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頭將軍——巴蔓子
在巴國歷史上,有一位代表一方的英雄-————巴蔓子將軍。
戰國中期,巴國已經走向了衰落,一些貴族趁機向巴王室索取政治經濟利益,以至發動了武裝叛亂,人民遭受了深重災難。
駐守在巴國東部邊境的巴蔓子將軍決定趕回國都江州(今重慶)平亂,但他的兵力不足以戰勝貴族武裝。
於是,巴蔓子決定向東邊的楚國借兵。
在楚國郢都,巴蔓子向楚王說明了來意,懇請楚王出兵。
楚王答應出兵,但提出了一個條件,要巴蔓子割讓他駐守的三座城池,同時要他把兒子送到楚國當人質。
以人質作抵押,在戰國時代是一種外交慣例,目的是取得誠信。但那樣一來,時間被耽擱了,巴國的內亂恐怕已經不可收拾,借兵就失去了意義。
巴蔓子一下急了,對楚王說:「不行!楚王如果懷疑我的誠信,這個兵不借也罷!你如果還相信我,今天就讓我把軍隊帶回去。到時候你拿不到三座城,我把腦殼砍給你!我巴蔓子從來說話算話!」
楚王見一向耿直的巴蔓子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也不好再說什麼,答應立即出兵。
巴蔓子帶著楚軍趕回江州,很快打垮了貴族叛亂武裝,恢復了國內秩序。
過了些日子,楚王派出使臣找到巴蔓子,要求他兌現當初的承諾,將三座城池割讓給楚國。
巴蔓子對楚使說:「不錯,當初我的確答應過,但那是楚王乘我國遭遇危機強加給我的條件,我作為將軍本來就守土有責,豈能私下將三座城池割讓給外國呢。儘管如此,當初我答應了楚王,也一定要信守承諾,決不讓你這個使臣為難。城不能割,但我的頭可以割。
「用我之頭,充我之城,以謝楚王,這樣可以吧?「
巴蔓子邊說邊抽出佩劍,一下將自己的頭割下來。
奇迹在這時發生了,斷頭之後的巴蔓子仍然站立著——史籍記載的情節是:「蔓子乃自刎,以頭授楚使。」
楚國使臣沒有完成接收巴國三城的任務,只得將巴蔓子的頭顱帶回國去復命。
楚王聽罷不禁深受感動,說:「假使我們楚國能得到巴蔓子這樣忠勇義氣的將軍,又何必在乎那幾座城池呢!」
於是下令以上卿之禮埋葬了巴蔓子的頭顱。
巴國也為將軍舉行了國葬,任後人緬懷憑弔。
三國時期,巴郡守將嚴顏被張飛打敗,張飛要他投降,嚴顏說:「巴國自古以來只有砍頭的將軍,沒有投降的將軍。」
這讓張飛深受感動,於是義釋嚴顏。嚴顏所說的砍頭將軍就是巴蔓子。
巧的是,巴蔓子、嚴顏均是臨江(今重慶市忠縣)人。
相傳,臨江正是當初巴蔓子承諾割給楚國的三座城池之一。唐貞觀八年,也是因為巴蔓子、嚴顏兩位將軍的故里和故事的緣故,改名忠州,后改為忠縣。
史書對巴國歷史的記載很少很少,巴蔓子也是唯一一位記載下姓名的巴國名人————後人直接稱其為「巴將軍」。
(說明:由於記載不詳,對巴蔓子所處的年代等細節,爭議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