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非常規戰爭(八)
ps:兄弟們給了很多月票,老飯不一一列舉了,向大家表示感謝。國慶節到了,老飯家裡有事,可能要請假三天左右,抱歉抱歉。另外祝大家國慶快樂,開心度假!
什麼是「效戰國」?顧名思義,就是要比照戰國成例。這一思潮並不是今日才有的,它來自肅代之際。
天寶變亂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平定,安祿山和史思明的死,也並沒有真正讓大唐獲得天下承平。肅代之後的所謂天下承平不是兵力平定下去的,而是相互妥協下的結局。歷時七年零兩個月的兵禍並沒有真正打出一個結果,安史系集團仍舊據有重兵,朝廷仍舊無力應對。
經過默契和妥協,代宗皇帝不得不承認了安史系集團事實上的尾大不掉,以安史系舊將中的代表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李寶臣為成德節度使、李懷仙為盧龍節度使,這就是大唐藩鎮割據之始,魏博、成德和盧龍也被稱為河北三強藩。三鎮各擁重兵、自立一方,仍然在事實上保有河北之地——也是當年安史系集團的發源地。
換句話說,打了八年慘烈的戰爭,河北仍是河北,朝廷仍是朝廷。安史系集團回到了原點,朝廷仍舊拿河北沒轍。
從這個角度而言,李誠中應當屬於安史系集團的繼承者之一,繼承的是安祿山、史思明的未竟事業。
再加上不久之後冊封的緇青節度使李正己,這就是早期的四鎮割據。李正己也是安史系舊將,只不過他沒有跟從安祿山、史思明叛變,反而相應朝廷號召,參加了平叛戰爭。
所以,如果要認真分析的話,天寶變亂並非七年零兩個月,而是延續了一百五十年。變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安史系集團進攻朝廷,以失敗告終;第二階段是朝廷反攻安史系集團控制的河北,同樣以失敗告終;第三個階段是朝廷和由安史系集團發展起來的河北武人的對峙,最終朝廷方面越打越無力,平叛戰爭打崩了,導致天下離散,藩鎮割據的火種也由河北、緇青而蔓延到了整個大唐,武人們登上了中國歷史的頂峰!
四鎮一建立,就「相與根據蟠結,雖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賦稅、刑殺皆自專之」,儼然成為大唐的國中之國。其後,朝廷一直專事征剿,希望恢復天寶之前的大唐氣象,但這不過是妄想而已。
建中三年(782年)十一月,四鎮仿效戰國諸侯之制,建號立國,時任成德節度使王武俊、盧龍節度使朱滔、魏博節度使田悅、淄青節度使李納分別稱趙王、冀王、魏王和齊王,並建置百官。史稱「四鎮之亂」或「四王事變」。需要注意的是,四位節度使自封的是一字外姓王爵,同時,各自的王號還帶有地名。這已經不是唐制中正常的王爵了。按照當時安史系舊將們的話來說,這叫「效戰國」!
當時的盧龍判官李子千、成德判官鄭濡等安史系集團中堅曾經說過,「四國俱稱王而不改年號,如昔諸侯奉周家正朔。築壇同盟。有不如約者,眾共伐之」。這就是要效仿東周戰國時期的做法,奉大唐為正朔。建立各自的世襲小朝廷。
「效戰國」,仿效七雄,奉大唐為共主,是其形制;「肱髀相依」,手足一體,共抗中央朝廷,是其延續之基;「以土地傳子孫」,享受世襲,不受朝廷制約,是其根本訴求。
四王事變是不合時宜的,僅僅維繫了不到兩年,四位節度使便在全國的壓力之下紛紛撤銷了王號,但這一思想卻傳承了下來,成為各鎮節度使夢寐以求的夙願。
如今時代不同了,當年四鎮自發而起的「效戰國」成為了朝廷的共識,天子李曄準備放開這道閘門,以皇帝的名義承認「效戰國」的合法性,恢復千年前周天子為共主、天下諸侯各據一方的體制,以求李唐皇室的血脈能夠延續下去。
天子對外姓藩鎮朱全忠封一字王的旨意便是啟動閘門的第一步,尤其是這個「梁」字,不言而喻,意指朱全忠未來的封國就在汴州。
李誠中來到這個時代快四年了,耳濡目染之中,對這些事情都有所了解,所以聽到韓延徽說,天子加朱全忠為梁王的時候,他不禁愣住了,恍然間似有所悟。天子希望用這個方式保住天家血脈,可能么?朱全忠受封梁王,朝廷認可他在汴州封國,這樣的條件能夠阻止他圍困鳳翔么?作為穿越者,李誠中知道答案,願望很美好,事實很殘酷!
