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活不是重生> 第六百三十二章 家譜存在的意義

第六百三十二章 家譜存在的意義

  嚴格說起來,還是咱們中國人取名非常講究道德倫理,雖然說有成千上萬人與國家總理同名同姓,但是同一個姓氏之中那些個後世子孫不會、也不敢隨隨便便把同姓祖宗中著名曆史名人的名字給自家兒子使用,哪怕要用,也會采用諧音字替代。


  直接采用諸如“劉邦、劉秀、曹操、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這些牛逼閃閃名字給自家兒子命名的人,不是自大狂,就是沒文化,或者說是二貨傻缺。他們的老子敢取這些名字,那些被取名的人也受用不起,甚至,那些和著名曆史人物同名同姓的人能不能活到成年都很難說。


  這種情況用不著去認真考證,翻翻中國悠久的曆史記載,或者在無所不能的互聯網上檢索一下,“劉邦、劉秀、曹操、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這些牛皮哄哄的名字是不是獨一無二?是不是沒有第二個知名人物出現?

  要知道,劉、李、趙、朱、曹這些姓氏可不是什麽小姓氏,各個曆史時期的人口數據沒必要去考證,僅僅是現代社會,這些姓氏的人口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總人口還多。


  李姓更是當今世界上頭號大姓,僅僅是我國李姓人口大約有八千七百多萬。現代社會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人口過億的國家不過11個,總人口超過八千七百萬的國家和地區能有多少?


  如果加上曆史上出現過的人口,從李世民當皇帝開始統計,或者說是估算好了,李姓總人口累計下來該有多少?幾十個億總有吧?這麽多人口,有幾個敢給自家兒子起名叫“李世民”?反正祁景燾見識有限,除了唐太宗李世民,他就沒看見什麽人物叫“李世民”。


  嗬嗬,扯遠了,上述不過是祁景燾旁聽家族會議過程中產生的無聊遐想而已,個人見解,做不了數,咱們還是回歸正題。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現如今,大家的日子好過了,舊村改造時又特意完整保留下各家的祠堂和大量明清風格的老建築。祁琳還聘請專業老建築修繕隊伍,對這些老建築進行過修舊如舊的修繕,讓這些老建築恢複昔日風貌。


  現如今,村子裏其他幾個家族都在考慮重新發揮祠堂應有的作用,當務之急就是重新整理並重續家譜,老祁家自然不能落後。


  家譜有什麽作用?或者說家譜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麽?

  清明,在咱們中國是最重要的祭祀先人和祖宗的節日,我們在這一天進行莊重祭祀,以表達追思、懷念、感恩和不忘本。而做這一切活動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的先人和祖宗是誰?


  現代社會是一個人口流動性越來越大的社會,多少人離開家鄉在異地安家落戶,或者是討生活。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卻正在淡漠甚至忘記自己的祖先是誰?甚至成為黃皮白心的香蕉人,連自己的姓氏都忘記。


  這個用不著爭論,大家可以捫心自問,上溯五代,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家的祖宗是誰?這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不能責怪現代人,因為中國人血脈傳承最重要的載體正在消亡,這便是家譜。


  家無家譜如國無國史。中國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夫家有譜、州有誌、國有史,其義一也”。


  在中國,家譜有約3000年曆史,素來與國史、方誌並稱三大曆史文獻。古語雲:三世不修譜為不孝。家法壞,譜牒尚有遺風;譜牒壞,人家不知來處。故譜不可不修。


  古人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中國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講求慎終追遠,飲水思源,不忘血脈傳承,不忘祖宗先人。尋根問祖,是中國的文化傳統,中國人自古重視家的根係源流。


  家譜,延續著家族的血脈,更傳承著祖上的遺訓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續,或綿延家風,或與時俱進,而為人孝悌,始終是治家根本。


  如今,許多人家的家譜已成陳跡,偶然能見到的家譜也是流入廢品收購站、古玩店,或被圖書館收藏,很難再與其原本家族的後人重逢。


  現在還講究這些的人家已經不多了,於是,給自家孩子起名字不按字輩,各地親戚回老家過年,家族聚會的時候往往區分不了輩分,長幼關係混亂不堪,五服之內就已經亂七八糟的人家不再少數,實在是令人無語。


  隻在一些“落後”的鄉村,還保留了這一文化習俗。可惜,修家譜人也大多是那些老人,等他們百年之後,誰再來接續呢?


  國有史,方有誌,家有譜。自古以來,家譜承載著倫理規範,塑造著人格精神,維係著社會秩序。


  縱觀曆史,國家可滅,朝代可替,家庭可散,個人可亡,惟有家族曆久長存,生生不息。家庭是國家和社會最基礎的細胞,隻有一個個家族存在和延續,才有整個民族的存在和延續;隻有一個個家族團結,才能構成整個民族的團結,保證一個國家的團結;隻有一個個家族興旺和穩定,才能維係民族與國家的興旺和穩定。


  而家譜就是一個家族得以延續的唯一存在證明。因此,自唐代以來,曆代都對撰修、研究家譜大力提倡支持。“凡國必有史,有家必有譜。”


  家譜就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一個家族的百科全書,一個家族的曆史文化匯總和曆史檔案。後人可由此了解家族的曆史沿革、世係繁衍、人口變遷、居地變遷、每個人的生卒年月與婚姻狀況,以及本家族成員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跡。


  同時家譜也為地方誌和正史的可信度提供了有力支撐佐證,對曆史學、人口學、民俗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等方麵的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因此,續修、新修家譜既是一個家族的頭等大事,也關係到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家譜流淌著中國人的血脈,想要重修家譜,就必須搞清楚家譜到底有什麽用?有那種價值,是根本性的。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我是誰,我從哪裏來?這是每一個人在人生過程中都要遇到的問題。孩童時代,疑問我是從哪裏生出來的,而成人懂事之後,關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誰,為何生活在這裏?而能準確、清楚回答這個問題的,隻有祖宗留下的家譜。


  通過家譜,我們可以查證自己的血統,可以知道同一家族中各個家庭之間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


  “親我者,我親之。”知道自家的祖宗,才能更好的尊敬祖宗;心係血緣,才能更好的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長久存在和不斷複興,就是要告訴人們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得到發揚光大。


  尋根留本凝聚血親。古人曰:“譜牒身之本也。”意思是說家譜能告訴你,你是誰,你從哪裏來。有了譜書就能夠追根溯源。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名是人之本,若連一個名字都沒留在世上,若幹年後自己的子孫連先祖是誰都不知道,豈不是天大的憾事?


  古人曰:“子孫不知姓氏所從來,以昧昭穆之序者,禽獸不如也。”意思說姓氏是一種血緣關係的標誌,人與獸之別就在於他們對於血緣關係的本族人,有一種生生相息的尋根意識,使這個家族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