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屬於父親的奇迹
世上沒有什麼東西比這群幽靈般的人更令人感到毛骨悚然了。近一兩個月來,他們從外省來到這兒,默不作聲地經過城廂,在饑饉的巴黎安頓下來,就像墓地里的那些可怕的阿拉伯食屍鬼似的。
今天,來自各省的那些忍飢挨餓的人在巴黎代表整個法國,向國王發出了「讓我們自由!」的呼聲,向上帝發出了「讓我們吃飽!」的祈求。這股聲音只需要一個契機,就能徹底在法國全境爆發。
格洛瑞亞和吉爾貝耷拉著頭,顯得沒精打采,他們這一路走來所見的只是一路的屍體,屍體上血跡都已經乾涸了,大概是昨天晚上龍騎兵肆虐的結果。
「布宛納先生,我們能戰勝那些龍騎兵嗎?」
「會有機會的,他們只不過是跳樑小丑,這裡是法蘭西!他們很快就會夾著尾巴逃回他們的老家!」
……
他們花了大概有半個多小時終於走到了今天我們稱作拉丁區(注1)的那個地方,他們走上阿爾普街,最後進入聖雅克街。他們看見街道上都築起了路障,就像投石黨運動(注2)時那樣。女人和孩子把對開本的大書、笨重的傢具、貴重的雲石檯面都搬到房子的最高層。一旦外籍士兵企圖闖進老巴黎的這些曲折、狹窄的街道,他們就準備用這些東西去砸那些士兵。
格洛瑞亞不時看到一兩個近衛軍士兵異常迅速地組織起一群人來,呆在他們中間,把瞄準射擊的要領教給他們,女人和孩子在一旁興緻勃勃地看著他們操練,似乎也想把一切都學到手。
「這裡就是大路易中學了。」吉爾貝突然指著旁邊叫道。
格洛瑞亞愣愣的看著學校門口的混亂,他發現大路易中學的學生竟然公然造起反來。他們挺身而出,驅逐他們的老師,那副模樣和文革時期的紅衛兵極為相似。在格洛瑞亞和吉爾貝走到學校門前的時候,學生們正圍著那道柵欄門,大聲威脅,校長嚇得一個勁兒地哭。
格洛瑞亞觀察了一會兒校內發生的這場騷亂,突然用洪亮的聲音問道:
「你們當中誰叫多弗·彼安文!」
「誰找我呀?」一個外貌如少女般俊秀的十五歲的小正太答道,他在三四個同學的幫助下,正搬來一把梯子,以便爬上牆去,因為他無法把那道柵欄門強行打開。
「到這邊來,我的孩子。」
「您要我過去幹什麼,先生?」小彼安文問格洛瑞亞。
「您要把他帶走嗎?」校長大聲問道。他看到這兩個全副武裝的人,其中跟小彼安文說話的那一個身上還沾滿了鮮血,心裡十分害怕,但是身為校長的責任感讓他依舊站了出來。
小彼安文有些害怕地看著這兩個人,他從來沒有見過這兩個人,而且格洛瑞亞和吉爾貝如今又是一身煞氣,讓小彼安文根本不敢去和他們說話。
「你先下去!」格洛瑞亞正色說道,「你的父親絕對不希望你這樣做!這場搏鬥可不是小孩子過家家的遊戲,這是一場要命的搏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看到了吧,多弗。」校長說,「這兩個先生他們經歷了昨天夜晚的混亂,他們深切的知道這場爭鬥的本質。先生們!學生們!我的孩子們!」這個負責任的可憐校長喊道,「聽話吧,外面的爭鬥沒你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我命令……不,我懇求你們聽我的話!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們好!」
「這個大叔是個好人。」吉爾貝喃喃道。
「哦?你怎麼看出來的?」格洛瑞亞饒有興趣的問道。
「俺娘說過,只有好人才會在自己沒錯的時候低聲下氣的求人。」
「先生,」小彼安文堅定不移地說道,「如果您喜歡的話,就把我的同學留下來好了,但是我呢,好好聽著,我是要出去的。」像他這樣大的孩子意志這麼堅定,真是少見。
他朝那道柵欄門走去,校長抓住了他的胳膊。
但是他把蒼白的額頭上那漂亮的褐色頭髮一甩,蠻橫的說道:
「先生,你阻止不了我的!我可不是其他人!」
看著小彼安文,格洛瑞亞只覺氣不打一處來,「混賬小子!你的父親為了你已經死了!你就這樣報答他?」
「呸!誰信你的鬼話,我根本不認識你。」
「你看看這是什麼!」格洛瑞亞雙眼一瞪,把尚且沾著血的皮箱子扔過了柵欄。
箱子落地之後發出了一聲難聽的響動,直接散架了。箱子里空蕩蕩的,只有幾件孩子穿的衣服和一本書。
小彼安文不耐煩的望了望格洛瑞亞,不明白他把箱子扔過來到底是什麼意思,當他看到一雙可怕的眼睛的時候,他才顫抖了一下,壓抑下了胸中的怒氣。
「你好好看看這本書的第一頁。」格洛瑞亞痛苦的閉上了雙眼,「那是你父親留給你的。」
小彼安文看了看格洛瑞亞,
「多弗,我看到了巴黎城的大火,十分擔憂,連夜為你帶來了你的新衣服和你的日常用度,好好地用功。一七八九年七月十二日。」
緊接著下面又出現了一行用鉛筆寫的潦草字跡,似乎是在緊急情況下寫的,「巴黎實在是太亂了,到處都是德意志騎兵,我恐怕走不到學校了,我衷心懇求撿到這個箱子的人能將它帶給我的兒子。他在巴黎的大路易中學讀書,名叫多弗·彼安文。好心的先生,願上帝保佑你。」
這位偉大的父親顯然是在進入巴黎之後被捲入了混亂之中,在他寫下這行字的時候,他可能已經受傷了,所以他才用這麼絕望的語氣留下了這些字跡。當他被龍騎兵打的垂死的時候,他用軀體護住了箱子,卻沒想到從河濱大道上滾了下去,但他卻在那般重的傷勢下又撐了許久,就連死後還擔憂著他的兒子。這樣的奇迹,它獨屬於父親!
注1:巴黎著名的學府區。
注2:十七世紀中葉,在貴族煽動之下民眾發起的暴動,因運動起源於用石塊砸窗戶而被命名被投石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