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邁步從頭越> 第1062章 應對

第1062章 應對

  浸液系統,聽起來是一個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名詞,但在光刻系統里是一個新名詞。你可以認為它很簡單,但要弄清楚這個系統,卻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這個浸液系統不是那麼好研究的,牽涉問道控制、氣泡去除、液體選擇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去離子水只是其中最簡單的一種。

  等同行開始研究什麼是浸液系統時,重世研究院新一輪研究又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都是針對波長50nm左右的。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升級換代,可能會出現一些劃時代的成果。

  在這次項目討論的最終會議上,面對三十七個項目負責人,龍建華提出,「晶元生產大的方面,我們的光刻和蝕刻已經處於世界頂尖水平。即使如此,光刻工序中,在矽片表面清洗烘乾、塗底、旋塗光刻膠、軟烘、對準曝光、后烘、顯影、硬烘等工序還只能算作一般水平,有的甚至還落後於同行;在其它工序上,也只有封裝這一道工序處於世界前茅。」

  「有人說我自不量力,想把晶元生產設備全部自己開發,力抗整個世界。我們要知道,我們的研究院就是世界級的,這麼大一個研究院,半導體研究方面的人才就超過一萬,世界其它國家在研的也只有這個數,為何不能力抗全世界?」

  「這次突破,對我們超越或追上同行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現在有157nm,遇到了不少問題,這是我們先知先覺的,是優勢。大家都在猶豫的時候,我們方向明確,一鼓作氣追上去。追上他們,超越他們。」

  根據半導體事業部和銷售總公司商議的結果,兩年內不出售這樣的光刻機,使得自己保持一段時間的優勢;雖然157nm只是一個過渡性的,但這個設想是重世研究院研究出來的,並沒對外公布技術線路,加上已經申報大量專利,別人要想研製出這樣的光刻機,也至少需要兩年。

  有兩年時間,可以做很多事情,甚至可能會出現50nm的晶元。

  對晶元的生產設備,龍建華只「知道」一些節點,比如浸液系統,比如下一步在50nm……令他鬱悶的是,人家筠研在試驗出157nm后,馬上斷言下一步就是這個數。

  外行就是外行,真正的專家就是真正的專家,死記硬背總是比不上人家的理解與推理……

  有157nm晶元壯腰,重世集團宣布對家電產品進行升級,自動化程度更高,使用更方便,引發各種同行大為緊張。

  有的是重世晶元的老顧客,馬上下單訂購這種晶元,以求不要被重世落下;這種單子,馬上被重世收了。這種訂單,是增加設備數量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多多益善。

  有的發來訂單,要求購買這種設備。對這樣的訂單,得到的答覆是,要兩年以後才能交貨。自己要優先使用,要打一個時間差,萬一被同行偷偷地研究,把那層紙捅破就很不好了,要讓他們經受那層紙的折磨……

  他開完會,還沒走到辦公室,文翰如教授從樓梯口上來,笑著說,「龍教授,看來我的運氣不錯,一來就遇上了你。」

  他緊走兩步,上前握著他的手說,「文教授,您怎麼親自過來了?有什麼事您說一聲,我過去就行。」

  文翰如教授是重世研究院光刻機研究的第一人。

  重世研究院的第一批人都是香島華文大學的,文翰如教授、余諾偉教授以及柏東喜、孟福星、張珂藍、彭欣菲四位副教授。

  那是只有三個團隊,文翰如教授研究光刻機,余諾偉教授研究晶圓,而柏東喜四位副教授研究軟體。

  十年前,文翰如教授和余諾偉教授因為年齡已經七十多,精力體力跟不上,所以退出了相應的研究所,專心在大學上課,後來課也不上了,回家頤享天年。

  其實,他們兩個當時的想法,龍建華是知道的,都是因為思維不如別人的活躍,感覺已經有些吃力,故而請辭的。

  龍建華還是很感謝他們的。如果他們不請辭,他絕對不會主動要他們離開。重世研究院之所以有今天,他們的貢獻巨大。

  那時候的龍建華,外面不認識幾個人,主要精力放在集團的發展和找錢;而他們六人的到來,不但為研究院找來不少研究人員,項目進展也超乎他的預料,令他非常滿意。

  基於這種感恩的心,他將他們的年薪一提再提,兩人離開的時候,年薪都達到了六十萬美刀。他們有華文大學的工資,又在這裡領到這麼一筆錢,還有項目的分紅,迅速跨入了香島富翁之列。

  和他走向辦公室途中,龍建華開玩笑,「文教授,退休在家,精神狀態越來越好。看來,天倫之樂能讓人返老還童。」

  文翰如笑著說,「那還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只要心態好了,什麼病都不會上身。我現在偶爾也接接私活,給一些企業設計點設備什麼的。不為賺錢,只圖多動動腦子,防止老年痴獃。」

  龍建華哈哈一笑,「這個辦法好。」

  請他在沙發上坐定后問道,「今天哪陣風把您給刮來了?」

  文教授哈哈笑道,「我70多公斤,一般的風掛不動。」

  玩笑兩句后,他笑著說,「我是看新聞,說我們研究院的光刻機出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現在讓同行心驚膽顫,所以想來看看。」

  這話,引起了龍建華的警覺。離開研究院十二年,退休五年,從沒來過,今天卻來了。

  不過,他表情不變地說,「也不算很大的突破。只是我們提前捅破了那層紙。如果有同行腦筋一激靈,說不定馬上就可以捅破,馬上和我們處於同一起跑線。所以,我們無論在新聞發布會還是對客戶宣傳,都是很模糊的。」

  文翰如笑著說,「我研究了那麼久的光刻機,一直就困在193nm,只想看看突破后的設備,也滿足我這個老光刻機的獵奇心理。」

  龍建華哈哈一笑,「說實話,我到現在都沒去看過組裝過程。您知道的,這是保密的需要。有些東西,很容易傳出去的,所以那裡已經被列為保密場所。要想看,需要等解密。」

  無論什麼情況,都不會讓他去看的,因為他自己也確實沒去看過。能看到設備外觀的,只有研究人員和相關生產系統人員;而能看到零部件以及組裝圖的,只能是研究所那十來人。

  龍建華這麼清楚地講出來,文翰如也不好強求,他在這裡干過,知道強求不來的。在規章制度面前,任何人的面子都不會看。

  作為老闆的龍建華都這麼堅持,起模範帶頭作用,他還能說什麼呢?

  對龍建華而言,這是制度,沒有例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