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人蟒奪珠
五個巴人精英正在靜等時辰到來,突然聽到異響和感到有異風襲來,隨後是浪花四起!
舟師主將荼天尺睜眼大叫:「有偷襲!」
五個巴人立即起身拔劍,才是幾條大蟒躍入了池中。
瞫夢龍大驚,吼叫道:「快吞珠!」話猶未落水,荼天尺、樊雲彤、瞫夢龍三人彎腰從水中搶出寶珠,一口吞下,只覺一股真氣直灌丹田。
樊小虎、牟興剛要伸手搶珠,各有一條蟒早衝到眼角前,只得揮劍抵擋。
趁他幾個在水面搏鬥,那時快,說時遲,最先跳入池中的竹子溪蟒、大溪河蟒已潛入水中,分別將青黑二色寶珠吞入腹中,鑽出水面來助戰。
二吞珠蟒迅速變為人形,只聽荼天尺大叫道:「兄弟們,殺了這幾條巨蟒!」
五人抖擻精神,大戰均已變化成人形的九蟒——他(它)們之前預演過數次,得出的結論是與手掛短劍的巴人較量,有手有腳更有勝算;可是,有得必有失,這也限制了他(它)的蟒力,尤其是碰到頂尖高手的時候。
這一場人蟒大戰,天昏地暗,獸逃禽避,樹靜花收,好生慘烈。
戰了上百回合,已有五條巨蟒受了重傷,二王盤瓠湖蟒見勢不妙,大叫:「兄弟們,快撤,大仇來日再報!」
尚未受傷的幾條巨蟒虛恍幾招,護五條傷蟒一起,又變回蛇形,順水池口外的百丈瀑布而下。
五個巴人追趕不及,眾蟒順流水已下了懸崖。
五人齊到懸崖邊,眼看吞到喉嚨管的兩顆寶珠遠去。
樊小虎失望道:「可惜跑了!」
瞫夢龍眼看功成,卻突然變故,大出意外,暗暗嘆息:「或是天意如此,豈是人力所為。」明知這話不能出口,便道:「兩位兄弟不必在意。五珠與五劍同源。我料這幾條蟒也會到盤瓠湖去。昨日聽果乾風說盤瓠湖出了的妖怪,或許正是這幾條蟒一夥。待平妖之時,殺了這幾條蟒,取回寶珠。」
樊雲彤道:「蟒妖來搶珠,同樣是為取寶劍,我等當急去取劍,不能讓蟒先取了。」
見樊小虎、牟興怏怏不樂,荼天尺也安慰道:「兩位兄弟請放心,我五人本就要去盤瓢洞中取劍,到時誓搗蟒窩,一起兩鍋灶,取回寶珠!」
正是:靜海隨時起風波,好事從來總多磨。
五人離了老龍洞,向盤口進發。到達丹涪水龍奚渡口,盤瓠湖舟師戰舟早來接人,上舟向下游開去。
至今,在人蟒奪珠的老龍洞附近,今重慶武隆縣土坎鎮境內,仍有「五龍村」的地名。
先說眾巨蟒落荒而逃。
三大王林宗河蟒、五大王鯢河蟒、六大王馬溪蟒、八大王砠梁河蟒、九大王清水溪蟒等五蟒受了重傷,逃至丹涪水邊的貓鼻樑,失血過多,再不能動彈,死於江邊。
相傳,巫咸天師聞知此事,嘆道:「皆因我當初一念之差,致有此事。五蟒修為多年,也算是我的徒孫。若不是為爭五顆珠兒,幾百年之後,五蟒便能成了正道。」心中甚憐之,點化五蟒身軀各為一條龍身,化為山巒。
至今,烏江岸邊的貓鼻岩處,有一處懸崖,形似五條龍重疊,有人考證疑是巫咸天師點化五蟒肉身之處。
雖然如此,畢竟有神仙點化,世人不知其中故事,於是誤以為是五龍真身。
又傳,巫咸天師又將五蟒王之魂分別置於龍洞、老龍洞、青龍洞、龍洞灣、貓鼻樑(均為當地現在的地名)各一條,讓它們在五處修鍊補過。
後來,五蟒也修成了真龍,並現於後世。傳說:大約在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涪陵縣分置武龍縣(明洪武十三年,因與當時廣西的武龍縣同名,遂改為「武隆」並沿用至今),治所在今土坎鎮,這五龍現過身。傳說,有人看到過這五條龍下烏江里喝水,還懲罰起貪贓枉法的縣官,數任縣官在任所坐不穩當,少則半載一年,多則幾年,就被調離,或是罷官——估計都是貪官。
再後來,一位聰明的縣官便把縣衙門從土坎鎮搬到上游二十餘里的今武隆縣城巷口鎮。
大約是五條蟒修鍊成龍,改邪歸正了吧。
后話少說,書歸正傳。
倖存的二大王盤瓠河蟒、四大王大溪河蟒、七大王遠途河蟒、十大王竹子溪蟒四條蟒王,倉惶逃回盤瓢洞,哭報死了五個兄弟。
天王鹽龍大驚大慟,淚流滿面,道:「五個巴人,殺我五個好兄弟,搶了我三顆寶珠,又要來盤瓢洞搶五支寶劍,此仇不報,何以立於天地之間!誓殺五人,搶回寶珠,為兄弟們報仇!」
