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有後台一路順風
“啊?難不成,那塊大法令就在您這?”
“那到不是,不過……那大法令距離此地並不遙遠,它就在汗王的墓地,而沙海的盡頭便是墓地所在!莫急,一會兒直接送你過去便是。現在那裏應該很熱鬧,看來知曉這秘密的人還真不少。
不過,距離那塊大法令出世,還有三日,這段時間你先將如意梭掌控好了再去也不遲,噥!如意梭的操控法門……”
長春道人到底長啥模樣其實我根本看不清楚,朦朧而又虛幻,隻不過是個模糊的人體形態,一頁光紙打入我腦海,而後便消失不見。
如意梭乃修者代步工具,其煉製過程與材質之特殊,工序之複雜,現世幾乎無人能夠再造。
其具備一定靈性,不僅需要掌握其口訣,還必須進行滴血認主,長春道人已經抹除了他原來的印記,使得我煉化過程更加輕鬆容易。
不過兩日光景,我便能隨心所欲的操控這給力的寶貝。長春道人也是喜上眉梢,不由得又高看了我一眼,花費一日時間,與我探討修煉上的心得,醍醐灌頂讓我的修為境界更加凝實。
能夠在這萬裏荒漠中巧遇自家老祖,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我突然覺得我也並非是一個人在戰鬥,咱也算是有後台的人物……
三日光景太過短暫,級別之時還真有點不舍,在這裏我不僅找到了久違的安全感,同時還有了質的提升,包含內在與外在。
腳踏如意梭,順著長春道人所指方位,在沙海上借著沙浪穿梭自在逍遙,與三天前的窘迫形成強烈對比。
長春道人告知我順著這沙海一直到盡頭,便可直達汗王墓地當中,根本無需在沙漠中找尋墓地坐標位置,更不需破解他所布置的重重機關。不得不說走後門有黑幕還特麽就是給力。
正當我美哉美哉之時,天空中突然冒出一速衝天強光,與當初在中山一脈,地底深淵之時的如出一轍,不用多說最後一塊大法令就在此刻現世。
也就是說,它的位置已經暴露,那些爭奪者,沒必要再去找尋其具體位置,隻要順著光速,便可尋到汗王地穴。當然能不能開啟墓地,那還得看那些人的運氣與實力。
收起了散漫的狀態,心念一動,如意梭瞬間加速“嗖……”其極限速度要比我全盛狀態的速度快出五倍,就算是輔助以馬甲神行太保,也還要快出兩倍有餘。
當然這玩意也相當消耗法力與精神力,並不適合長時間高速使用,不過……它卻是保命逃遁的不二之選。
說是沙海盡頭,其實不過是沙海由地麵轉入地下的交接之處,而那地穴位置就在這地上與地下的交匯口。
帶著設計者也就自家祖祖師爺的地圖,一路無阻直入那地穴當中。
者地穴當初設計時,其實並不存在什麽沙海,隻不過是後來祖祖師爺為了解圍金帳汗國一種人的性命,借助此處的天然地脈,使用禁忌術法,將其引動,這也是為何這沙海能夠連通墓葬的關鍵。
隨著沙海在地下甬道中一路漂流,直到出現一懸浮在沙海之上的巨型平台,那衝天光柱就是從這平台正中射出的,沙漠之下,驚濤駭浪的沙海之上,詭異的懸浮平台,足以證明長春道人的不凡手筆。
可以想象,若是一般人,根本無法通過沙海這一天然屏障,也就無法踏足當中的汗王墓地。
也許這才是長春道人賜予我如意梭的關鍵理由。
四十丈得懸浮高度,對於如意梭來說並不吃力,損耗了將近一半的法力與精神力,我終於踏上了汗王墓地。
這裏並沒有上次地底深淵中無數的蒙古包,也沒有成千上萬的石兵馬俑,墓地四周插滿了各式各樣的金屬絲旗幟,那些旗幟上的不同顏色、圖案與文字,代表著當初金帳汗國征服過的所有外域國度,每一旗幟下,都有一栩栩如生的妙齡女子玉石像,穿著、打扮、發型、眼眸,各不相同,不過她們有一個唯一的共同點,全都跪坐與地,抬頭仰望最中央的黑玉偉人,在看那最中央的巨型黑玉雕像足足三十丈高,就是為了讓人仰望,威風凜凜英姿颯爽,散亂飄起的長發與諾大的披風,給人以狂風中挺立的無畏無懼,眉宇當中的那份藐視天下的霸氣,絕對不是工匠靠想象能雕刻而出的。
其左手指向西北方,右手端著一墨玉石盒,之前的光束便是從那石盒中發出的,不過此時已經回歸自然。
時間不等人,那些爭奪者隨時可能來此,不再感慨巧奪天工的技藝,收起如意梭,“蹭蹭蹭……”借著石像向上飛跳,“嘭……”
眼看要到那手掌高度之時,忽然受阻,被一透明結禁彈飛。
“額……什麽情況?祖祖師爺也沒說這上麵還有結境啊?難不成這汗王在祖祖師爺走後,又另請高明多加了一道守護?”
我眉頭一皺,再次觀察那偉岸石像,並未特別之處,反到是這四周的金絲旗的擺放位置內藏玄機。
席地而坐,心眼之力瞬間展開,整個平台上的所有物件,以最快的速度在我腦海中以線條狀呈現。
“咦?怎麽會是反的?不對!不單單是這樣,這些女子……”
這裏的所有金屬絲旗,無論是顏色還是位置都故意反插。若是稍微對不同國家女子有點研究,便會發現,她們跪坐的並非是自己國度所屬的旗幟。
這樣看來,那當初的汗王應當是有意這樣布局,為了考驗後世子孫不要忘記他們所征服過的國度,不要忘記它們的樣子。
又或許是告訴後世子孫,要想坐擁天下美人,要想讓她們仰視,就必須征服這些國度,要想征服這些國度,就要對這些國度有足夠的了解。
“沙俄國,薩拉凡大辮子長睫毛。烏克國,褐色眼睛雙肩飄帶。德奧國,蓬蓬裙奢華貴。匈牙國、羅馬尼國、波瀾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