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東征(八)
雖然曹文柱全軍覆沒,但張駿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率領全軍直撲臨洮。這樣一個洮水之泮的軍事重鎮,竟然已經無兵可守,就像被剝······光了衣衫的小娘子,在涼軍的粗······暴攻勢下瑟瑟發抖。
留守的漢軍眼睜睜看著涼軍前鋒大搖大擺地在洮水上架起浮橋渡河,不到半天功夫就兵臨城下。然後,臨洮內的守軍開門請降了······
臨洮發現了漢軍的屯糧,張駿聞訊,真是喜出望外。他將后軍的指揮權授命給陳珍,親自騎馬趕往臨洮。
在臨洮城的北面,背倚城牆面朝平原,有漢軍一座大營寨,裡面房屋很多;此時留守的官吏武將已經盡數投降,張駿和王猛、周同、胡碩、李弇等騎馬趕到了已經被派兵守衛的糧倉。
張駿已經有點迫不及待,他大步走進一間房屋,只見裡面立著七八個圓柱形的囤,周圍用密竹篾圍著。張駿拔出佩刀來,隨手一刀從中部刺擊去,然後向側面一拉。頓時竹篾被撕破,露出裡面的麻袋,麥子嘩嘩流了出來,張駿伸手接住,放到嘴裡嚼了嚼,回頭道:「這樣的糧倉有多少,一共多少糧。」
一個漢國官員忙上前彎腰道:「回將軍的話,臨洮本有存糧七千斛,後來為了增兵支援,又調來了五千斛,現在共有一萬一千斛,可供應臨洮近左軍、民食用一月有餘。」
張駿的眼睛放光,臉色通紅,壓抑不住地興奮。古代戰爭消耗最大的就是後勤,往往運一石糧草就要消耗兩石。目前金城和晉興二郡千里送糧,壓力極大,這些糧食真是雪中送炭!
那官員又急忙說道:「守將曹壽發現漢軍進逼,得知漢軍已戰敗,就想下令卑職焚毀糧倉。卑職使計策將他騙進屋裡,伏兵拿住,這才保住了糧食。」
「你做得好。」張駿拍了拍他的肩膀,隨口道。
那官員頓時感覺渾身的骨頭都輕了好幾斤,更加賣力地忙前忙后。
「一萬一千斛!」他心裡暫時只有這麼個數字在腦海中盤旋。
雖然這些是要供應本地軍隊和民壯的口糧,但張駿根本不會考慮供養俘虜和漢國民夫······沒有縱兵劫掠屠殺已算仁義了,敵境作戰又不是平定叛亂,太客氣反而沒有威懾力。把俘虜直接押回晉興郡,包袱丟給竇濤了事。他只需考慮軍隊的口糧,將士們吃飽了才能繼續作戰。
「哈哈哈哈!」張駿控制不住喜悅的心情,猶自笑出聲來。
王猛、周同、胡碩和李弇等人見狀也面露笑意,張駿轉過身來,一掌拍在周同的肩膀上,又看李弇,吩咐道:「派人守著,咱們再看看其它糧倉。」
當下又當著漢國官吏等人,大聲道:「善待投降的漢兒,俘虜先送到枹罕軍寨,再轉送回晉興郡。」
俗話說得好:「手中有糧,心裡不慌」。一時間張駿走起路也大搖大擺,說話的口氣也不同了。沒法子,到底是個十五歲的少年郎,前世也不過是二十來歲的學生,心裡高興也不必非要裝模作樣地憋著。
及至第二日傍晚回到了枹罕城外,張駿見到這座城池也不慌了。漢軍縮在裡面不要緊,反正我有糧吃,慢慢想辦法。由於心情大起大落,驟然從擔憂中一下子輕鬆下來,張駿看著威武城竟然出口髒話,大罵道:「狗娘養的漢賊,看老子怎麼玩死你!」
眾將聽罷,哈哈捧腹大笑。
張駿轉身對陳珍吩咐道:「接連幾戰下來,受傷的弟兄要好生救治,最好讓俘虜抬著送回晉興郡修整。另外,陣亡的弟兄要收斂屍骨,火化后一併送回晉興暫存。凡是立功的,也要仔細記錄,不得有半點偏差,本都督會親自檢查!」
涉及到所有人的利益,陳珍不敢怠慢,當即領命,保證不出差錯。
琢磨了一陣,張駿又說道:「派人去向韓大帥報捷,然後請他出兵跟進。」
···························································
根本不用張駿專程派人報捷,隴西這片土地上早就遍布著涼軍各部的細作和斥候了,不出兩天,坐鎮金城主持佯攻和大河防線的韓璞就知道了前方的戰況,金城郡武將官吏無不驚詫。
「不到十日就斬獲上萬,會不會是前面的人故意誇大,所報不實?」常常跟在韓璞身邊的那個中年幕僚一直對張駿的打仗能力有所懷疑,這時候更是一臉的不相信,說道:「還有這樣的仗?」
這時候從晉興聞訊趕來的竇濤聽了這幕僚的話,心中不喜,皺著眉道:「前幾天就送回來三千多俘虜,這回又說在白雲道和臨洮大破漢軍六七千眾,等俘虜送回來。光見到的活人就能有六千多,報一個斬獲萬人之數,有什麼不可?」
韓璞淡定道:「前鋒打得順利,整個東征軍都省事了,這又不是壞事。老夫以為,可以繼續調集晉興郡府軍渡河進入洮水以西增援,把枹罕和臨洮城都交給咱們防守,讓少將軍再接再厲,打下狄道。」
幕僚恍然道:「只要佔有狄道,就相當於控扼了秦州的咽喉之地,阻斷漢軍西來增援,隴西郡成瓮中之鱉也!」
竇濤也很贊同,少將軍目前的氣勢正盛,繼續進攻倒也無妨。雖然本來此次東征的目的是盡取洮水以西之地,然後據河防守,從漢國的隴西咬下一大塊兒肉來,但如果能更進一步,何樂而不為呢?
