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因果報應
祁景燾現在的槍法那是指哪打哪,手中的狙擊步槍又是大威力的巴雷特大口徑反器材步槍,三艘衝過來的鐵殼快艇上那些人很快就被他一一擊殺,和鐵殼快艇一起被他扔到深水區,直接沉入海中喂魚了事。
幹完這一票,祁景燾心情愉快的吹著口哨收槍,繼續他的航行,這個時候,他以為自己就是海島民兵在巡視華夏海域。掃描搜索一番,發現附近十多公裏還真有越國人駐守的島礁,島礁不大,上麵的人和設施也不多,隻是那片一顆星星的破紅布有些煩人。祁景燾直接扔過去幾團水球給島礁徹底清洗一番,看上去清潔溜溜的島礁順眼多了。
至於會不會引起兩國衝突什麽的,祁景燾還真沒考慮過。這裏是南華夏海,風高浪急的南華夏海,偶然有那麽幾個巨浪衝急了,不小心把一些個小島礁上麵的東西衝走了正常的很。
再說了,他就地取材扔出去那些個水球真的不大,戒指空間不過是邊長300米的正方體,那麽一點點水就能衝走的東西也不是太保險。這是天災不是人禍,懂不懂?不服氣你可以找出證據來證明是老子幹的啊!
祁景燾就這樣囂張地在那些被占領島礁附近航行著,溜達著,清掃著,直到再沒看見那種一顆星星的破紅布片,才從容不迫地繼續向西航行,赫然是一副殺上門去進行清掃的架勢。
祁景燾還真是有這個計劃,反正他要繞道中南半島回家,演戲演全套,這麽多島礁被水球清洗過,發生天災了,沒道理越國領海的島礁不會受到海浪的清洗。
這個時候,祁景燾甚至在考慮是不是返回南沙東部海域,或者是去中沙海域溜達溜達,找找那些被其他國家占領的島礁也清洗一番,比如說那個黃岩島。
嚴格來說,黃岩島不是島而是一個環礁,略呈三角形,環礁包圍著一淺湖,水色清綠,和礁外深海藍黑水色不同。環礁已發育到海麵附近,有一些高大珊瑚礁塊,高出水麵,遠遠看去,猶如小島,在環礁北側有出水巨礁,名“黃岩。在南麵礁盤上也有一塊出水礁石稱“南岩”。
淺湖入口在東南麵,南麵北側附近通路上有礁頭發育。這條入湖水道水深9——11米,寬360-400米。礁外即為深水區,礁體象一個煙囪由4000米深海盆直聳到海麵上來,這裏地殼較薄,高值重力異常,是大洋島環礁。
環礁東西長15公裏,南北寬也15公裏,周緣長55公裏,麵積150平方公裏。礁外坡度常達15°,南部礁坡達18°,北部也有18°,直下到深3500-4000米的海底。這裏的礁盤邊緣,是波浪破碎成浪花的地點,溶解氧和浮遊生物較多,有利於珊瑚礁的生長和發育。各類造礁珊瑚一直生長到水深20米處,20米以下仍有零星生長……
不過想想還是算了,現在才是1999年的四月份,等十一月菲傭國真敢把那艘破船扔在黃岩島丟人現眼的時候,大不了再過來一趟就是了。
按照戒指世界那個海洋發展速度,等到年底的時候也可以進行二次海洋生物資源大補充了,他還要到大洋中收集一些大型海獸填補海洋生物鏈,那些基礎魚類沒有天敵存在也是很恐怖的!
自身能力還是有限啊!祁景燾現在別提多羨慕孫大聖的千萬化身能力,不對,應該是那些神佛化身萬千,各自進入紅塵曆練的本領。
看看時間,現在已經是4月12日,按照旅行團的行程安排,他唯一一個影子替身尹長風,這個時候已經跟隨旅行團到達檀香山,現在應該正在夏威夷諸島逍遙快活,用不了幾天就該轉道東京—香港—京城回國了。尹長風那個替身一旦回國,按照計劃安排,應該待在國家煙草總局代崗的祁景燾也該返回南煙集團繼續上班。
按照老祁給他的信息,南煙集團那個工業園區景觀改造工程已經提上議事日程,就在這個月,工程指揮部項目組即將組建,各個部門抽調的項目組成員必須歸位。
這三年來,祁景燾循規蹈矩待在南煙集團信息中心的最終目的,不就是為了按照老祁當年的生活軌跡,在今年進入工業園區景觀改造工程項目組,擔任通信工程和綜合布線項目小組組長嗎?隻有這樣,祁景燾才能夠親自參加工業園區標誌物——寶塔維護維修工程,按照老祁當年的生活軌跡成功進入寶塔基座,完成明成道長那個囑托。
老祁和小祁獲得仙器戒指之後,驚鴻一現的仙器戒指真正的主人明成道長一直仙蹤難覓。這三年來,祁景燾和老祁也是忐忑不安,對於明成道長親自交代的事真不敢敷衍了事,小祁更是待在南煙集團信息中心兢兢業業,按部就班地工作。
小祁和老祁現在在各自的時空所擁有的一切基本上和仙器戒指有關,和明成道長有關。既然明成道長當初選擇了老祁,那就說明祁景燾和明成道長有緣,他們之間存在一種因果。
什麽是因果?因果學說是佛教重要的理論基礎,是事物的發展規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是因必得如是果。
佛法認為世出世間一切都不離因果法則。“因”即原因,“果”即結果,有原因,有結果,世出世間決不會有無因之果,也不會有無果之因,一舉一動,一言一語,無不含有因果的道理。
如你惡言傷人,人家就以惡言相報,你處處助人為樂,人家亦必然誠心相報。
孟子說:“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都是因果律的生動反映,由此可見,因果是諸多哲學思想的共同基礎,非佛教一家,隻是佛教論述的更加透徹。
