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少年武宗> 第二百零七章 七步浮屠錄(下)

第二百零七章 七步浮屠錄(下)

  「我七步浮屠錄第六重境界,名為受法結因果,承善度眾生。在第五步的修行路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難處,有許許多多的人幫助你,你應該記在心裡,因為沒有他們的一餐一水,壹飯壹粥,雲遊者活不過萬里雲遊。達不到行程圓滿,最後的下場會是道心未定身先死。所以行程圓滿之後,返回途中有行善的機會應當毫不遲疑,同時如果能遇到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有機會當幫助對方,了結自身因果。」


  在佛教之中,有一些經典形象,金剛羅漢下界歷難的時候,多是化身乞丐或是爛頭陀,以尋求他人的幫助,從而成就自身正果。而菩薩在人的心目中,都是救苦救難,幫助別人解脫困厄。成就菩薩。


  「另一方面,返回途中的時候,你對佛經(兵法)的要義理解已經達到了極高的層次,下一步應該是真正的奉行佛法(融合兵法)。」


  董照在紙筆上記載的話幾乎都是原文翻譯,然後加上自己的註解。董秉乾先人後半生崇佛通道,所以文字之中,總是多了几絲佛經意味。


  「普度眾生,如何普度(與人切磋試手)。根據佛經中要義所在,如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謙友勇,明和忍克愛等,凡有所修,應有所記,錄於紙筆。同時分類,記載,如哪一件事是用智慧幫助了別人,哪一件事使用勇氣救助了別人等。在救人的過程中不要報姓名門戶,否則徒增因果,沾染麻煩,天上有值日功曹巡看,功德不忘,善行不消。凡所悟之字善行圓滿,可以進入下一步最高層次的修行。」


  董廣看完這些,他心中不能明白的地方還有很多,向下看董照的註解:「兵法與拳法相同,殺人救人,都在一念之間。在遍訪天下,和人交手的過程中,不如把自己對於兵法要義之中,某一個兩個字的體悟寫出來,那些字體悟最深。這些字你是如何應用于格斗之中!從刻意變化自己軍事戰鬥風格,久之拳法上無意舉動,令人難以捉摸。比如在同人交手之後,那一點是使用什麼將對手打倒,或者打敗。如轉,與兵法之中,則是巧變主客之形,移多寡之數。翻勞逸之機,遷利害之勢,挽順逆之狀。以艱者危者與乎人,易者善者歸諸己。在實戰之中,就是靈活運用轉身,將對手擊敗,如回馬槍。可以將自己和對手戰鬥時候,轉身反敗為勝之具體情形記錄。」


  「又如以硬爭鋒,得而取勝。與兵法之中,便是力。速度比別人快一籌,則是兵貴神速。出手比別人先一步,等等,不再一概而論!」


  在武學之中有一句話,其實是武者的層次,拳無拳,意味著練武之人功夫達到了大師的級別,一套拳法已經從有,被他練到了無。


  拳無拳是兩個境界,第一個境界是拳,表明自己對拳法的熟悉,第二個層次是無拳。


  無招勝有招。而意無意,則是宗師級別的象徵。這套修行之法,目的就是讓練武之人,拳意壯大,融合兵法之智慧,在出手的時候達到意無意的層次。和拳無拳一樣,想要達到拳無拳的層次,必須對拳法了解極深,而且經過種種磨練。每一招一式都能發揮出無比巨大的能量,都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力,這樣才是真正的拳無拳。


  意無意同樣如此,想要進入這種層次,不可能拳意薄弱,意志不堅定。必須先使自己的精神意念壯大,之後融合兵法要義進入自己的拳法招式組合之中。便在格鬥之前,幾步踏出,腦海中兵法經文流轉,已經形成了近乎兵法韜略的格鬥方案。這就是意無意。交戰之時,隨心意而動,手足自然有破敵之本領。沒有修鍊到這個層次,解釋不清楚,就算修鍊到這個層次,也無法說的讓別人明白。


  在第四層的時候,則取經文要義寫入心中,這個時候已經將其他繁雜多餘字樣隱去。從意念的強大,到意念只專註於要義。而第六層之中,整理筆記時,則只寫一字就行,以快勝人,則寫快。攻擊敵人沒有想到的地方,則寫詭,轉身得勢,則為轉。仗勢欺人,則寫勢。變化勝人,則寫變。以弱試敵,讓對方產生誤會,叢而取勝,則寫誤!以力勝人,則寫力。巧借地形,則寫地。


  在這種情況下,你修行的要點又被進一步省略,從漫卷經文,到要義解釋。再到一字千金。


  言有盡而意無窮,想要明白這些內容。只能坐刻苦修行。董廣繼續向下看,父親在最末處附上了一首禪詩,或許是修行途中最佳的描寫:「嗔是心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


  「我七步浮屠錄至此修行,進入最高階段,猶盡而無盡。第七層身至菩提樹下,心如彼岸花開。留心沙彌世界,得道謂之佛陀。歸來之後,將自己的善行整理,還有遊行中感悟寫下來。之後遁入佛門非常關,從心而專一佛法。能感知萬物皆有佛心佛性。心中時時有真傳佛法,思想如湧泉一般。或可以一言使人頓悟,一語令人著迷!」


