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 紐約收穫
看著如同孩子一般歡呼雀躍的蘭迪,連帶著其他人也都紛紛燦爛地大笑起來,過去這段時間以來積累的緊張和壓抑,在此刻全部都酣暢淋漓地釋放了出來,這樣的時刻,每個人都感同身受,那份喜悅是共通的,讓人沉浸其中。
在一片歡笑的聲音之中,柯爾拍了拍陸離的肩膀,看到陸離轉過頭來之後,他開口詢問到,「感覺如何?」
「很好,非常好。」陸離的嘴角也不由自主地一起上揚了起來。之前在紐約的時候,他就已經慶祝過一次了,雖然說在此之前陸離就知道,無論是和哪家超市合作,這都將是一筆天價合同,但真正白紙黑字簽署完協議之後,那種感覺還是與眾不同的。
但柯爾還是微笑地看著陸離,補充說道,「我說的是時報。」
「噢。」陸離這才明白過來,發出了感嘆聲,笑容變得更加燦爛了,「時報,感覺很好,是的,很好。你們剛才提起的話題是什麼意思?」
「夢想終於成真了,他們擔心你會搬到紐約去。」柯爾簡單的總結讓陸離愣了愣,隨即意識到柯爾沒有在開玩笑,於是暢快地大笑了起來,「這想法又是從哪裡來的?」
笑過之後,陸離接著回答到,「當然,作為一名新聞系的學生,能夠為時報撰寫稿子,這絕對是職業生涯的巨大突破。但就好像高中時候的籃球隊隊長或者四分衛一樣,那是一個巔峰,可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那不是最高峰。我也不希望因為時報的臨時合同就自滿。雖然說,我已經在學校的圖書館里大喊大叫地宣告過了。」
最後一句話,陸離還露出了自嘲的調侃表情,這讓柯爾呵呵地輕笑出了聲。
「事實上,這只是一次短期合同,每個月五篇文章而已。如果我交不出優秀作品的話,有可能三十篇文章,時報一篇都不發。」最開始的激動和雀躍過後,陸離冷靜了下來,重新變得腳踏實地起來,「所以,這是一個開始,接下來還需要繼續努力。所以,我不會為了時報的合同,回去紐約。」
「你的意思是,什麼都不會改變。」柯爾露出了心滿意足的笑容,他猜對了。
「是的,什麼都不會改變。」陸離點點頭表示了肯定,「不對,這樣說也不對,接下來,我可能會四處旅行一段時間,尋找更多的創作靈感。就好像弗雷德一樣。你知道,好好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又一次回到紐約,和全食超市簽署了一年的合作協議,和「紐約時報」簽署了六個月的短期合同,這給了陸離很多靈感,紐約確實是一座充滿無限可能性的城市,讓人著迷。當然,前提是,雲巔牧場的盈利確實給了陸離更多的思考空間,還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但事實上,過去這一年的生活卻讓陸離有了更多的想法。其實生活有很多可能性,可以選擇成為流浪音樂家,可以選擇不斷走在路上,可以選擇成為都市白領,可以選擇一技之長的藍領生活,可以選擇追尋父母的腳步繼承家業,也可以選擇暫時放慢腳步觀察生活……
但大部分人總是想當然地否認這些可能性。比如說,不工作的話,沒有錢,沒有錢就要餓死了;比如說,人人都想要出去旅遊,可是旅遊需要花錢,還需要時間;再比如說,享受生活需要態度,但工作的繁忙和生活的壓力卻讓人根本沒有辦法靜下心來。於是,他們想當然地成為生活的奴隸,走上一條「眾望所歸」的道路,社會主流上每一個人都會走上的道路。
生活存在著無數可能性,但在自己主動嘗試之前,這些可能性都是不會實現的。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西方的間隔年。所謂的間隔年,就是大學生在畢業之後,工作之前,給自己一年時間,到世界各地旅遊,以自己的雙腳去窺探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然後尋找自己、積累經驗,找到自己內心的追求,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的過渡。
這群畢業生們,在上路的時候,他們的身上往往沒有錢,又或者只有少量地資金,根本不足以支撐一整年的環遊世界旅行。但他們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一邊旅遊一邊打工,參加國際組織的志願者活動,以沙發客的身份結交朋友,徒步旅行加上公路便車的方式……諸如此類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學會獨立解決問題,學會團隊合作,學會接觸陌生人,學會面對危機,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學會敞開胸懷,擁抱不同的文化。當間隔年結束的時候,有的人找到了自己的目標,於是義無反顧地衝刺;有的人則依舊處於迷茫中,但至少他已經見識過了世界,看待生活的態度也將有所變化。
