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新秀
417、新秀
但陳長風的話,卻讓皇帝心中一震,驚身坐起。
「阿大,你,你是說……」他眼睛圓睜,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陳長風朝皇帝肯定地點了點頭,眼神交會處,彼此心照不宣。
皇帝癱坐在榻上,面無表情。
心裡,卻因為陳長風的話,掀起了驚濤駭浪。
爾朱禹,他親封的驃騎將軍,南秦州的統領。
他與他相見,一見如故,再見相親。
他手中有常規軍隊三萬,卻在他的帶領下,無不裝甲精良,士氣勃發。再加上這幾年來皇帝在邊境增兵問題上所做的努力,爾朱禹所能指揮的軍隊,已逾七八萬不止。
較之天都飽食終日,鬥雞走狗的常規守備的五萬禁衛,只要事起機密,操控得當,爾朱禹的勤王之師迅速控制住天都局面,並非不可行之事。
勤王,勤王……
這是元宸皇帝夢寐以求的事,也是他早已渴望多時,卻終未能如願的事。
可如今,經陳長風三言兩語的點撥,卻如同在皇帝的心裡燃起了星星之火,傾刻間便已燎原。
若勤王事成……
若勤王事成!
皇帝突然覺得,自己猶如黑夜中行走于山洞之人,看到了點點星光——希望的星光!
他的心劇烈跳動著,連呼吸都帶著興奮的喘息。
兀作鎮定地朝陳長風揮了揮手,令他退下,皇帝一人對著燈火通明的滿室燭火,枯坐了一夜。
臨近天亮之前,皇帝終於下定決心,取來硃筆,寫下了一封密信。
……
噩耗突如其來的那一日,震驚了整個大魏,也讓所有人措手不及。
當是時,商嬌正站在朱英鎮的街口,迎接剛剛從蜀地巡視完茶園回來的葉傲天與諾兒。
兩年時光,諾兒已年屆十四,過了古人口中的志學之年,身量也長得高出了商嬌一個頭,就連嗓音也開始變得低沉溫潤。
安思予悉心的教育與栽培也有了成效,諾兒腹有詩書氣自華,再加上極肖陳子岩那英俊的眉眼,有條不紊沉穩的性格與周全的禮儀,更令他成為了鎮上剛剛長成,春心蕩漾的閨閣少女們的夢中情郎。
不僅商嬌,就連她旗下的許多人都曾看到,諾兒若有時一人上街,便總有滿面緋紅的年輕少女手執桃枝或水果,向他擲去,然後嘻笑著害羞的跑開。
這讓年輕的諾兒很無語,很無奈。
卻讓商嬌心裡無比驕傲與喜悅。
有的時候,就連商嬌看著長大了的諾兒,也不覺有些恍惚。彷彿就像回到了當年,在天都的陳氏商行那間小小的處事間,又彷彿是在柔然青青的草原之上……
她一抬頭,便總能看到陳子岩溫柔如水的笑臉,聽他執著她的手,輕輕喚她一聲「嬌嬌」……
看著諾兒,她總會有一種感覺。
她覺得,她的陳子岩又回來了。回到她的生命里。
所以,她對諾兒越來越珍視,越來越愛之逾命。
因為,正因為有了諾兒的存在,她生命里曾經失去的,曾經遺憾的,終於才能得以完滿。
而諾兒也終是沒有辜負她的期望,他不僅成為了一個知書達理的謙謙少年,更許是天性使然,這個小小的少年郎,竟對經商之事有著無比深厚的興趣。
諾兒十歲時,便經常纏著她與安思予,要他們給他講經商的道理與故事。待到如今四年過去,他不僅文采斐然,算賬精明,應對有據,更竟於茶業一道上,有著自己獨特的見地與濃厚的興趣,這可把葉傲天這個曾跟隨過陳子岩的老臣給樂壞了,二人天天聚在一起,談論著有關茶葉茶道的發展與願景。
商嬌見此情狀,也知諾兒終於長大,若他真肖其父,必然會在茶業一行有所建樹。況且當初的明月茶行,本就是陳氏商行的舊部所創,由諾兒重新繼承也是早晚之事。
商嬌如此考慮著,遂將安思予、葉傲天聚於一處,三人商議之後決定,趁著春日蜀地春茶採摘上市的季節,讓葉傲天帶著諾兒去蜀地的茶園看看,好好學習一下茶葉的經營之道,也為今後接掌茶行做準備。
於是乎,待到春來之時,諾兒便與葉傲天前往了蜀地,開始了他人生第一次經商遊歷之旅。
諾兒走後,葉傲天每隔數日,總會寄回書信給商嬌,從葉傲天字裡行間滿篇的溢美之詞中,商嬌也知道了不少關於諾兒在蜀地的近況。
諾兒初入蜀地,遇到山賊劫道,卻處變不驚,指揮葉傲天與一眾鏢師將山賊拿下后,他見山賊衣著破爛,反倒將車上所攜錢財悉數送予山賊,令一眾山賊感恩戴德,反倒自薦為嚮導,一路平安地將他們送往茶園,甚至還由此發現了一條運茶的捷徑,比以前省下三分之一的腳程;
諾兒與茶園當地的頭人初次會晤,面對頭人敬酒的酒山,諾兒淡然自若,一路海飲上前,待站在頭人面前時,尚能談笑風聲,引吭高歌,對答如流,令頭人欽佩之餘,更令無數蜀地的少女為之傾心;
諾兒在茶園與李鐵漢等茶農一起採茶,炒茶,夜宿在茶農家,還幫著茶農生火做飯,砍柴餵豬……臨行前,他是更承諾茶農,無論大魏時局如何,但凡商家茶行在一日,便永不虧待盤剝茶農,令無數茶農感恩落淚,直恨不得將自家最好的茶與山珍都送予他,更答應誓死守護商家茶園……
於是,這一路下來,諾兒除了收穫了見識,增長了見聞,更懂了蜀地民風民情,百姓疾苦。
更重要的是,他們快速地運回了一批上好的春茶。
這幾年間,大魏因為征役修建通天巨佛之事,導致民生凋蔽,大魏的茶葉也因此受到重創,數年間無甚好茶出產。
但胡太后執政以來,大魏上層階級卻出現在驕奢鬥富之風,香茶美酒,每日均是這些達官顯貴或富足人家必備之物。
再加上大魏崇佛,佛與茶又淵源頗深,所以寺廟中的急速增長的僧眾對於茶的需求量也在急速的擴張之中。
茶,尤其是上等的好茶,在如今的大魏,儼然成為萬金難求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