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0190 德黑蘭會議(2)
第191章 0190 德黑蘭會議(2)
十一月中的德黑蘭天氣有些乾冷,昨天的一場冬雨,也未能給這個城市帶來多少潮濕的意思,反倒是那份冷意更甚了幾分。
凌晨,蒙蒙的細雨還在下個不停,暗淡的晨光下,車燈照出來的光線似乎都被凝沉的黑暗給驅散了。
鮑里斯乘坐的福特轎車被使館區街口的警衛攔住,車窗搖下來的同時,警衛微微彎下腰,目光警惕的朝車內打量一眼,同時用發音不是很標準的英語問道:「請出示證件,先生。」
替鮑里斯充當司機的人是由伊朗軍方安排的,一個很年輕且不苟言笑的小夥子。小夥子身上穿著剛剛換過的軍裝,嗯,軍裝樣式是仿蘇式的。
在蘇德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伊朗的立場是偏向於德國的,其國王禮薩·汗在建立起巴列維王朝之後,就奉行著親德的政策,其軍隊都完全採用德國模式建立,軍裝和頭盔也都是德式的。不過,在蘇德戰爭爆發后不久,伊朗就被蘇英兩國的軍隊佔領了,到現在,伊朗國內駐紮的蘇英兩國軍隊多達十數萬人。
或許是將蘇聯人當成了侵略者,又或是英國人的宣傳在起作用,總之,伊朗人對蘇聯人的態度普遍不是很友好,就連負責給鮑里斯開車的司機也是如此。
不過,鮑里斯倒是不擔心這些伊朗士兵會謀害自己,這個膽量他們還是沒有的,畢竟在使館街附近駐紮的軍隊中,蘇聯士兵佔了絕大多數。
最近,因為三國首腦會議的召開日期臨近,整個德黑蘭的氣氛都顯得異常緊張,從父親手裡接過王位的禮薩·巴列維對會議的安全問題極度關注,他可不希望三國首腦中的任何一位在德黑蘭發生意外。
當然,巴列維的擔憂也不是多餘的,按照蘇聯情報部門得到的消息,從10月中旬開始,就陸陸續續有一大批德國間諜和特工人員潛入了德黑蘭,不管是刺殺也好,搞些爆炸之類的事故也好,總之,他們是來搞事情的,考慮到與會人員的身份,德黑蘭的安保工作不管怎麼做,都算不上過分。
攬住鮑里斯座駕的警衛是一名蘇聯士兵,他彎腰朝車內打量的時候,第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後座上面無表情的鮑里斯,尤其是鮑里斯身上的軍裝。警衛瞬間收回探視的目光,猛地站直身子,朝車後座的方向敬了個禮,隨即轉過身,用俄語朝身後的警衛哨卡喊了一句。
警衛哨卡是蘇軍設立的,不用懷疑,在目前的德黑蘭,蘇軍可以在任何地方設立哨卡,他們的權力凌駕於伊朗王室之上,而這份權力則是通過戰勝伊朗軍隊得來的。
警衛哨卡的正面幅寬很大,由沙包壘砌成的工事隔斷了整條大街,四挺重機槍、兩門反坦克炮被安置在工事內,隨時處於待髮狀態。至於防空火力,則被安置在了街道兩側樓頂上,另外,還有兩個飛行大隊處於待命狀態,隨時可以升空投入戰鬥。
鮑里斯的車通過警衛哨卡,順著空蕩蕩的街道前行幾十米的距離,右拐,進了一個站有十幾名警衛還緊緊閉合的大門,大門內是一個開闊的前庭,東側的位置有停車場,而在停車場的一側便是一棟四層的建築,那邊是蘇聯駐德黑蘭大使館的主樓。
主樓的樓前有一個十幾節台階構成的大理石樓梯,樓梯上方有一個階梯平台,作為後世穿越過來的人,鮑里斯在第一眼看到這個階梯平台的時候就有一種熟悉的感覺,沒錯,那副蘇美英三國首腦坐著拍攝的合照,就是在這個階梯平台上拍攝的。
車子停在停車場上,鮑里斯下車之後沒有直接上樓,而是給自己點了一支煙,悠然自得的吸了一口。對於鮑里斯來說,這幾天在德黑蘭的生活過的很滋潤,沒有什麼公務需要他處理,會議安排方面的事情也不需要他去操心,他的責任只有一個,那就是準備蘇德戰爭自今年以來的全部戰況資料,以備諮詢。這種事情鮑里斯很拿手,他也不需要專門去做相應的準備。
一支煙抽完,就在鮑里斯準備上樓的時候,使館入口緊閉的大門再次開啟,隨後,幾輛黑色林肯轎車組成的車隊從外面緩緩的駛進來,直奔停車場所在的位置而來。
看到車隊進入使館,鮑里斯扔掉煙頭,站直身子,原本毫無表情的臉上也換了一副笑容。
車隊很快在停車場外圍停住,隨著隨行人員的一陣忙碌,兩個派頭十足的人分別從第二、三兩輛車上下來,其中一個人是個霜發滿頭的小老頭,另一個卻是位鼻子下面留著一撮小鬍子的魁梧大漢。兩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穿著軍裝,不過小老頭穿著的是美國軍服,而且是將軍服,而魁梧大漢穿的卻是英國軍裝,而且沒有佩戴任何軍銜標誌。
