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軒然大波
《法制日報》編輯部,一眾編輯正在緊張地埋頭審稿。
「小王,明天的法治聲音評論定好沒有?」編輯部評論部負責人趙清渠,沖著下屬小王問道。
「頭,初定了2篇,已經發到了您郵箱里。」
法治聲音欄目主要刊登評論,每天一篇,評論對象是法制事件。它位於《法制日報》第二版,每一篇都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的輿論傾向。
趙清渠對這些評論慎之又慎,生怕出什麼問題。每一篇他都要親自審閱,從選題到遣詞造句,他都要反反覆復仔細琢磨、修改。確保既發揮評論的建設性批評作用,又不至於刺激社會神經。
《辦案數「灌水」何時休?》,趙清渠打開郵箱,小王發過來的第一篇評論就是這篇。這篇評論毫不客氣地點出了某些法院,為了推出所謂的辦案明星,任由個別法官在辦案數中「注水」。
評論一針見血地指出,這種注水辦案數就是注水豬肉,反應了某些法院的懶政惰政思想,本質上是一種一種統計腐敗。如果任由這種現象蔓延開來,將極大地助長造假風氣,嚴重挫傷老實人踏實辦案的積極性,更將招致人民群眾對司法公信力的質疑。
這篇評論的主題很新穎,並不是老生常談的問題。用詞也很講究老到,只就事論事,並不過分上綱上線。看得出來是法院系統內部人士,有感而發,並不是無的放矢,肆意挑撥社會情緒。
趙清渠看了看作者名字,寒冬應該是筆名。趙清渠基本確定作者是法院系統人士無疑。只有內部人士,才對法院的底細了如指掌。
文章點名批評了濱海中院辦案明星劉某某。如果沒猜錯的話,作者應該就是濱海法院系統人士,否則不會如此謹小慎微地匿名投稿。
這篇評論的選題、立意、用詞都沒什麼問題,簡直就像自己修改過一樣。趙清渠對這篇評論稿的感覺很奇妙。他隱約覺得作者的文風,跟他如出一轍,簡直就像自己寫的一樣。
見了鬼了!趙清渠從事評論工作十幾年來,從沒有這種感覺。
韓東要是知道趙部長的想法,非得樂開了花。這篇評論本來就是《法制日報》刊登的,而修改這篇評論的,正是趙清渠,只不過時間是2007年。韓東原封不動地搬出來,又投到了《法制日報》,可謂完璧歸趙。
只不過,原文里點名批評的是西部某法院。韓東移花接木,將靶子變成了濱海中院。他為了集中火力,更是赤裸裸地點出了民三庭辦案明顯劉某某。
趙清渠心中有了計較,又看了一眼另一篇選中的評論:《柔性文明執法不等於乾瞪眼》,評論的是城管文明執法的問題。相比較辦案數統計造假,城管執法已經老生常談。這篇評論文章寫得不錯,就是缺少新意。
那就這篇了!趙清渠在小王選出的兩篇評論中,決定刊用韓東投稿的一篇。他把署名寒冬的評論文章列印出來,在上面批註「刊發法治聲音」幾個龍飛鳳舞的字。
可以預見,這篇文章的發表,將在法院系統,特別是濱海法院系統引起驚天駭浪。
不過這正是評論的價值所在。趙清渠想到某李姓首長,曾為電視節目「焦點訪談」贈言四句——「輿論監督,群眾喉舌,政府鏡鑒,改革尖兵」。這四句話對法治評論也有極強的指導意義。這個叫寒冬的作者,不正是作為群眾喉舌,發揮著監督法院公正司法的建設性作用嗎?
