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虧本買賣
一下子來了十幾個徒弟,可師父只有錢志新一個,多虧有了黃麗娘和錢若男幫忙,才勉強顧得過來。只是醫館什麼的,暫時肯定是沒空開了。
錢志新最擅長的是正骨,正骨的基本手法並不難,這幾個月里,他已經教得差不多了。但不要以為這樣就能夠出師了,對於正骨來說,理論是次要的,最主要還要靠實踐,得要親自上手操作才行。
錢志新就跟姜荷蓮子說,可以把醫館開起來了。他先讓徒弟們實際觀摩,學得差不多了,就可以讓他們親自上手。
姜荷蓮子聞言后,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就應下了。她選了最近的吉日,也就是今天,讓醫館開張了。
在這個好日子裡,上門道賀的趙三娘一家多少有些尷尬。原因無他,他們從進門到現在,就沒看見一個客人上門。
不過,姜荷蓮子絲毫不以為意,照樣和趙三娘有說有笑。
倒是醫館的掌柜兼唯一的坐堂大夫錢志新很擔心,神色凝重地看著大門口。
別誤會,他不是擔心沒有客人上門,恰恰相反,他很擔心會有生意上門,正暗中念叨著,少來少來,最好別來。
這是為什麼呢?一個掌柜,居然不想要鋪子里的生意好,還想不想干啦?
錢志新這樣擔心,自然是有原因的。
前兩天,錢志新問姜荷蓮子,診費和葯錢應該怎麼定,是依照府城裡頭的市價呢,還是降低半成。畢竟醫館位於城外,地點又有些偏,這要是和城裡一個價,恐怕沒法兒吸引客人上門。
結果姜荷蓮子說,全部減半,要是遇上有難處的,可以再減,乃至不收錢,這個度由他來把握。
全部減半?錢志新聽了這話就蒙了,後面的話壓根兒沒聽進去。
葯錢還好說,錢志新是知道的,自家走了蘇記的門路,弄來的藥材進價很低。這要是按照市價的一半出售,除去一小部分珍貴稀缺藥材,大部分藥材都不至於折本。
可診費減半,這恐怕不行吧。自家主要給人正骨以及處理各種外科疾患,賺的就是手藝錢也就是診費,要是診費減半,自家還賺什麼。
醫館開在這兒,什麼都要花錢。不提別的,他們一家三口的月錢,還有那十幾個徒弟的吃用,加起來就是一筆很大的挑費。要是不能從葯錢和診費里賺到錢,肯定會虧得底兒掉。
姜荷蓮子就告訴錢志新,虧本就虧本,她家虧得起,讓他不要擔心,只管按她所說的去做。此外,要是接待的病人夠多,她還給他漲月錢。
東家在城裡開了一家日進斗金的春華堂和若干綢緞莊、胭脂鋪和香料坊,隱約聽說東家手裡還有其它極為賺錢的營生,絕對不差錢。錢志新一點兒都不擔心東家會因為醫館虧本就拖欠自己的月錢,他相信東家,東家說做得好給他漲月錢,就一定會漲。
只是這樣積極地做虧本買賣,真的好嗎?
雖說上門的病人多了,他就能漲月錢了,可病人越多,自家醫館虧得越多。一想到這兒,他就腦仁子疼。
儘管姜荷蓮子家的醫館門可羅雀,可她家的鋪面位於街尾,附近的鋪面里十家有九家的門是關著的,由於對比鮮明,開著門的醫館還是很引人注目的。再加上,先前醫館門口放了好長時間的鞭炮,引來了不少附近的住戶前來看熱鬧。
這一帶的產業都是屬於趙四娘家的,由於這些產業位置偏、租期短,很少有住戶是為了做生意租用的,大多是貪圖租金便宜,租下來暫住的。許家人就是如此。
不過,姜荷蓮子很有想法。她見招租不利,就和趙三娘說,別人不來租房子做生意,那咱就自己做。
依照南城外的情況來看,肯定不能做那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買賣,只能走最接地氣的路子。
於是,姜荷蓮子首先在街頭開了一家布莊,綾羅綢緞當然是不賣的,就連細布也上架不多,幾乎全是些土布。
這些土布全部出自姜荷蓮子家的織布坊,由改進后的織布機織就,綿密結實,極為耐用,再由她家的染坊一染,色彩多樣,經水不褪,絕對是土布中的上上之選。
布本就是好布,姜荷蓮子又施行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綜合起來,性價比極高。也就是布莊偏了些,沒幾個人知道,生意才會一直不溫不火。不過,漸漸有了些回頭客,那些回頭客還介紹了別人過來買。這樣一來,最近布莊的生意好了不少。
光開布莊還不夠,她還了在附近開了一家客棧。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開客棧了,早幾個月前她就在城裡開了一家。
第一家客棧是怎麼來的呢?
說來話長。原來幾個月前趙三娘清點家財時發現,趙四娘這個不靠譜的,她用製糖方從蘇記手裡換來幾間鋪面后,居然漏了一間一直沒有做安排,就那麼白白的閑置著。那可是熱門地段的旺鋪,還是總共三層帶花園的小樓,哪怕不拿來做生意,就是租給人家也是一筆很大的進項,白放了半年,那得白瞎了多少銀錢?幸而趙四娘不在家,不然她非得被趙三娘罵個狗血噴頭。
這樣的鋪子拿來做生意自然是最好的。可那段時間趙三娘忙著接手家中生意,根本沒精力再開新鋪子,就打算把鋪子租出去。姜荷蓮子聽說后,直接說租就租我吧,趙三娘自然欣然答應。家人都以為姜荷蓮子想要再開第二家春華堂,沒想到她拿去開了客棧。別看姜荷蓮子初涉這個行業,可她把客棧經營得相當不錯。
這一次在南城外開第二家客棧,她只是從第一家客棧里抽調了幾個夥計過來,先前的經營方式全部推翻。這家客棧里別說上房了,就連普通客房都沒有,清一色的大通鋪。除了提供熱水外,要啥啥沒有。不過因為每晚只收三文錢,還是吸引了一些外地的碼頭工人前來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