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三世姻緣鬼王妃>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太室闕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太室闕

  所謂闕,就是建築在城門、墓門、宮門、廟門前的兩個相峙對稱的建築物,古時“缺”和“闕”通用,兩闕之間沒有橫額,作為道路使用。據《詩經》記載,這種建築物早在周代就有,闕的用途主要表示大門,它是象征性的大門,城闕可以登臨遼望,察看敵情,宮闕和城闕因建置在交通要道上,懸掛布告、法令,昭示國人。廟闕也叫神道闕。


  太室闕是漢代太室山廟前的神道闕,建於東漢時期,闕身四麵雕有人物、動物、建築物等50餘幅畫,形態生動,線條流暢。另有隸篆銘文,是研究我國曆史的寶貴資料,也是書法雕刻藝術中的珍品。


  少室闕在登封縣城西6000米處的少室山下,闕上銘文敘述了大禹在古時治理洪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


  啟母闕在萬歲峰下,是啟母廟前的神道闕。在闕的東北麵,聳立著一塊幾丈高的石頭,名為“啟母石”。相傳大禹治水之事感動上蒼,玉皇大帝施展法術,讓禹成為一個開山鑿渠的大力士。


  其中太室闕是中國古建築國家級文物類1號保護單位,少室闕、啟母闕編號分別是2號和3號文物保護單位,足見國家對其保護的重視。


  我們出發後的第一個地點就是被稱為漢三闕的太室闕。


  至於少室闕和啟母闕在我和黃奎看來,那裏的價值不大,因為那裏已經是千百年來禪宗的勝地,就是有什麽遺存也成了和尚們的囊中物,絕對不會讓他們保留到現在的。


  倒是太室闕那裏估計會有一些發現。要知道當初那裏就是太室山廟的神道闕,而所謂的太室山廟現在早就成了中嶽廟,道教的一大聖地。可是,古怪的是,中嶽廟繼承了太室山廟的原址,卻把同屬於一體的太室闕排除在外,根本是不屑於一顧,讓如今的太室闕依舊是在民國時候所建的房屋保護著。


  而現在的中嶽廟早就成了道教全真派的勝地,不用別人提醒,我和黃奎也覺得這其中必定有著蹊蹺。於是,我們的第一站就選擇到了那裏。


  中嶽廟,距離我們這裏並不遠,不到三四十公裏,開車的話雖然山道難走,但是也要不了幾個小時。我們還順便去了環轅關古道,對那裏的的上古鬼道作了安排,暫時封閉了那裏,白猿已經不在,那裏也恢複了正常。已經被截斷的鬼道也沒餘了過去那些陰森的感覺。


  就是這樣,一路悠閑地我們晃晃悠悠的知道中午才趕到了中嶽廟。我們要去的太室闕就在正對著中嶽廟的中軸線向南的的一片荒野之中。


  現在是白天,由於太室闕那裏現在保護不讓人們參觀,我們要進去也要避開耳目,所以,我們就在中嶽廟附近的農家旅館中開了一個房間,住了下來,準備吃過中午飯以後,先去中嶽廟裏瞻仰一番,看看全真派的新氣象,到了晚上,在去太室闕做仔細的查勘。


  “你們是來旅遊的麽?”旅館的女主人問道。


  “是啊,我們趁著假期,出來休閑旅遊。中嶽廟雖然離我們那裏不遠,但是我們也很少過來,這一次向來看看。”由於都是女人,我出麵說道。


  “那可好,我們這裏不比少林寺,那裏的門票太貴,都是鑽到了錢眼裏了。其實中嶽廟比少林寺要好看的多。那裏隻不過是名氣太大,但是名氣也不能當飯吃不是?人們進去看了就知道上當了。”提起旅遊,住在中嶽廟附近的大姐滔滔不絕的說道,還沒有忘記吐槽同在一個縣裏的那一處禪宗祖庭。


  其實平心而論,那個現在名聲在外的寺院雖然每年有著無數的有人前來參觀,但是,在當地人的心裏,他的地位比不上道教全真派的中嶽廟。畢竟什麽炒作啊,上市啊都是那些盯著金錢,看著經濟的人們的把戲,親不親民,在當地百姓的眼裏自有一杆秤在。


  “是嗎?那可要好好看看。”我敷衍的說道。


  “就是,不騙你的,去了那裏有什麽?自有人山人海的遊客。先仔細看看都不行,還是什麽修行地。掛羊頭賣狗肉而已。你們進了中嶽廟裏看看,清淨悠然,絕對的洞天福地。”


  “對對,大姐,這裏那裏有好一點的飯店?”


  “你們沒有吃飯啊?那你可問對人了。我家就開著飯店呢,不過不在這裏,我給你說,你出去大門,向東走,不到十米遠,那裏有個燴麵館,就是我家開的,你大哥在呢。我給你個名片,到哪裏讓你家大哥給你們下兩碗羊湯燴麵就能吃飽。不要去別家,都是外地人幹的飯店,指著宰客發財呢。”大姐健談了一些,心地很好,遞給我們一張名片,就讓我們去了她家開的燴麵館。


  麵館門麵不大,倒也幹淨。我們剛一進去,老板就迎接出來,顯然是知道了我們會過來,我在心裏暗自想到:“就兩個人吃飯,值得打個電話麽?不會是一頓離譜的飯菜吧?”