說到「梁王」這個封爵,李誠中對年代的認知終於得到了明確,他知道朱全忠滅唐后建立了大梁,時間是公元906年或者907年,既然梁王這個詞出現了,那麼應該沒有幾年就會發生篡立事件了。就此估算的話,現在應該是公元901年到903年之間。
「除了東平王晉梁王外,還有誰受封?」
韓延徽道:「還有淮南楊行密,天子賜封吳王,鎮海、鎮東節度使、吳越王錢鎦,進越王。」
又是兩個以地封名的王爵!
李誠中喃喃盤算,如今已經有了晉王、岐王、梁王、吳王、越王,朝廷上「效戰國」的體系開始確立了,接下來還會有誰?
聽著李誠中的喃喃自語,韓延徽在一旁忍不住提醒道:「大帥不是與韓中尉有舊么?前幾月來頒旨的樞密使周敬容,似乎也對大帥觀感優厚,當此朝廷封國之機,大帥切不可坐等!」
李誠中一愣,看著滿臉激動之色的韓延徽問:「你是說……」
韓延徽兩手緊攢成拳,不可抑制的在胸前一揮,急道:「河北故為燕地,燕為戰國七雄之一……」
明白人說話不用說太透,輕輕一點大家就都明白,李誠中沉吟不語,暗自思索是不是真的向天子索要一個燕王來玩玩。
「不太合適?哪有為臣子的主動要爵的?」經歷過被擁立為留後的那次三辭三讓后,李誠中越發矯情了。
對李誠中這個穿越者來說,當不當什麼燕王都沒關係,但對韓延徽這等士子而言,這件事情太有誘惑力了。一旦李誠中受封燕王,將來天子正式下詔答允「效戰國」,那麼河北大地上將建立一個天子承認的封國,李誠中為國主,而他韓延徽,則將成為開國重臣!這可是名垂青史的好事,這種好事一輩子能夠遇到幾回?這種好事誰不想干?
「有何不可?」韓延徽激動道:「盧龍向為河北諸鎮之首,故帥再世時,朝廷便賜封遼東郡王,與河東、宣武、鳳翔並稱天下,如今連淮南楊行密都封了吳王,大帥怎可居於人后?況大帥不僅掌有盧龍,兼且平定渤海、新羅、契丹諸地,關外沃野千里,各國、各部、各族都受大帥節制,大帥雖為中書令,但中書令已不足彰顯大帥之功了!天子必得以王爵酬大帥方可,否則置大帥於何地!置河北數百萬軍民於何地!」
看著滿腔亢奮的韓延徽,李誠中撓了撓頭,擺手道:「臧明莫說了,我知道臧明的好意了,這個事情我不管,天子若果真賜爵,咱就受著,若是天子不賜,咱也別奢求。」
李誠中既沒說同意,也沒說反對,韓延徽立刻就領悟於心,籌劃著回去后怎麼和馮道好好商榷一番,務必令天子儘管下詔。
拋開這些事,李誠中將話題轉回來:「臧明剛才說,對深州互市的事,魏博有小動作?」
韓延徽道:「皇甫小兒對咱們素有敵意,除了因為當年故帥征討魏博時,曾經在貝州屠城外,他對咱們盧龍一直抱有狼子野心。以某看來,皇甫小兒是極力想戰的,他想趁宣武主力無暇東顧之際,將咱們盧龍搶到手裡。深州互市是袁象先極力維繫的,他暫時還不敢向互市下手,但這兩個月,魏博兵不停在弓高、胡蘇、樂陵等地對咱們挑釁,克難商賈、封鎖道路,據李小喜回報,幽燕保安總公司已經和駐守德州的魏博兵爆發過多次衝突,傷亡十餘人……除了和李小喜部下的衝突,魏博兵還多次前進到弓高、胡蘇、樂陵等地,刺探和打聽駐軍情報……而且,剛才也向大帥稟告過,皇甫小兒很可能已經繞過袁象先,向汴州報告關於深州互市的事情了。」
韓延徽的分析很到位,除了盧龍和魏博在光化二年結下的大仇之外,他更是一眼就看穿了皇甫峻的心思。河北人治河北,這不光是盧龍人的想法,同樣也是魏博人的願望,作為魏博鎮事實上的主事人,皇甫峻當然也抱有這個念想,只不過在他的心中,治河北的應該是魏博人罷了。
也不怪皇甫峻有這個想法,如今盧龍迭逢變故,這兩年又屢屢慘敗,換誰都會認為現在的盧龍早已不在如當年一般強悍,和盧龍比起來,魏博似乎更應該當河北人的老大才是。
李誠中冷笑道:「看來咱們盧龍軍在很多人眼裡都是一塊肥肉啊,就那麼想上來啃一啃?也好,滄州軍和莫州軍都已經成軍,新老兵員也演練了兩個月。最好的演練還是實戰,咱們就拿魏博兵試試手,看看咱們新軍演練的成果。長安天子,魏博牙兵,且看看這支號稱天下百年精兵的軍隊,是怎麼打仗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