這兩個人派頭十足是應該的,因為他們的身份不同凡響,之前鮑里斯已經同他們接觸過,因此非常清楚這兩人的身份。霜發滿頭的老頭子是美國人,名叫威廉·丹尼爾·萊希,此次是以羅斯福特別軍事顧問的身份來德黑蘭的,而他在美國軍方的任職,則是美國聯邦陸軍和海軍參謀總長,實際上就是後世所謂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至於魁梧大漢則是來自英國的艾倫·弗朗西斯·布魯克,人家的頭銜是阿蘭布魯克子爵,目前擔任的職務是大英帝國總參謀長。說實話,按照級別對等的原則,作為蘇聯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的鮑里斯,是沒有資格來陪同這兩個人的,但是沒辦法,在這件事上,斯大林有借口,那就是蘇德戰場情況多變,他的總參謀長沒辦法離開莫斯科前來德黑蘭,所以,安排一個作戰部部長也是情有可原的。
在過去兩天里,鮑里斯已經同這兩個人接觸過幾次了,說實話,最初的時候,他感覺非常不適應,這種不適應除了級別上的差別之外,還有年齡上的差別。
像萊希,老將軍都快七十歲的人了,即便是年輕一點的布魯克也是六十多歲了,他跟人家在年齡上的差距太大了,那種隔閡非常的明顯。
不過,鮑里斯也絕不會因為這份不適應,準確的說,是不會因為自己的年輕,就推諉這份工作的——這是斯大林交給他的任務,他必須在同萊希、布魯克兩人溝通的時候,做好兩個工作:第一,強調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必要性,第二,這個必須開闢的第二戰場,不是指義大利,更不是指的巴爾幹半島,而是指的法國,指的西歐。
強調英美必須開闢歐洲的第二戰場,這件事很容易,鮑里斯只需要羅列出蘇聯在過去幾年對德作戰中蒙受的巨大損失,以及現在所承受的壓力就夠了。而且就過去兩天的談判情況來看,英美兩國也是贊成開闢第二戰場的。真正的難點在於第二戰場的選址問題,英美兩國傾向於將第二戰場設立在義大利,丘吉爾甚至明言,巴爾幹半島才是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最佳地點。
丘吉爾為什麼希望將開闢第二戰場的地點選擇在巴爾幹半島?這裡頭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這個極度仇視共產主義的老頭,感受到了來自蘇聯以及東歐各國共產黨勢力膨脹的威脅。實際上,丘吉爾的反共立場一直都很明確,只不過過去幾年裡,尤其是在美國沒有直接參戰之前,英國承受著太大的戰爭壓力,他們需要蘇聯給自身減壓,因此,丘吉爾的反共思維也不敢表現出來。到了現在,蘇德戰場的戰爭形式徹底扭轉,德國人失去了當初那種咄咄逼人的攻勢,同時呢,美國人也參戰了,誓死反共的丘吉爾自然就開始暴露出他的本性。
英美將第二戰場選擇在巴爾幹半島,對英美來說絕對是反共道路上未雨綢繆的一步,英美聯軍從這個地方登陸東歐,一方面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消除將來蘇聯對東歐地區的影響力,一方面也可以對途徑的國家施加影響,撲息包括南斯拉夫、希臘、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各國在內的共產黨活動,阻止共產主義在東歐地區的進一步蔓延。
但丘吉爾的計劃只是他的計劃,莫斯科、斯大林可不會同意這樣的登陸方案,因此,之前兩次協商中,鮑里斯已經同萊希兩人產生了爭執,可以說,他們之間協商的氛圍並不是很愉快的。
「鮑里斯將軍,早上好,」從車上下來,看到站在停車場邊的鮑里斯,性格較為隨和的萊希將軍首先上前打招呼,他伸出手,問候道。
「早上好,威廉將軍,」鮑里斯同對方握了握手,簡單問候一句,又轉頭向性情較為刻板的布魯克問候道,「早上好,布魯克爵士。」
「早上好,」布魯克也同他握握手,說道。
「使館為咱們準備了早餐,」作為蘇聯方面的代表,鮑里斯主動邀請道,「咱們可以先去享用早餐,然後再開始今天的協商。」
布魯克和萊希兩人對視一眼,都沒有拒絕這個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