想及此處,他便說道:「既然如此,金城郡應再出兵增員正面佯攻的部隊,牢牢吸引秦州主力。而本郡府軍也傾巢而出,接替前鋒軍攻打枹罕城。而少將軍所部前鋒,則直進狄道,迅速堵塞漢軍咽喉!東征大軍全線出擊,打它個措手不及!」
韓璞點頭應允,
眾將領命。緊接著,大家都輕鬆的談笑起來,直嘆韓老帥運籌帷幄,談笑間定鼎大戰。
等到會議結束,竇濤回到臨時為他騰出來的一處廂房,對方才金城諸將的自誇自擂很是不以為然。
他現在認為定鼎戰局的人是沖在前面的少將軍張駿,雖有冒險,但戰機抓得不錯、運氣也不差。前鋒不到十日掃蕩漢軍臨洮主力,用兵快速、然後繳獲糧草一萬一千斛,從根本上彌補了東征軍後勤的壓力。這些雖不能說和韓璞無關,但至少關係不大。
竇濤認為自己沒有偏向某一方,只是中規中矩地向遠在姑臧的大將軍奏報。他先寫了一份文書,然後就立刻準備啟程、親自去前線眼見為實。
但在房屋裡來回踱了幾步,覺得此次大捷,大將軍和涼州百姓都會興高采烈慶賀一番,而自己這份奏書卻太平實,完全沒有突出影響。
他急忙走到書案前,提起毛筆重新寫末尾,用了太史公一般的抒情概嘆手法,預言收復隴西全境指日可待!然後又言大將軍文治武功,少將軍胸有大略,天不亡我大晉;更贊主帥韓璞運籌有方,各軍將士齊心用命。涼州上有明主,下有忠勇之將,再現當年輝煌不遠云云。
竇濤雖是武將,但也不是莽夫,他出身名門,文筆自然不差。再加上內心激動,一口氣飛快寫完,自己讀了一遍,也覺得文采斐然,言辭豪邁。當下十分滿意,一面忙著謄錄,一面喊隨從進來,交代道:「等我寫完捷報,立刻以快馬六百里加急遞送姑臧!」
姑臧東門,三騎成品字形從大道上飛馳,一騎老遠就暴喝:「閃開,閃開!」說實話,大城姑臧里的老少爺妹兒什麼章是沒見過,但一早大街上就這麼縱馬的情況實在很少見,這樣囂張的陣仗,多少年都沒有了。
當中一人身披甲胄,背上插著三面紅旗,每面上都寫這一個字,連起來就是:急!急!急!那人一邊催馬疾馳,一邊大喊:「捷報,捷報!東征軍前鋒少將軍駿,十日斬獲漢軍萬人······大捷······大捷!」
無數的百姓和路人正駐足觀看,聽到這個消息,先是一愣,接著就是歡呼四起。所謂軍國之事,如今在轉眼之間就路人皆知。當然這種好消息路人皆知也沒有什麼壞處。
晉使史淑和王沖正在上朝的路上,這一段時間涼州已經完全倒向了大晉,所以他們的狀況好了太多。再加上史淑在涼州文名日重,又是少將軍張駿的老師,所以就恢復了參議州事的資格。
兩人聽到馬蹄聲急促和喊聲,便叫人把車馬讓到了路邊。這種急報可不多見,他也很好奇,專門從轎子里走出來,饒有興緻地看著飛奔的駿馬,一臉從容中帶著一種舒坦。
等到聽清了內容,史淑臉上笑意更濃。一旁的王沖拱手道喜:「史兄收了一個好學生。」
史淑口中謙虛,但得意之色也掩飾不住,只是擺手道:「我這個老師可沒教他什麼······」
········································
枹罕城外,張駿正在中軍大帳前向西張望,半空冒出一大團黃塵,晉興郡府軍馬上就要到了。
周同騎馬到帳前,翻身下馬,順著張駿的目光眺望一眼,走過來說道:「大都督,援軍已到三里之外。韓老帥真是穩操勝券,等咱們打得差不多,就撿枹罕城來了。這座城守軍剩得不多,外無援軍,圍住四面攻打耗也能把漢軍耗沒。攻佔枹罕城的功勞,已是板上釘釘的事。」
張駿隨口道:「來的是竇濤竇郡守,可不是韓老帥。再說了,咱們把外面的肉啃完了,骨頭還不給人留幾根?」
