在離新城十里之處紮營。胡德濟派人告知朱文忠說賊軍勢頭極盛,應當駐紮以待大軍。朱文忠卻說:「用兵在於謀略,而不在於人數眾多。」於是下令次日早晨與敵軍會戰。


  次日,大霧籠罩,天空昏暗,朱文忠召集諸將仰天發誓道:」國家之事在此一舉,我不敢貪生而死於三軍之後。」於是命徐大興、湯克明等統率左軍,嚴德、王德等統率右軍,而自己親率中軍首當其衝。處州援兵這時也已趕到,奮勇搏擊。濃霧稍散,朱文忠橫握長矛率領數十名精銳騎兵,從高處賓士而下,沖往敵軍中堅之中。敵軍精銳騎兵將朱文忠重重包圍。朱文忠親手殺敵甚多,引騎向外猛衝,所向披靡。


  大軍乘機進攻,城中軍隊也擂鼓吶喊著猛衝出城,敵軍大潰。朱文忠軍追擊敗兵數十里,斬首數萬,溪水盡成血色,俘獲將領六百,士兵三千,收繳兵器、糧草,數日不盡,李伯升僅只自身倖免逃脫。


  捷報到武昌,朱元璋大喜,將朱文忠召回,整日設宴慰勞,賞賜御衣名馬,然後命其返回軍中。


  1383年(洪武十六年)冬季,李文忠得病。太祖親臨探視,並命淮安侯華中負責醫治。1384年(洪武十七年)農曆三月,李文忠去世,終年四十六歲。太祖懷疑華中下毒,便降低華中的爵位,將其家屬逐至建昌衛,其他醫生及妻子兒女都被斬首。太祖親自寫文致祭,追封李文忠為岐陽王,謚號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位列第三。


  這些足以看出朱元璋對李文中的疼愛,可惜英年早逝,李景隆就是在這樣的光環下長大,從小志氣就高,加上有名士助學,文韜武略無一不通,堪稱年輕一代佼佼者。


  林風聽到李景隆三個字頓時渾身一震,對這個人林風太清楚不過,絕對是個紈絝子弟將二代,能有今日這樣的成就完全是靠著他老子身上的光環,加上能說會道,兵法布陣一一精通,不過是紙上談兵的主,真打起仗來根本不行。


  林風神色微變,朱允炆連連點頭,曾經見過李景隆用兵,那些新軍到了李景隆手裡很快按照陣法形成戰鬥力,演練起來有模有樣,加上又是親戚,絕對是此次用兵對抗晉王的不二人選。


  「林指揮使,以為如何?」


  「皇上,微臣認為,晉王善謀,戰場局勢萬變,當以軍中老將為主將,李將軍為副將,如此更為穩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