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季漢再起> 第一百七十一章韋端擋路 追述前因

第一百七十一章韋端擋路 追述前因

  彭脫帶領幾萬大軍直向涼州壓來,剛到涼州邊界,就見涼州刺史韋端迎面跑來。彭脫將手往下一壓,叫聲:「停!」幾萬大軍如奔騰的洪水一般突然停下,紋絲不動。


  韋端看了心裡暗驚,不過看對方總算停下來,知道對方並不打算開戰,事情仍然留有餘地。開口道:「彭將軍率大軍侵我涼州所為何來?難道不知王法嗎?」


  這韋端字休甫,本是長安人,性情忠直,頗有才氣,前年被曹操推舉為涼州牧。自上任后極力拉攏韓遂、馬騰。原本因地盤相互爭執的兩人,被韋端勸合下結為兄弟。


  不過縱然如此,兩人還是面合心不合,時常在底下發生一些爭鬥,好在面子上都還過得去,可謂斗而不破吧!這兩年來,韋端可是看得出來,兩人中,以馬騰較為忠直一點。韓遂早有九曲黃河之名,從這一個名字就知此人心裡極為狡詐。但此人極善拉攏一些涼州的胡人頭領,在涼州中頗有威望。


  韋端雖說忠直,但不愚,有意拉攏馬騰,制衡韓遂,就與馬騰走得近一點。


  涼州經歷多年兵災,極為窮困,這兩年安定在劉石的經營下,將原本游牧的胡人,全部強迫他們就地定居,與漢人們一起耕田、植果,即使部分被允許放牧的胡人,也必須將家中的小孩送交一個以上到長安讀書,學習禮儀。


  為了解決這些胡人的生活,早期也對這些胡人多加支持,除了免除稅賦,還提供一定的糧食補助,供他們渡過荒年。在雍州府的監管、督導下,幾年來,這些人的日子好了不少,就是那些仍然允許放牧的胡人,牛羊馬都肥壯了許多。加之雍州府重商,允許商賈自由流動。這些牛、羊、馬被賣到長安,換取便宜的日常生活用品,這些放牧的胡人,覺得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心思也就安定下來。


  涼州那些胡族豪率、甚至是漢人豪族看在眼裡,一股股貪婪湧上心頭,甚至北地那些未被收服的胡人,見雍州軍鞭長莫及,膽子也大了起來,偷偷地與涼州胡人及部分漢人豪族溝結起來,組織部份胡、漢人前去搶掠,成功了幾次,膽子越來越大,那些本來日子過得好好的安定胡人,見到涼州或北地部份胡人前來掠奪,自然心有不甘,報給雍州府。


  劉石接報后,讓彭脫前出陳倉,來到高平。但這些嘗到甜頭的胡人,如何願意罷手,再說彭脫帶來的部曲不過一萬多人,大部是步卒。這些胡人不以為意,仍然我行我素。


  接到報信后,彭脫也攔截了幾次。但這些胡人極為狡猾,利用地理上的熟悉,根本上不當一回事,等彭脫來了,他們就跑,彷彿捉迷藏似的。


  前幾年劉石受天子之命,確保洛陽北部安全,而洛陽北部安全在於上黨、太原兩地。要保住太原、上黨則必須守住雁門險地,只有依險才能確保胡人的隨意劫掠,減少大軍長駐,避免軍耗過度,造成百姓貧窮。


  劉石知道天子一句話勞死一方人,這駐軍防守的費用是沒有其他人能夠給予支援的,所有的費用都會出自雍州府。但天子之令又不可不執行,何況佔據并州對長安的防守也是極有好處的。


  也許天子也知道目前長安府的困難,既要奪占并州,又要供給洛陽糧草。於是將河東肥沃之地划給了雍州,其實朝中大臣也知道,這河東之地,不服朝庭詔令,天子到安邑時,連吃的都無人捐助。將此郡劃歸雍州,讓劉石去管,算是朝庭對劉石的一種獎勵,至於劉石能否收到稅賦,那就不關朝庭的事了。


  劉石意外得到河東,自不會放過,通過霹靂手段,將胡人、河東豪強一一或消滅、或收服,成為反哺長安的一個寶地。隨即以河東為基地,進攻上黨,直至將大部胡人趕出了雁門關以外。


  至此,劉石才鬆了一口氣。


  誰知就在此時,天子被曹操挾持前往豫州許縣,讓劉石措手不及,只得讓魯肅密切關注。


  隨後聽到袁術不滿大哥得到徐州牧之職,發動侵襲戰爭,大哥為阻擊袁術,親率大軍前往前方。留守州府的張飛,原以為他能結好世族名士,不料卻得罪了丹陽軍將,引得呂布襲城。


  徐州失守,呂布反薦劉備為豫州牧。


  袁術本想趁劉備勢弱,一舉消滅劉備,再謀徐州。出人意外,呂布反而為劉備說合,聯手阻止了袁術的進犯。後來,袁術與呂布聯姻,再次攻擊劉備,情況危急,劉石暗自領大軍進入南陽,準備出手支援。正在這時,袁術大將奉袁術將令,攻滅了陳國,滅了陳王一家,引得天子大怒,曹操擔心袁紹引軍入兗,不敢出兵。


  天子盛怒之下,密詔劉石出兵征剿袁術大軍。


  劉石接詔后以霹靂手段剿滅袁術攻擊陳國的大將,並將人頭送往許昌報功,回軍直擊袁術大軍,袁術驚慌之下,逃過淮河。


  劉石知道,能夠快速地擊潰袁術,勝在突襲,想將袁術徹底消息,現在的力量還不夠。有時是牽一髮一動全身,徐、兗、豫、揚局勢複雜,劉石見好就收,帶著幾萬俘虜回軍長安。


  至此,劉石才將目光放在安定、北地二郡。


  不過,剛經過多次戰爭,兵疲民困,雍州百廢待興,特別剛剛遷移了幾十萬人入長安,這一時生民衣食之用不能不籌措,不然引起百姓反抗、逃離就麻煩了。


  因此,一方面讓彭脫兵出高平,警告韓遂、馬騰不得再隨意進出安定、北地二郡,另讓李儒著人勸說定安高平以東、以南,北地參縣以東、以南的漢人、胡人就地築城定居、耕種,即使是部分游牧的胡人,也勸其將小孩送往長安學習禮儀、五經之類,讓蘇雙組織商隊以低價向胡人牧民及漢人提供日常用品,收購其手中能夠換錢的物品,確保其生活安定。


  隨後又組織百姓對關中的霸河、渭河、涇河等幾大河流進行疏通,穩固提岸,防止洪災發生,確保農田灌溉。由於有大量的軍卒參與,這些工程得以順利完工。


  有人提議涇水、洛水水源豐沛,兩岸地肥平整,本是糧倉之地,只是因鄭國渠阻塞,造成左馮翔土地荒蕪,如能修行整修,關中將不在為糧而愁,百姓安居,是一件利民利國的好事。


  同時對涇河進行疏通之後,以利航運,安定、北地二郡必將受益非淺,戰時軍需耗用必能減少。


  劉石一聽,大感興趣,派人進行查看、整修。


  兩年之後,關中一片欣欣向榮之態。但安定、北地二郡,劫掠之事,無法制止,必須痛下決心完全收服安定、北地,才能確保兩地真正安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