天王鹽龍傳令做好準備,大舉出洞,尋找仇人決戰。
龜相勸道:「那五人能害我五位大王,聽說還沒有受傷,功夫確實了得,須從長計議。」
天王鹽龍叫道:「這我不管!此仇必須得報!」
大家都不敢再勸。
大溪河蟒、竹子溪蟒吞了寶珠,甚是囂張,自以為便可輕鬆取出寶劍,到了置有五支寶劍的丹爐處一試,那寶劍紋絲不動。
蟒天王鹽龍安慰道:「二位兄弟不可費蠻力。這五支寶劍,本是一體的,必須先滅了那三個巴人,剖腹取珠。五珠到手,一切方水到渠成。」
七大王遠途河蟒道:「若是天王哥哥去了,量他幾個巴人,此時已成人粑。」
天王鹽龍想起眼睛被傷之事,嘆道:「也未可知。」
二王盤瓠河蟒道:「天王,不知那五個巴人之中,可有那個刺你眼傷的仇人?」
天王鹽龍不好意思當眾說自己是被一個傻兒弄傷了,扯謊道:「據你們所述,這五人都極雄壯,而我那個仇人長相清秀,我是遭了他的暗算,恐怕沒有。我個人仇家的事,暫時不說,先去為五個兄弟收了遺體要緊。」
正議,五步蛇王變化的五步妹兒來報:「天王,黃桷洞老鱉哥哥讓報來急信:說是五位大王的肉身在丹涪水貓鼻樑化為龍身了。」
天王鹽龍欣慰道:「這是五位兄弟修為的好哇。好,就讓五位兄弟安心去吧。各去準備,只等五個仇人自己送上屍體來!」
且說取寶劍者荼天尺五人到了盤瓠湖舟師營中,準備滅妖取劍。
這時,荼天尺五人才明白,原來藏寶劍的洞子,是一個妖怪洞。也就是說,要取寶劍,不是那麼容易,必須先滅妖。
三河口舟師主將荼天尺升帳,商議滅妖之戰。
從萬風林海林雲觀先回來兩天的伍百長相真稟報道:「這兩日里,有妖兵出洞惹事,驚擾盤瓠湖,我們昨日與妖交戰過一次,各有勝負。今日消停了。」
公子瞫夢龍道:「此是在等幾條去老龍洞搶寶珠的妖蟒回來。」
相真繼續道:「這伙妖怪,多是水中之物,交戰之時,他稍不能敵,便又潛入水中,或是回到洞中,須要引他出來,在水面決一雌雄,方能一網打盡。」
荼天尺、瞫夢龍均點頭表示贊同。
相真又道:「滅妖須除根,末將的看法是:令盤瓠湖周邊部族相助舟師,多織深藤粗麻大網,網上再布荊棘無數,將湖水切割成數塊,使妖怪不能輕易從水裡溜走。
「再有,我到三河口后,數次查過湖中各處,三苗寨上游多有洞穴,若妖戰敗,逃到上游,鑽入洞中,後患無窮;或者,它們逃進丹涪水之中。再難滅他。
「因此上,末將建議:在三苗寨附近結網攔阻,再令一隊人防住盤口大堤」。
荼天尺道:「悶悶虎所言,深有道理。」
相善謀逆后,其次子相真寡言少語,常低頭嘆息、悶悶不樂,舟師武士便為他取了一個綽號「悶悶虎」。
與楚國人、蜀國人作戰多年,卻是第一次與妖怪作戰,雖然在老龍洞有過一戰,畢竟還只是類似單個武士與武士之間的對決,要排兵布陣與妖一戰,眾人心中底數不大。
商議多時,荼天尺與瞫夢龍達成共識。
舟師主將荼天尺下令:「其一,傳令盤瓠湖周邊三苗寨、涪口、苴氏等部族,立即多砍伐大藤、荊棘,收集麻類,編織大網; 多造羽箭,越多越好,限期送到舟師營中;
「其二,相真領兩百人駐防盤口;
「其三,從舟師武士中選出兩百人,除了武功最好的,還要包括擅長架木橋的、鑽洞的、生火的、擅醫的等等,進行訓練,準備打敗妖怪后同我五人進洞取劍,由伍百長樊小虎負責訓練隊伍。
「其四,其餘眾人,一面演練,一面加緊各項所需物資等準備。
「其五,妖怪消滅之前,盤瓠湖封湖,沒有舟師營將令,任何人不得隨意在湖中行舟、打魚。
正好與妖大戰,一網打盡!」
荼天尺布置完畢,問公子瞫夢龍還有何重要交待。
瞫夢龍想了想道:「七月間,鬼亂竄,牛鬼蛇神都出來了,與妖怪大戰,尚是大姑娘上轎,頭一次,不可輕敵,我讓人請虎安宮中的幾個高手,也一併來助戰。」
荼天尺喜道:「這當然是最好不過了。」
眾人領命,各去準備;並傳令到三苗寨等部族,協同破妖。
隨後,荼天尺上報虎安宮,言半月之後破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