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職場炮灰的夢想> 第一百七十五章節 京劇藝術的魅力

第一百七十五章節 京劇藝術的魅力

  京劇起源於四個地方的劇種:一是原來流行於安徽省一帶的徽劇;二是流行於湖北的漢劇;三是流行於江蘇一帶的崑曲;四是流行於陝西的秦劇,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進北京后,於嘉慶、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互相影響,逐漸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並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北京土語,逐漸融合發展。


  古徽州的戲曲活動比較早,明代中期已呈勢頭。歙人,嘉靖年間官至兵部侍郎的汪道昆,就是一位傑出的劇作家。他雖身任武職,也作文,也寫詩,尤擅長雜劇,著有《高唐夢》、《五湖游》、《洛水悲》等歷史劇,在徽州一帶上演盛行。進入清代,徽州的戲曲活動更是方興未艾,其主要是與徽州的「處者以學,行者以商」,「商而兼出」,合商業資本和豪紳巨族於一身的思想有關,在發展徽商經濟的同時,促進了戲曲文化的大發展,寓教於樂之中。徽劇的形成,是在徽腔與青陽腔結合的基礎上,同亂彈、吹腔交流融合,並受崑腔的一定影響,才有了徽班與徽幫。當時著名的有慶升、彩慶、同慶、陽春等四個班社。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四大徽班相繼進京演出,轟動京師。后又於嘉慶、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相互影響,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逐漸形成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系,演變為京劇。


  京劇又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


  京劇的主體在中國文化整體中更偏於民間文化或曰底層文化,即使它因滿清帝后及八旗王公青睞有加而迅速繁榮,也不足以改變美學上的這一特質。當然,恰因基於民間趣味的京劇從清末直到整個20世紀獲得了此前所有民間藝術從未有過的地位,它也從藝術本體的層面,最大限度地擴展了民間文化與美學的影響,提升了民間趣味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地位。


  京劇作為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被譽為「國粹」,其產生原因歷來是史學研究者和戲曲專家關注的一個熱點和難點。以往的研究多是從大的歷史背景出發,在一個歷史時段中來探討京劇產生的原因。本文突破了原有的研究方式和角度,將京劇的產生放到一個特定的歷史地域中,結合北京城市發展史,在大柵欄這個地域背景下,從時代的、經濟的、社會文化的以及內在的不同的角度來重新思考京劇起源這一問題,論證了京劇起源與大柵欄的關係。歷史時期大柵欄的繁榮為京劇的孕育和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現實中的大柵欄由於失去原有商業中心的地位,再加上一些時代的原因和京劇自身發展的局限性,使京劇在這一地區已經失去了原有的輝煌景象,一些與京劇相關的有形與無形的文化遺產正面臨著被破壞和被遺忘的命運,為了保護京劇這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部門為保護而做一些有益的工作,轉錄京劇也是其中一項。


  唱念做打是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也是京劇表演的四項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習稱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種技藝的功夫。「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樂性念白。而「打」則指的是武功。戲曲演員從小就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培養的,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凈)。但是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才能充分發揮作為歌舞劇的戲曲藝術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


  近些年,京劇成了一種文化象徵,是絕大多數公認的「國劇」.京劇被稱為「國劇」,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它是我國近代傳統戲劇文化的代表.我國的古代戲劇被戲劇理論家稱作是「作者戲劇」,就是說它是一種以劇本文學為中心的戲劇文化.不過到了近代,戲曲的文學性逐漸削弱,在各種地方戲曲里,演員的表演佔據了主導地位,看戲主要就是看演員的表演藝術.京劇二百年的歷史使得這種以演員為中心的戲劇文化得到了全面發展.所以京劇的藝術也就形成了,由原來的文學藝術變為現在的演員演技的藝術,隨著京劇流派的發展,京劇的範圍也是越來越廣,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京劇舞台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台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台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台藝術的創造.由於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入了宮廷,使它的發育成長不同於地方劇種.要求它所要表現的生活領域更寬,所要塑造的人物類型更多,對它的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嚴,對它創造舞台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當然,同時也相應地使它的民間鄉土氣息減弱,純樸、粗獷的風格特色相對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藝術更趨於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脫了舞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表演上要求精緻細膩,處處入戲;唱腔上要求悠揚委婉,聲情並茂;武戲則不以火爆勇猛取勝,而以「武戲文唱」見佳。


  邊轉錄邊聽京曲,情不自禁隨曲調慢慢哼唱,杏兒顯入了委婉的韻律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