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 竇建德來投
對於「殺神葉天王」這個綽號,葉柯還是頭一回聽說,不過他沒把這個放在眼裡,在這亂世當中,綽號什麼的,不能當飯吃,除了招惹風雲,其實沒什麼用。
打掃完戰場,眾人便簇擁著他回到根據地,召來眾人,又對他行跪拜之禮,約定從此以後,願意奉葉柯為主,隨他反抗暴隋,建立美好家園。
眾人親眼聽到他的長嘯和歌聲,有親眼見到他殺戮隋軍的暴烈手段,無不心服口服。葉柯見大家真心如此,便道:「楊廣無道,世家豪強又欺壓我等,所以我們不得已而反抗,然而就像當初陳勝吳廣喊出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樣,短短數年,暴秦被推翻,漢高祖劉邦當了皇帝,有了四百年太平歲月那樣。如今天下大亂之世已經顯現,各地義軍蜂擁而起,大隋滅亡指日可待,在座的諸位,未嘗不能當開國功臣,榮華富貴……」
他一番侃侃而談,立刻激起了眾人的雄心壯志,紛紛迎合,點頭稱是。
他接著道:「既然奉我為主,那我們就要立下規矩,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了我們大多數的前程,就再也不能路往日一般懶懶散散了。」
他功力聚集雙目,一雙電眼冷冷的注視著眾人,眾人頓時一陣陣驚悸,膽戰心驚之下,怎敢不聽?
有他給個甜棗,再打個大棒,一群見識並不高的漢子很快便服服帖帖。
接下來他便立下規矩,安下職司,同時開始訓練這幫農民起義軍。
他有前世做過人民子弟兵的經驗,又有在三國演義從將軍到帝王的經驗,因此訓練起這些人來很有手段。
與此同時,他又和那個人在井岡山的時候一樣,上午教授士兵習文識字,下午教授他們訓練,到了晚上,還批改留下的作業。
而到了深夜,他則帶著高士達等一干首領巡夜,巡視大家睡覺的地方,給他們掖一下被子。
數日下去,他已經盡得軍心。
而整隻義軍約莫千人,都轉入高雞泊內,安居下來。
由於士卒訓練、學習,每日又要吃肉喝湯,因此很快便陷入經濟困難,資金入不敷出。
高士達找到葉柯,向他彙報了這件事。
葉柯笑道:「這有何難?」
他便吩咐高士達尋找一些釀酒工匠和製糖工匠。
看多了網路小說,別的不知道,二鍋頭和雪糖兩種無上利器他是知道的。
再說也不需要他自己製造,只需要把思路告訴工匠,有他們摸索就好。
中國的工匠別的沒有,這種智慧總是有的。
很快在他的主持下,二鍋頭和雪糖被造了出來,葉柯便親自帶領高士達組織向外販賣。
二鍋頭取名「清河釀」,銷售對象則是奔波於運糧前線的農夫們,雪糖則命名為「清糖」,銷售對象則是各地豪強。
有了這兩種生意,很快便日進斗金,麾下眾人對他愈加欽佩。
這一日,葉柯正在練兵,高士達匆匆而來,拱手施禮:「主公,貝州漳南豪傑竇建德,率領二百多人前來投奔。」
「哦?」葉柯笑了笑,並不因為歷史名人來投奔他就心情有所變化,只是點點頭道:「我也聽過他的名諱,請他過來吧。」
高士達領命而去,很快便領來一個中年漢子,身後跟著七八個人,都是孔武有力的漢子,中年漢子見到他之後立刻躬身施禮:「竇建德拜見葉天王!」
身後幾人有樣學樣,一起躬身施禮,口中口中喊著:「拜見葉天王!」
葉柯見竇建德身材高大,方面大耳,聲音宏亮而不刺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躬身施禮,心中瞭然,便點頭道:「竇兄無須多禮,起來吧!」
他此話剛一落地,竇建德等人便感到一股無形的力量托住他們的上半身,竟將他們的腰背扶的挺直,這股力氣方才消失,不由得相顧駭然。
他們早就聽聞殺神葉天王的厲害,傳聞他隨後將一個隋軍將領扔上天空,竟然直達百丈之高,掉下來后摔成了一堆肉泥。
又有人說他在收服高士達的一戰當中,縱聲長嘯,響遏行雲,直接讓大隋近萬官兵喪膽。
之前他們還不相信,以為這是高士達等人的吹噓,此時親身遇到,葉柯身子不動,便以無上內功,將他們一一扶起,這等神奇的控氣手段,實在是匪夷所思。
也足以可見葉柯的武功是那麼的強大。
竇建德自身武功也不低,自然也聽過武尊畢玄、弈劍大師傅采林、靜散人寧道奇的名聲,但是卻沒有想到,眼前這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居然也有這般無與倫比的實力。
當下一臉欽佩道:「來的路上,還想抽時間與主公切磋一下,以顯自己的武功,希望在葉天王面前留下一個好印象,哪裡想到,這隻不過是班門弄斧罷了。」
葉柯大笑道:「竇兄快人快語,果然是豪爽之輩,便請入廳內一敘。」
眾人在大廳內落座,葉柯便道:「高雞泊水深林密,可以說我們發展初期的好地段,我等現在這裡安營紮寨,發展工商聚斂財富,觀天下之變,待實力壯大之後,在移軍至一處州郡,擴大勢力。」
竇建德說道:「說起來建德愚魯,雖然立志追隨天王,反抗暴隋,卻感覺前途一片迷霧,還請天王為我等解惑。」
葉柯知道竇建德是黃河以北響噹噹的豪傑,見識、武功和群眾號召力,在老百姓當中都屬第一流,雖然比不過那些世家門閥,但他卻有一顆愛民之心,有他協助,葉柯相信他的任務能夠完成。
葉柯道:「隋文帝一統天下,勵精圖治,打造開皇之治,給後世之君留下的可以算是盛世基礎。
但是楊廣繼位之後,卻好大喜功,不知徐徐圖之的道理。建東都、挖運河、築長城,本來都是利國利民的壯舉,然而他太過急切,無休止的徵發徭役,每次徵發數百萬,役死者過半,全國人民,幾乎每兩家就有一人死在徭役當中,這就是把老百姓往絕路上逼!」
竇建德、高士達等人聽了,都默默點頭,深有同感。