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洛陽再變 劉石遣兵
第二天,天剛亮,就有小校前來高幹帳前報告,「壺口、長了已被劉石大軍收取。」
「什麼?劉石來了多少人,這壺口、長子不是有幾千人守著的嗎?怎麼這麼容易被攻下?」
小校道:「說是劉石軍來了幾萬人,拿著天子的詔書,聽說長子其中一面城牆上有都尉發話拒絕,被城下的暗箭射死,在大軍的威脅下,不得不開。壺口更是直接開了城門。據說守城的人曾是劉石的舊識,現在雍州大軍正向這裡開來。」
「他媽的!這些人都是懦夫。」剛說出口猛然想起什麼,又道:「你說什麼?」
小校道:「劉石領大軍收了長子、壺口后,向這裡開來了。」
「好!好!大膽劉石竟敢同袁家作對,我看你是不想活了。我要去見見劉石?」扯起馬鞭就要往外走。
郭援攔著:「將軍不要意氣用事,還是先將大營紮好,再設好陷馬坑,以免對方襲營。」
「好!好!這些事還用問我嗎?你們是幹什麼的?我只要問一問劉石,他為什麼要同袁家作對?」
第二天,劉石帶著大隊人馬趕到壺口關,趙雲自帶近兩千輕騎出城相迎。高幹早得人報,也打開寨門,擺隊相迎,兩軍對陣,高幹高聲叫道:「劉石!你為何不安安穩穩地做你的南陽太守,或者雍州牧,跑來與我爭并州?難道是想與袁家做敵嗎?」
劉石皺皺眉,正準備答話,身旁的校尉程銀大喝道:「高幹!你家也是累世高第,怎不知以下尊上。怎可對我家將軍如此無禮?我家將軍的大名也是你能隨意呼喚的嗎?還不快快賠禮。」
高幹怒道:「劉石職任驃騎將軍不過是用糧錢所換,怎能算數,再說按年紀,我也大過他,按家世他劉石更不可比。」
程銀怒道:「你不尊長上,年紀大是白大了,按家世,我家侯爺是漢室宗親,先帝親定的,也是你能比的。」正說著,看見劉劉石擺擺手,程銀停住不講了。
劉石打馬上前,對高幹道:」元才!我劉石無意同袁家作對,但我奉天子之命鎮守并州,這并州我是要定了。你回去同本初兄說,并州有我劉石在,讓他就不要再動心思了,好好地治理好冀州,思漢家恩德,早著人去向朝庭納貢,為朝庭分憂,我們還是同殿之臣。若執迷不誤,一旦天子令下,我必統大軍踏破冀州,解袁家入朝問罪,那就不好看了。回去吧!這并州不是你元才插手的了。」
高幹氣得臉上搐畜,過了一會兒,才道:「德然公!我聽說你氣力過人,武藝高強,我想同你比試一番,你可敢?」
劉石看了高幹一眼,暗道:「這世家子弟難道都是這樣,不知高低的嗎?大軍對陣,竟敢提議與我對陣單挑,要是我不同意他,心裡肯定不服,我且從心理上徹底摧毀他。」
於是道:「有何不敢?」
話音剛落,高幹眼光閃閃,面露一絲冷笑,拍馬上前,舉槍刺來,劉石舉槍一攔,雙方大戰幾十回合,不能不說,這高幹卻是勇力不錯,可惜遇到了劉石。
一年前,高幹有可能與劉石大戰個百十回合,現在,劉石氣力又有所突破,一百回合不到,高幹被劉石一槍拍倒,用槍尖指著高幹道:「我今天不殺你,讓你回去同本初兄傳話,并州不要再想了,好好地為天子分憂。不然洗凈了脖子待著我的青虹劍吧!」說罷退回。
高幹本以為自己已是氣力很大了,今天卻在劉石槍下只走了百回不到,讓他情何以堪。翻身爬起來,大吼一聲:「走!回去。」
劉石看他的樣子,心裡好笑,忽然大聲道:「高元才,你還有兩個下屬一起帶回去吧!」隨後高聲道:「帶夏昭、鄧升!」
高幹臉一紅,羞惱道:「無用之物,要他們何用?我們走!」說完頭也不回去走了。
剛被帶出來的夏昭、鄧升見高幹如此無情,心裡一片悲苦。
劉石看了他們一眼,問道:「二位有何打算?」
夏昭心中凄愴道:「如果驃騎將軍能夠恕罪,昭願在將軍境內作一草民。」
鄧升應道:「升也是如此。」
劉石想了一下道:「即是如此,你兩個也是帶軍之人,隨軍行動吧!待立有新功,再做升賞。」
劉石剛回城,正準備布置攻打太原之事,小校來報,「劉長史、李大人派人來了,說是有緊急情況要向大人稟報。」
劉石心內一怔,急喚進來,來人向劉石行禮,說道:「劉長史、李大人說『皇甫大人回來了,說是天子去了許縣,請驃騎將軍急速回長安商議。」
「怎麼回事?天子怎會去了許縣?」心中疑惑,但知道一定又發生了大事,立即招眾將商議,任命趙云為上黨太守,劉虎為都尉,領軍二萬鎮守上黨,固守河東,監視太原。
隨即帶領餘眾返回長安。
剛回到驃騎將軍府,劉石找來眾人商議,皇甫酈道:「天子被曹操挾持去了許縣,楊奉、韓暹二人攔截不力,自梁縣去往揚州,看樣子是去袁術那兒去了。如今洛陽落入曹操手中,弘農太守是我從弟,如今兵薄,來不及同將軍說,我已讓子鳴派人前去協守函谷關。」
劉石急問出了何事?