間隔年對於學生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來說,重要性是難以估量的,因為許多生活的知識,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心靈雞湯里也看不到。那麼,經歷了間隔年之後,這些畢業生們可以順利找到工作嗎?可以順利回歸生活嗎?答案是肯定的。
許多跨國的大型企業都十分鼓勵應屆畢業生開啟自己的間隔年,甚至有一些企業明確要求,擁有間隔年的應屆畢業生優先錄取。比如說谷歌就是如此。
伴隨著時間的推進,現在越來越多進入社會工作多年的職場人也開啟了自己的間隔年。他們選擇辭職,重新充電,尋找自我,然後再次回歸生活。資金不是問題,時間不是問題,生活也不是問題,重點從來不在於那些未知的困難,而在於戰勝困難的勇氣、面對困難的信心。
嘗試了之後,也許會有改變,也許不會,但如果不邁開腳步,那些所有的「可能」都永遠只是「不可能」。
就好像陸離一樣,如果當初因為畏懼和未知,他選擇轉手賣掉了櫸木牧場,那麼他現在的生活也就截然不同了。他不確定自己是否可以拿到「紐約時報」的工作邀請,但可以確定的是,他絕對不會在一年之內將自己的資產翻三倍。
「紐約時報」的短期工作合約,某種程度就是對陸離過去一年生活的認可:匠人系列的開發,文化差異視角之下的美國,以及他最近一直在撰寫的系列——網路時代背景之下現代人的焦慮、急躁和憤怒。
在陸離看來,如果他一直留在雲巔牧場,將自己的腳步束縛在這裡,那麼他永遠都不可能寫出這些文章,更加不可能得到「紐約時報」的青睞。所以,「紐約時報」的肯定,其實就是在催促著陸離再次邁開腳步,嘗試不同的生活。
老實說,以前年少的時候,一邊旅遊一邊工作,將生活變成度假,將度假變成工作,這應該是每個人的夢想。現在,陸離就有實現的機會,他十分樂意實現它。第一站,也許他應該前往阿拉斯加,追隨著弗雷德的腳步。
「旅行?你的意識是短期旅行,還是長期?」柯爾好奇地追問到。
「誰知道呢,一切皆有可能。」陸離笑呵呵地說道,看到柯爾那愣愣的表情,他放聲大笑起來,「先從短期的開始吧。我才剛剛喜歡上牧場的生活,我享受這裡的安逸和愜意,我還沒有做好長時間奔波的準備。」那調侃的語氣讓柯爾翻了一個白眼,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人們總是習慣於以數字來統計自己的生活,但很多時候,那些真正的收穫卻是數字所不能替代的。就好像陸離這一次的紐約之行,兩千萬的合同,這很美妙,也很神奇;但誰又能夠確定,陸離這一次精神上的收穫,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兩億美元的起點呢?
有些東西,看不見,不代表沒價值。
然後柯爾就看到陸離用力揉了揉巴基的腦袋,親昵地用鼻子蹭了蹭巴基,「更何況,家裡還有這群小傢伙呢。如果我長時間離開的話,我不確定回來的時候,他們還會不會歡迎我了。我可不想要冒險。」
柯爾無語地瞥了陸離一眼,直接無視了這傢伙,重新回到正事上來,「全食超市明天就會過來嗎?一百英畝的羽衣甘藍,蘭迪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你有什麼想法?」
「我們牧場有幾台收割機?」自從確定了種植羽衣甘藍之後,所有的配套設置都相繼跟了上來,陸離知道,一百英畝的羽衣甘藍想要在一天之內收割完畢,僅僅依靠蘭迪一個人是做不到的。所以,他們早就做好了準備。
「五台。」柯爾說道,「現在牧場除了蘭迪之外,我、斯嘉麗和傑西卡都可以開一台,但還有一台空閑著。」
現代化的機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陸離之前自己就親身體驗過,深有感悟。「肖恩?賈斯汀?愛德華?誰可以過來幫忙?我們就按照時薪來結算吧,你覺得合適嗎?」
「外聘嗎?」柯爾點點頭,「這當然沒有問題。只是我覺得,未來這是一項長期工作,不可能每一次都請幫手。我的意思是,要不要專門聘請一個幫手過來,幫助蘭迪;還是按照之前的計劃,亞當和斯嘉麗之中,撥一個去幫助蘭迪。另外,讓東尼或者布蘭登學一學收割機和播種機吧。」
「嗯,我知道了。」陸離點點頭,「等這一次的交易完成之後,我會正式考慮看看的。接下來又是繁忙的季節,我以為秋天忙完之後,冬天就可以清閑一下了,顯然我的想法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