如果這篇評論效果好的話,有必要協調其他同事,去當地法院走走看看,爭取弄個深度報道。素材極具價值,趙清渠不肯輕易放過。
濱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辦公室。院長陳援朝正在埋頭批閱文件,突然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響起。他皺了皺眉,誰這麼沒規矩。他正要叫聲進來,只見分管民商事審判條線的朱副院長,已經推門而入。
朱副院長神色焦急惶恐,看來多半出大事了。「陳院,出大事了!」朱副院長的辦公室跟陳院長的辦公室,同在一層樓,相距不過20多米。他竟生生地跑出一頭細密的汗水,可見問題很嚴重。
「老朱,你不要慌,慢慢說。」陳援朝調整坐姿,摸出一根煙,自顧自地點上。他平素注重修身養性,自勉格言為「每臨大氣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見朱副院長神色慌張,他心知這事多半要自己拍板決策,可不能也亂了陣腳。
「陳院,人民網輿情監測中心監測到,《法制日報》的主打評論,今天點名批評了濱海中院統計造假。我一聽消息就趕忙過來向您彙報。這事多半最高院的領導也知道了。」朱副院長不能不慌,民商事審判條線是他分管,如今被國家級媒體指名道姓地批評。要追究起來,他起碼有管理不力的領導責任。
「報紙帶了嗎?」陳援朝公務繁忙,平時對《人民日報》、《法制日報》、《人民法制報》等大報要報,只是粗粗瀏覽,並未細看。
朱副院長趕緊遞過早已經準備好的報紙。「陳院,這件事我事先完全不知情,我建議由我帶領紀檢部門親自去核查。如果評論屬實,建議嚴懲不貸。」
朱副院長打算殺雞儆猴,擺明自己的態度,撇清跟這件事情的干係。
「老朱,不急,等我看完報紙。」評論不長,只有五六百字,陳援朝很快就看完了。這篇文章用詞犀利,透露的細節豐富,指名道姓批評濱海中院民三庭辦案標兵,在辦案數中統計上造假。
這篇文章應該是濱海法院系統內部人士的手筆,陳援朝馬上就判斷出這個叫寒冬的作者的來頭。是正義感驅使,還是利益紛爭,亦或是私人恩怨,陳援朝還捉摸不透。但現在也不是深究陰謀詭計的時候。
這篇文章將辦案數造假和腐敗、司法公信力結合了起來。這已經不是批評了,而是指控,嚴重的指控。最高院的領導、濱海市的主要黨政領導,看到這篇文章后,會對法院系統產生什麼印象?會對自己這個一把手院長產生什麼評價?這是陳援朝要考慮的問題。
文章火力雖只集中在濱海中院,但誰知道會不會因此揭開、曝光一些灰色領域,造成串案、窩案?作為院長,陳援朝要考慮的更多。當務之急,是怎麼將這篇文章的影響降到最低。不給濱海法院系統抹黑。
「老朱,通知院領導開會,就是現在。」陳援朝沉思片刻,決定立即開會討論部署。朱副院長應了一聲,領命而去。
濱海高院九位院領導恰好都在,不到五分鐘就集合完畢。幾桿老煙槍一碰頭,就摸出煙吞雲吐霧起來,一時辦公室煙霧繚繞、宛如仙境。
「今天召集大家開會,主要是討論《法制日報》批露的濱海中院統計造假問題。請朱副院長介紹情況,同志們都發表下意見。」陳援朝見人到齊了,吸了一口煙,正式宣布開會。
朱副院長簡要地介紹了情況,重申了願意帶隊調查,如情況屬實,對有關責任人嚴懲不貸的建議。幾位院領導都沒有意見,悶悶地抽著煙。反正火又沒燒到自己屁股上,老朱願意攬事,就讓他去好了。陳援朝掃視了一圈,就知道幾位院領導都準備置身事外。
看來只能自己來給他們擦屁股。「那就由老朱帶隊下去調查,三天內形成詳細的調查報告。調查注意保密,不能跑風漏氣。老賀負責監測、處理輿情,其他領導隨時待命,等候工作安排。散會。」
陳援朝發號施令以後,又給濱海市主要黨政領導和最高院的領導各去了一個電話,彙報濱海高院對此事的態度。
現在就看調查結果了。希望報紙報道失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