皇甫酈將董承與韓暹不和,董昭密招曹操入洛一事細細地講了一遍,天子及一半大臣本待不想去,但曹操堅持說洛陽無糧,無法供應天子及眾大臣日常費用,許縣地近南陽、淮陽等糧豐之地,可就近取食。待洛陽情勢好轉再返回不遲。
曹操認為張楊、韓暹有罪,免了他們的職任,還要追責,自任司隸校尉,司徒之職,還對眾大臣進行監視。皇甫酈見勢不好,就自走了,天子密傳皇甫酈讓驃騎將軍想法救他。
劉石聽了不語,眾人面面相覷。
大家都知道這曹操可不同於董桌、李催之流。
早先以識人之能的許子干曾說過:「曹操是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眾人心中出現一句話:『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是這曹操雖能,但有辦法說服袁紹、袁術嗎?還有劉表、劉璋。
在場的沒有一個人會相信,這曹操只是為了天子及眾大臣好,看樣子,他們得應對更複雜的事情。
李儒道:「主公應以不變應萬變,想要上黨穩固太原必須奪得。想要太原安全,雁門郡又不得不掌握在雍州軍的手中,只是這太原、雁門都在匈奴人手中不好拿啊!」
賈詡突然道:「據我所知,這太原、雁門不過是匈奴右賢王佔據,自匈奴單于去年死後他的兒子呼廚泉繼單于位,目前仍在河西、上郡、雲中、五原一帶活動。右賢王去卑不過三萬,能戰之後七千人左右。只要驃騎將軍突襲佔據雁門,太原后,推薦一位護匈奴校尉,去與呼廚泉溝通,未嘗不能穩太原、雁門。再說,曹操新接天子,裝模作樣也需幾月時間,有這幾月時間,將軍以奉天子之令,持斧鉞之節,平三州,誰能反對?只怕是西涼就來不及了。」
「這是為何?」劉石疑道。
賈詡解釋道:「西涼雖亂,只要有外力逼迫西涼,西涼又變得極為團結,不易取下。而且,曹操也不想將軍取下,矯詔可能已在路上,不日就會送達將軍和西涼諸人的手上,甚至護匈奴校尉的任命書也快到了。也許還有調將軍及眾位去朝庭任職的旨意。」
劉石一怔,看了賈詡,沉聲道:「我不管曹操搞什麼東西!他想真正為大漢天下,就得讓天子回到洛陽,自己單身前去任職,以公心為百姓,我自服從。不然,想將我調離現有地盤,想都不用想。諸位如果想去朝庭任職,我劉石絕不阻攔。如果想在雍州與曹操暗通曲款,我劉石一經發現定斬不饒。」
又道:「文優即刻擬表,薦閻柔為護匈奴校尉,快馬加鞭送去許縣,另將應送的貢物仍是一分不少送給天子,表我們鎮守并州、雍州,監督涼州的決心。」
停了停,又看了看眾人,堅決道:「另表子安為上黨太守、正和為太原太守、季珪為雁門太守。著子龍領兵一萬、閻柔、張綉帶本部兵馬奪取太原、雁門,我自帶兩萬精銳為後軍,文和隨軍,興霸駐守河東,接應弘農,其他不變。并州三郡現在必須控制在我們的手中,時機許可時,收回西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