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一代商嬌> 415、飢荒

415、飢荒

  415、飢荒 

  一個「軒」字,更讓人聯想到兩次入朝謁見太后,被太后引入深宮內幃之中,一夜之後,便令大魏胡太后改變對宋國邦交態度的,宋國年輕貌美的使臣——劉軒。 

  本來,寡居的太后將他國的使臣引入內幃,並多次改變對宋的邦交態度,這本就是讓國人浮想連篇的事。 

  恰此時又正趕上南安王被人行刺,而所有的一切證據皆指向宋國,皇帝欲增兵邊境,卻被太后所阻之時…… 

  這封信的出現,便值得商榷與玩味了。 

  一時間,幾乎大魏上至達官顯貴,下至黎民百姓,都相信大魏的太后胡沁華與年輕的宋國使臣劉軒之間,有著「不可告人」的某種關係。 

  甚至因為這種關係,胡太后不惜屢次置大魏利益於不顧,甚至置大魏唯一的宗親南安王的安危性命於不顧,一意偏幫宋國。 

  徭役,加上私通外敵的輿論,讓大魏民怨四起,一時間「罷黜太后,皇帝親政」的請命甚囂塵上,攪得大魏無論廟堂亦或江湖,都風雨飄搖一片。 

  而在外界一片風雨飄搖,動蕩不安之時,遠在南秦州的商嬌,卻依舊默默無聞地,做著自己與世無爭的生意。 

  只不過與往常不同的是,自正月初六拜會南安王回來之後,她便買下了一處很大的宅院,取名「惜慈院」,收養了許多因徭役而家破人亡的百姓的遺孤,不讓孩子們再流離失所。 

  不僅如此,商嬌還本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召集了旗號下的幾位管事,讓大家不僅將孩子們讀書識字,更兼傳授一些可以使孩子們受用終生的本領於他們。 

  於是,安思予義不容辭地擔任了「惜慈院」的首席教席,教導所有孩子們的讀書識字與算術記帳,以及待人接物的禮儀; 

  王婉柔則成了「惜慈院」的王大家,不僅照顧孩子們的衣食起居,更教導一些女孩子的刺繡、紡織技巧; 

  葉傲天成了「惜慈院」的護衛與武術教席,照顧孩子們的人身安全,以及教導男孩子們強身健體,保家衛國的本事; 

  庄百衣自然成為了「惜慈院」的御用大夫與醫藥教席,但凡孩子們有志醫科,則有教無類,教育孩子們濟世活人的杏林醫術; 

  更有酒樓的廚子們更是熱心,但凡有空,就到「惜慈院」中為孩子們準備可口的飯菜,以及教授喜歡廚藝的孩子們學習膳食技巧。 

  待「惜慈院」里稍大一些的孩子們長大了一些,有了些生活經驗,商嬌便將他們分派了出去,在自己旗下的產業當學徒或打工,每月發給一定的餉錢,足以令他們自給自足。 

  而另一些新來的,亦或年紀小的孩子,則依然留在「惜慈院」中,由大家代為照顧。 

  …… 

  短短一年的工夫,有關「義商」商嬌的名頭,以及她所創的「惜慈院」的美名便不脛而走,不僅朱英鎮上的百姓為「惜慈院」的孩子送來無數衣食,就連大魏各地的善長仁翁聽聞此事,也都紛紛慷慨解囊,為孩子們驀集善款無數。 

  有了這些善款,商嬌再將自己旗下產業的錢捐獻出來,高價收購因服男人服徭,而生活倍加艱辛的婦女們,耕種一年所得之米糧。無論多寡好壞,盡皆以高出市價一成的價格,小斗購進,再分派至自家酒樓飯肆與「惜慈院」。因為有了商嬌大量購買米糧,邊境的許多人家家中有了錢,終於熬過了男人服役后的第一個寒冬,生活也逐漸安穩了下來,家家戶戶平和安寧了許多,邊境沿線也並未出現任何亂象。 

  而得了商嬌照拂的百姓們,更是知恩回報。不僅為「惜慈院」貢獻米糧衣服無數,更是願意將自己來年的收成賣給商嬌。 

  於是,短短兩年的時間內,商嬌便收購了大量的米糧。商嬌旗下產業消耗不完,便將剩餘糧食全煮熟晾乾,封裝庫存,以備不時之需。 

  如此寒來暑往間,光陰流逝,很快便到了裕豐八年。 

  這一年,註定有些不平凡。 

  因為一開年,大魏便鬧起了飢荒。 

  修建三年的通天大佛,大魏徵調了無數民夫服役,再加上官員趁機層層盤剝,造成民間十室九空,許多紛紛逃難,無數良田被荒廢,無人耕種的局面。 

  以前,各地州縣尚還有餘糧可使,可到得第三年,餘糧使用殆盡,大魏便避無可避的,鬧起了飢荒。 

  遍地餓殍,白骨遺野,各地米糧告罄的奏摺如雪花般紛紛堆積在了元宸皇帝的案頭。 

  年輕的皇帝看到這些奏摺,心如刀割,頭如斗大,卻沒有絲毫辦法。 

  因為,原該年滿十四就親政的他,依舊沒有親政。 

  國舅如今乃大司馬,總領天下兵權。母后強勢獨斷,一人擅權。 

  國舅與母后互為支持,朝中大臣無不伏首稱臣。 

  而他,雖是皇帝,是天子,卻只是一個孤家寡人。 

  在朝,他沒有自己可信賴託付的大臣。 

  在野,他沒有自己的親信,便是有一個遠在濟州的叔父南安王,也需得防範其狼子野心,不敢詔之回朝。 

  可這局面,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那通天的大佛啊,才剛剛修到腳邊台基,大魏便飢荒遍野,民不聊生…… 

  可母后不收手,不肯收手! 

  不僅不收手,這兩年來,那個婦人豈還有當朝太后的樣子嗎? 

  裕豐六年,南安王遇刺時,那封開頭題名「沁華卿卿」的信,是元宸皇帝心裡的一根刺。 

  可那時他尚能安慰自己,那封信並不見得就是宋國使臣劉軒寫給太后的。畢竟,劉軒僅僅比自己大了六七歲而已,又怎會與太後有所牽連…… 

  所以,他忍,他姑息。 

  可至裕豐七年,胡太后便開始肆意妄為起來。 

  一切,來自一個叫楊白樺的男子。 

  那個男子,來自鄭州,雖未剃度出家,卻精通佛理佛學,一路講經求道,竟令許多得道高僧亦交口稱奇,在這崇尚佛學的大魏,名聲一時大躁。 

  然後,楊白樺的風采氣度,便經由這些入宮祝禱的僧眾的口,傳到了胡太后的耳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