  董廣瞪大了眼睛,一臉贊同的樣子:「我家董秉乾先生這一點做的不錯,我得向他學習,在修行方法之中,不動聲色的誇讚自己!」


  下面一定是一個很厲害,很神奇的修行方法,董廣懷著興奮的心情,翻到了筆記本最後一頁,結果還是滿篇的介紹。


  看到方法的時候,董廣差點笑趴了:「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陰神。窮思極想之後,當作精神之放鬆,乃怡然之得。仍以精神之靈敏為要!閉目聽曲而心計數(閉上眼晴聽歌,心裡去數歌詞有多少個字)!曲畢而數出(歌曲聽完,心裡馬上就能把數到的數目說出來,此法看似簡單,卻是加強精神靈敏的上等方法!張弛有度)。」


  然後下面是父親董照所寫的分析:「練到這個層次,思維比常人更深刻,更為敏捷。也更容易看透別人心中的想法,在自己已有的境界和擅長的領域,一言使人開悟,一語令人著迷,這並不是空話。」


  至於七步浮屠錄的第七層,幾乎不再提到這本經書的意念。而是轉入其他事物,已經是有念入無念,真正入了拳無拳,意無意。


  小冊子一共寫了十四頁,董廣看得很細。熄燈準備睡覺的時候,已經晚上十一點半了,從大學以後,董廣幾乎沒有這樣熬過夜了。


  「睡覺,明天我還要去武館拜訪學習呢,不如從晚上閑暇時間開始,我以後就以孫子兵法為拳意的修行根基吧。真成了小說一樣了,我修行的心法是《孫子兵法》,武學為連環拳,哈哈!」


  用清水拭了拭眼,閉上眼睛左右將眼珠子轉動,然後洗臉刷牙。用毛巾擦拭過手掌之後,董廣把小冊子慎重的放好,上床休息。


  第二天,京城形意拳會之中,一聲巨響。兩個人手腳分開。尚志力身形一動,將龍形的大氣和蛇形的詭異巧妙的結合到一起。左掌瞬間抽回,右掌如神龍探爪一般擊打而出。神發於目,升降之型,搜骨之能,將龍行之法走出極致。如果不是董廣面壁蹲起,步法之靈,在他的縱落之下,就要呈現敗勢:「董老弟好功夫,年輕人不能小看!」


  董廣步法靈動飄渺,尚志力的招數卻猶如龍蛇一般,起如雲飛行,落似雷擊地。腳下一撇,兩手伸探如同翻浪一樣,就想要鎖住董廣。


  「哈哈,尚老先生你的龍形越來越熟了,我記得前一段時間三哥董英廣還帶著學生來您這裡觀看呢!」董廣身法忽停忽退,將尚志力的應手統統化解而去。他的領悟力是十分高的,兩臂的基礎力量又十分巨大,平滑移運,拳法的倒打越發令人難以防禦,雖然不做出主動的攻擊,可是依然讓尚志力有所顧忌,不能全力施為。


  尚志力突然之間,身子一曲一縱,身子如餓虎撲食一般,兩爪在董廣化解之時,快慢不定,如大浪翻舟,帶著排山倒海之勢衝擊而來。


  「你的手法得了化解,但是我尚式形意拳的步法如同大犁翻地,進步的時候也在攻擊,這個你可沒有化解得掉啊!」手掌在董廣兩臂之前,一按一滑一推。尚志力勁力不發只做示範。可是他沒有想到,董廣雖然沒有將他的手法化解,卻竟然給躲了過去。


  「哈哈,您老失算了,我最近這段時間臀部的肉鬆軟了,腿腳可是比以前靈活多了。」在磚頭上走路,發勁練拳,在練出身體的平衡輕靈的時候,抽胯、縮胯、落胯、坐胯、收臀、斂臀、溜臀等等身體上的技巧,董廣沒刻意練,可全都練了出來,成了他腿腳功夫的支撐。


  「嘞嘞嘞,你這般般的行!」尚志力說的不知道是哪裡的方言,對董廣豎起大拇指。兩個人又比試一會兒,董廣便告辭離開。


  站上公交,兩手不扶任何東西,身體自然而然的坐著相應的化解。董廣閉上眼睛,細微的感知著自己身體的化解。一遍遍的用精神感知著身體近乎本能的動作,重溫這股勁力。他的化攻功夫在迅速的成長。


  「回來了!」因為今天是坐著公交去的,董廣回來的時間比以前要早了好多。武館這個時候還沒關門,一群人還在鍛煉。


  「嗯!」董廣應了三哥董英廣一句,扭頭就看見原文堂兩個手拿著鐵筷子,筷子上夾著兩個半塊磚頭。在來回巡視,指導一些人練功。


  董廣正準備回去,突然想起一件事:「對了,三哥,我問一下,你學習七步浮屠錄修行的是哪一本兵法?練到了什麼層次?」


  「臭小子,你哥我練《孫子兵法》,到了第三個層次經文心中寫,一直再努力練第四個層次心中有法,但是沒這個天賦,第四個層次充其量只能保留三四句話,剩下的就做不到了!」提起這個,董英廣撇撇嘴。


  「嗯,挺難的啊!」董廣問過之後,向三哥告辭,回到了屋子裡。開始翻閱起戰國的一些軍事資料,他要了解孫子兵法的成書背景,這是他必須要做的事情。經典濃縮成書本,但它不是為了成就書本。


  「原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百戰不是數量詞啊!計戰、謀戰、間戰、步戰、選戰、騎戰、舟戰、車戰、信戰、教戰、眾戰、寡戰、愛戰、威戰、賞戰、罰戰、主戰、客戰、強戰、弱戰、驕戰……」董廣無意之中,看到劉伯溫寫的《百戰奇法》,才知道自己想的太簡單。


  他繼續向下看去,現在是了解資料,增加積累的時候,不能求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