人人都曉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這就是說明種什麽因,結什麽果。因果的道理很複雜,一般人也承認因果,但隻限於一世因果,不承認有三世因果,而三世因果恰恰是因果信仰的核心。因果報應,必須結合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來觀察、分析。偈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我們人在六道輪回中,逃不了因果。如果要知前世的因果如何,今生你受的就是。
例如你今生富貴,是由你前生樂於布施。你今生貧窮,因為你在前生時,不肯布施的緣故。
你若想知道來世是怎樣呢?那就要看你今生所行所作來決定,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佛教所講的因果是三世論,不僅貫穿著我們的今生,也貫穿著無盡的過去和未來。我們所能看到的,隻是其中極其微小的一部分。
對於不具備宿命通的凡夫來說,既看不到過去,看不到來世,也看不清現在,所以才會心存僥幸。凡所作之因,遲早必然得果,隻是時間問題。菩薩智慧明朗,為了怕得惡果,預先斷除惡因。眾生迷昧,不信因果。但不斷除惡因,惡果終是難免的。
因果,從因到果的成熟,需要必要的緣,時間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緣,眼前所受的果與種的因是兩重因果,所以人常常被迷惑,看不清真相。比如年輕時不注重保養,老了受苦,需要幾十年才能看到。福報與之相似,有福報時肆意而為,造很多惡業,此時感覺很痛快,其實現在享受的是過去善法的果報,當下種下的卻是苦因,等到善的果報享盡,苦的種子長成時,就隻能被動接受苦果。這在佛法中被稱為“三世怨”,是隻積福而不懂修慧的結果。
所以,這不是顯示因果的不公,恰恰是因為人看不清因果,才會有如此可歎可惜的循環。佛菩薩猶如在無限生命中的長者,他們親證了因果,為看不到真相的眾生揭示出來,並告訴我們一定要福慧雙修,積累福報與心靈成長必須並重,人生才能可持續地進步。
任何一個果報,都是因緣和合才能感果。在造業時,動機、對象、所做事、結果等等都會影響這個業的輕重善惡,人平常內心的狀態又能影響業感果的快慢。感果時需要外緣的潤發,感苦果必以煩惱為助緣。
因果緣起的道理非常微妙精深,“善業感樂果,惡業感苦果”是大原則,但不等於這麽簡單,就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這個原則沒錯,但現實中真的去種瓜、種豆時,要想得到豐收,還取決於很多因素,需要很多方法、細節,以及一定的時間和過程。
任何一個果都需要因緣和合才能呈現,若種下了蘋果的種子,卻期待得到梨的果實,那麽任憑怎麽努力也不可能;若種了因,但沒有努力去營造相應的緣,也不能感果;種下了正確之因,又勤奮努力,那麽定得果報。
此外,因感果不一定是立竿見影的,不可急求果報。種一棵花,從種子到開花最少也要幾個月;可是我們對於因果,卻往往期望立竿見影。沒有耐心的人,等不到花開;急求果報的人,難以信解真正的因果。
看果報,不能從單一事件的因素來看,要從多元觀點來看;也不能以一生來看,而是要從前生、前生的前生,來生、來生的來生看。這樣就不會覺得“現世不報”或“好人沒好報”了。
因為從因到果是需要時間的,所以造成了因與果的“時差”。內心清明的善因種下時,果報不能立即呈現;而當福樂果報成熟時,內心卻往往在走下坡路,而此時種下的惡因,又要在更晚時候顯現出苦果來。
企業或國家如此,個人的因果也是如此,隻不過普通人看不到從因到果的時差,隻從一時表麵看來,就是善良的人諸多磨難,而作惡之人多享快樂。其實真正的因果恰恰相反,自己現在受用的,是以前所造善惡業的果報;而自己現在造作的,是未來的因。
如果人不懂得因果、沒有長遠的智慧,往往會被一時的福報迷惑,激發出內心的煩惱來,所以造成高低輪回。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在受福報時繼續種善因,才能讓福樂持續增上;對於正在承受苦果的人,更要加倍努力造善業。因果是最公平的,要正確認識因果的規律,不要被一時現象所迷。
對於學佛者而言,深信業果是非常重要的。無明煩惱為什麽會使我們流轉生死?造作惡業為什麽會使生命感得苦果?正是因果規律在支配。勤修戒定慧為什麽能成就佛果?同樣取決於“如是因感如是果”的原理。唯有深信業果真實不虛,我們才能自覺地止惡行善,真正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佛法講因果絕非為了讓我們“認命”,而是讓我們可以正確的把握自己的命運,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果,隻要好好照著因果的原則去行為,就能夠主導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