「骨頭裡有油,香著哩。」一臉鬱悶的韓虎道。他前期打得太順,張駿便讓他看住枹罕城裡的守軍,結果白雲道的大戰就沒輪上,現在可是滿腹牢騷。
張駿稍微尋思了一下韓虎的話,覺得枹罕城的油水最有價值的就是糧食,像這種軍事城鎮,肯定會囤積半年以上糧草,才能避免被圍死了不攻自破。
他便說道:「糧食一人能背多少?難道大伙兒還能背回廣武郡去,有的吃就沒事了。」
就在這時,陳珍也朝大帳走過來,聽到二人說的話,便笑道:「這下韓老帥可不會說主公輕敵冒進了。」
陳珍和韓璞的關係莫逆,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他能到大都督麾下效力,還是當初韓璞的推薦。所以眾人見到他,就閉口不談韓璞的事情。畢竟人家現在相當於世軍中的大管家,參謀、護衛、後勤、記功全握在人家的手裡,誰也不會平白得罪他。
張駿心裡倒是很清楚,這次作戰除了自身實力強外,還有運氣的成分,是否能快速除掉白雲道的漢軍主力、一萬一千斛糧食是不是能保存,這兩個環節都有無數可能。
他不動聲色地說:「韓老帥求穩,不過部署大局還是十分老道的。他雖不會像咱們這樣繪製詳細的地圖,卻對隴西的山川形勢如數家珍,讓我們繼續進軍狄道,此乃一陣見血的招數。」
從枹罕城沿白雲道東進,到了洮水邊就是臨洮城。臨洮再沿著洮水西去,就是狄道了。
狄道古代為狄人所居,故名狄道。《史記·孝文帝本紀》、《後漢書·百官志五》說:「縣有蠻夷曰道」。秦穆公用由余之計,向西開拓,西戎八國臣服於秦,隴坻以西綿諸、緄戎、翟豲之戎,相繼為秦所征服,並在當地設「縣」、「道」管理。秦伐西戎後設置了邽縣(今天水一帶)、冀縣(今甘谷縣)、豲道(今武山縣)、綿諸道(今天水)、狄道等。秦始皇統一六國,拓疆闢土,開始在民族地區設「道」進行統轄。所謂「道」,與內地的「縣」是有區別的。《漢書·百官公卿表》說「縣有蠻夷曰道」。
狄道作為隴西的兵家必爭之地,一直戰事不斷。最著名的當屬三國魏正元二年(蜀延熙十八年,255年)時魏徵西將軍陳泰迫退蜀軍的一次奔襲作戰。
當時,蜀衛將軍姜維乘魏大將軍司馬師病亡,督車騎將軍夏侯霸、征西大將軍張翼等數萬人攻魏。到達枹罕后遂向狄道進軍。魏徵西將軍陳泰命雍州刺史王經率所部進駐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陳倉到達后,再鉗擊蜀軍。
結果王經輕敵,不俟陳泰軍至即擅擊蜀軍,先後敗於故關、洮西,大部傷亡或逃亡,殘部萬人還保狄道。姜維乘勝圍狄道城。魏大將軍司馬昭命長水校尉鄧艾出任安西將軍,與陳泰并力抗擊蜀軍,並遣太尉司馬孚為後援。
陳泰與鄧艾軍會合后,分三路進至隴西,避開蜀軍,出其不意地繞過高城嶺(今甘肅渭源西北),進至狄道東南山上,燃火擊鼓與城內聯絡,守軍見援軍至,士氣大振。姜維督軍沿山進攻,被魏軍擊退。陳泰揚言截斷蜀軍退路,蜀軍震恐,遂撤軍退走鍾堤,狄道之圍遂解。
從此歷史戰役可以看出,一但駐守狄道的守軍有了充足的防備,想要攻破是十分困難的。但如果真的能夠出其不意佔領狄道,則進可輕易威脅還在與佯攻的涼軍周旋的秦軍主力,退可掐住隴西咽喉,秦州再想派援軍就沒指望了。
張駿回頭對部將說道:「胡碩負責交接防務,這回韓虎所部當先。等晉興郡府軍一到,即可出發,全軍逼近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