  但是出乎我的意料,老板根本沒有推薦什麽菜譜,開口就說讓我們嚐嚐他的燴麵,看怎麽樣。


  燴麵,是我們這裏的一種麵食,以伊洛河為界,東麵的大部分區域以這種麵食為主,西麵的則是以手擀麵為主。


  燴麵以羊骨熬湯,隻用蔥花海帶,加上鹵製好的羊肉,辣子。用粗狂的海碗盛放,看起來具有一種大氣古樸的感覺,而且香氣撲鼻,讓人食欲大發。


  我答應了大哥的推薦,看看牆上明碼標價的價目表,那顯眼的平民價格讓我打消了剛才的顧慮。在詢問中得知還有小菜的時候,就直接要了四個涼拌的葷素小菜和一瓶我們當地的名酒杜康,坐在那裏悠閑小酌,等待著大哥的燴麵。


  沒有多久,燴麵上桌,果然是當地風味,那個分量絕對的足尺加三。挑上一筷子,麵色微黃,羊湯潔白,香氣撲鼻,還沒有開吃,就知道絕對的錯不了。


  “再做兩碗。”我還沒有動手,黃奎就直接說道。


  “還有人?”大哥驚訝的問道。


  “沒有人了,不過,我家的這位是個大肚漢,所以還是作罷。能吃到這麽地道的羊湯燴麵,值得。”我連忙對大哥說道。


  “那行,隻要能吃完不浪費,多少都行。開飯店的我不怕大肚漢。”大哥爽快的回答道。


  “怎麽樣?好吃吧?我告訴你,這可是一種古老的食物。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甚至更早。”我對黃奎賣弄的說道。


  不是我在吹噓,這是真的,在唐代甚至更早,那個時候的湯餅。就是這種燴麵,那個時候,鐵器還不普遍,所以,就是用手扯的這種扯麵,用羊湯下麵,是一種貴族才能享用的美食。不是普通人所能吃到的。


  “嗯。”黃奎一邊聽著,一邊大口的吃著燴麵,間或加上一筷子涼拌的小菜,滾燙微辣的味道,讓他的臉上馬上就布滿了汗珠。


  “這樣最好,可以去寒。”我看著他的吃相說道。


  “是啊,我都感到一種暢快,更不用說普通人了。”黃奎咽下最後的一口麵,喝了一口羊湯回答道。


  “那就多吃一點,放開心神,估計效果會更好。”


  以我和黃奎現在的身體要是控製的話,就是站在三伏天的太陽底下都不會出汗的,這是身體素質體改以後自然地一種控製能力,現在我們放開了控製,讓給身體作者自然地反應,那麽,原本就有著一些補益功效的羊湯燴麵,就起了作用,不要說黃奎了,就是我都感覺到身體那股暖洋洋的意思。


  連吃三碗燴麵,還是大哥聽說黃奎飯量大特意多下一匹麵的足料大碗,黃奎還掃蕩了四盤小菜,一瓶白酒我隻喝了一小盅,其餘的都進了他的肚子。看的大哥目瞪口呆,終於相信遇到了一個大肚漢,佩服的自身大拇指。


  酒足飯飽,結賬以後,我們一邊感歎大哥飯店的實惠,一邊向著中嶽廟走去。


  中嶽廟的前身為太室祠,始建於秦,為祭祀太室山神的場所。曆史上的漢武帝到了晚年,熱衷於神仙方士之術,下令叫祠官增建太室神祠,禁止砍伐山上的樹木,以山下之百產封給神祠作為供奉之用,太室山也被封為“嵩高山”,簡稱“嵩山”,正式與中國原有的四嶽並列,稱為“中嶽”。


  北魏時,定名為中嶽廟,從此由道教管理。唐代中嶽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武則天於萬歲通天元年登嵩山封中嶽時,加封中嶽神,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武氏對中嶽廟的“情”有獨鍾,使它的聲望日益興盛,八方傳播。


  元末由於戰亂廟宇倒塌嚴重。明清兩朝對中嶽廟又多次整修,從此,中嶽廟飛甍映日,傑閣聯雲,梁畫棟,金碧輝煌,整個廟宇的布局製式都與故宮相似。中嶽廟“得寵”於曆代帝王。廟內主要建築,從南向北,由低至高,順次為中華門、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坊、崇聖門、化三門、峻極門、峻極坊、大殿、寢殿、禦書樓,前後共11重。最北以黃蓋亭為終端,站在亭內可俯瞰中嶽廟全景,遠眺蒼翠群山。中軸線兩側建有太尉宮、火神宮、祖師宮、神州宮、小樓宮等。殿宇、樓閣、廊廡等共400餘間,氣勢恢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